一种汽车落水状态下人员应急逃生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186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落水情况下人员应急逃生的装置,包括棘轮折叠扳手、螺旋助力装置、U型臂和底座;所述棘轮折叠扳手通过对手柄施力带动棘轮转动,棘轮与螺旋助力装置的螺杆连接,驱使其旋转进给;所述螺旋助力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到U型臂上,从而得到支撑;所述U型臂可绕旋转螺栓旋转,以方便工作和收纳;所述底座支撑整体结构。当汽车遇到落水或其他涉水情况、车门因内外压差无法正常打开时,连续摇动本装置的棘轮折叠扳手,可驱动螺旋助力装置,经由托杯强制开启车门。该装置为可折叠的纯机械装置,使用过程操作连续,具有小巧、高效、可靠性高的优点;同时,可拆卸的手柄具有锥形端部,兼顾安全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落水状态下人员应急逃生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业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落水状态下人员应急逃生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误操作、交通事故、意外灾难事件等原因,可能导致汽车出现落水或涉水的情况。这就需要乘车人员在短时间内,打开车门进行逃生自救,而汽车发生落水后,往往两侧车门结构并无损伤,但由于外部水压作用车门无法正常打开。目前汽车市场普遍使用安全锤和破窗器以及少部分电力驱动逃生装置进行应急逃生。安全锤和破窗器是利用高强度材料的尖端部分对车窗玻璃局部产生大的压强,从而达到破窗的效果。但是,车窗有限的大小对逃生人员的体型有一定的要求,且破窗产生的玻璃碎片也会威胁人身安全。另外,在车内进水的状态下,由于水的阻力作用,也难以驱动手臂快速地在较大范围内运动,导致破窗难度高、效率低。而对于一些依靠电力驱动的逃生装置,汽车在发生落水后,电路由于涉水的原因极有可能发生短路,导致装置失灵,因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辅助汽车车门打开的逃生装置,用以解决在汽车发生落水情况时,由于水压作用无法正常打开车门的问题,同时克服破窗装置以及电驱动逃生装置的弊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和高强度材料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保证逃生装置结构紧凑、外形小巧、可靠性高以及单手即可操作。本技术是利用一些主体部件来实现的:棘轮折叠扳手,包括下盖片、棘爪、复位弹簧、棘轮、换向转子、换向拨片、长固定螺栓、上盖片、棘轮壳、手柄和销;螺旋助力装置,包括螺杆、螺母、托杯、滚珠、橡胶垫片、固定套筒、止动垫片、固定螺栓和销;U型臂,包括U型结构主体、受力螺栓和旋转螺栓;底座,包括底座体、底座固定螺栓、限位柱。如上所述的棘轮折叠扳手,其中,换向转子和棘爪分别置于棘轮壳对应孔内,换向拨片与换向转子连接,复位弹簧置于棘爪与棘轮壳内壁之间。如上所述的棘轮折叠扳手,其中,上盖片和下盖片的内螺纹通过与长固定螺栓的外螺纹固定连接,分别置于棘轮壳的上下面。如上所述的棘轮折叠扳手,其中,棘轮壳与手柄采用销连接,可进行折叠和拆卸。如上所述的棘轮折叠扳手,其中,棘轮内嵌于上盖片和下盖片的孔内,上盖片和下盖片通过长固定螺栓采用螺纹连接进行固定,棘轮的方轴嵌于螺杆端部的方孔内,通过棘轮的转动带动螺杆转动。如上所述的螺旋助力装置,其中,所述螺杆与螺母构成螺旋副,将螺杆的转动变换为轴向移动,提供大的轴向力来驱动托杯和车门运动。如上所述的螺旋助力装置,其中,所述滚珠内嵌于托杯孔内并略有露出,与螺杆的凸台接触,螺杆通过滚珠的支撑相对于托杯可灵活转动。如上所述的螺旋助力装置,其中,橡胶垫片置于托杯环形平面。如上所述的螺旋助力装置,其中,固定螺栓和螺杆采用螺纹连接,同时止动垫片置于固定螺栓与螺杆之间。如上所述的螺旋助力装置,其中,螺母圆柱部分置于固定套筒内,采用过盈配合,螺母凸缘部分与固定套筒端面配合,固定套筒通过两侧的孔与受力螺栓尾部连接,采用间隙配合,以实现螺旋助力装置和U型臂的连接。如上所述的U型臂,其中,受力螺栓穿过U型结构主体两对称孔,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与固定套筒连接。如上所述的U型臂,其中,旋转螺栓穿过U型结构主体对应孔与底座进行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底座,其中,底座固定螺栓穿过底座体与汽车主体进行螺纹连接,限位柱嵌于底座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逃生装置的工作状态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逃生装置的棘轮折叠扳手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逃生装置的螺旋助力装置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逃生装置的U型臂结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逃生装置的底座结构爆炸图。符号说明:1-下盖片2-棘爪3-复位弹簧4-棘轮5-换向转子6-长固定螺栓7-上盖片8-棘轮壳9-手柄10-销11-换向拨片12-橡胶垫片13-托杯14-滚珠15-螺杆16-螺母17-固定套筒18-止动垫片19-固定螺栓20-U型结构主体21-受力螺栓22-旋转螺栓23-底座体24-底座固定螺栓25-限位柱26-汽车车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的工作状态总体结构示意图所示,汽车落水应急逃生辅助装置,包括棘轮折叠扳手、螺旋助力装置、U型臂和底座。具体实际应用中,顺时针放下U型臂至水平,向内翻转螺旋助力装置致使托杯13靠近车门且托杯杯口环形平面与车门大致平行,在预先已经调节好换向拨片、设定螺杆进给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手柄9连续反复施力使得棘轮折叠扳手的棘轮4单向旋转,从而带动螺旋助力装置进给,当橡胶垫片12接触到车门表面时,由于托杯13内置滚珠14的作用,托杯13停止旋转,同时螺杆15依然保持旋进,直到车门被打开合适角度。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2的棘轮折叠扳手爆炸图所示,棘轮折叠扳手包括下盖片1、棘爪2、复位弹簧3、棘轮4、换向转子5、长固定螺栓6、上盖片7、棘轮壳8、手柄9、销10和换向拨片11。其中下盖片1、上盖片7和长固定螺栓6起固定和结构密封作用,以及保证棘轮4绕固定轴线旋转。换向拨片11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的方式连接换向转子5,拨动换向转子5可改变螺杆15旋进方向,当拨动换向拨片11时,带动换向转子5转动一定角度,让凸轮状的换向转子抵触到一边的棘爪2,在另一边复位弹簧3的回弹力作用下,推动另外一边棘爪2嵌入到棘轮4的齿槽中以带动棘轮4按某一方向旋转,同时,当拨动换向拨片11至相反方向,棘轮4将按照另一方向旋转,继而螺杆收缩回原位置方便棘轮折叠扳手的存储。棘轮壳8和手柄9通过销10连接,可进行折叠以方便收纳。棘轮4的方形头部与螺杆15端部的方形孔连接,继而将动力传输至螺杆以驱使螺杆旋转,以使得托杯13向前推进。另外,棘轮壳8与手柄9通过销连接,在需要和可行的情况下可拆卸下手柄9,充当安全锤的作用。如图3的螺旋助力装置工程图所示,螺旋助力装置包括,包括螺杆15、螺母16、托杯13、滚珠14、橡胶垫片12、固定套筒17、止动垫片18和固定螺栓19。螺母16与螺杆15组成螺旋传动机构,螺母16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固定套筒17紧密连接于一体,以保证相互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受力螺栓21头部设有外螺纹、尾部为光滑圆柱体,受力螺栓21穿过U型结构主体20的两对称孔,使得头部的外螺纹与U型结构主体20两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其光滑圆柱体与固定套筒17两侧的孔采用间隙配合,保证螺旋助力装置可正常翻转。内置滚珠14的托杯13平放的套于螺杆15上,固定螺栓19与螺杆15采用螺纹连接,将止动垫片18连接到螺杆上,通过制动垫片18防止在非工作状态下出现托杯滑脱。橡胶垫片12以粘接的方式平铺于托杯13上,橡胶垫片12起到缓冲的作用,托杯13起扩大与车门接触的受力面积,以防止车门受力集中而被破坏,滚珠14是保证在螺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落水状态下人员应急逃生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片(1)、棘爪(2)、复位弹簧(3)、棘轮(4)、换向转子(5)、长固定螺栓(6)、上盖片(7)、棘轮壳(8)、手柄(9)、销(10)、换向拨片(11)、橡胶垫片(12)、托杯(13)、滚珠(14)、螺杆(15)、螺母(16)、固定套筒(17)、止动垫片(18)、固定螺栓(19)、U型结构主体(20)、受力螺栓(21)、旋转螺栓(22)、底座体(23)、底座固定螺栓(24)、限位柱(25);所述棘轮(4)的方形轴嵌入螺杆(15)端部的方形孔内;所述固定套筒(17)通过两侧的通孔采用间隙配合方式与受力螺栓(21)的尾部连接,U型结构主体(20)通过两侧螺纹孔与受力螺栓(21)的头部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固定套筒(17)的支撑并使之能相对U型结构主体(20)旋转;所述旋转螺栓(22)与底座体(23)进行螺纹连接,把U型结构主体(20)固定在工作平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落水状态下人员应急逃生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片(1)、棘爪(2)、复位弹簧(3)、棘轮(4)、换向转子(5)、长固定螺栓(6)、上盖片(7)、棘轮壳(8)、手柄(9)、销(10)、换向拨片(11)、橡胶垫片(12)、托杯(13)、滚珠(14)、螺杆(15)、螺母(16)、固定套筒(17)、止动垫片(18)、固定螺栓(19)、U型结构主体(20)、受力螺栓(21)、旋转螺栓(22)、底座体(23)、底座固定螺栓(24)、限位柱(25);所述棘轮(4)的方形轴嵌入螺杆(15)端部的方形孔内;所述固定套筒(17)通过两侧的通孔采用间隙配合方式与受力螺栓(21)的尾部连接,U型结构主体(20)通过两侧螺纹孔与受力螺栓(21)的头部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固定套筒(17)的支撑并使之能相对U型结构主体(20)旋转;所述旋转螺栓(22)与底座体(23)进行螺纹连接,把U型结构主体(20)固定在工作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落水状态下人员应急逃生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4)由带有圆形孔的下盖片(1)和上盖片(7)固定,下盖片(1)和上盖片(7)由两个长固定螺栓(6)进行固定,换向拨片(11)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毅华洪祥富唐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