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智勇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51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9
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包括有浮球装置、充气装置以及呼吸装置,浮球装置以及充气装置安装于汽车的顶板上,呼吸装置安装于浮球装置上;浮球装置包括有保护盖、救生圈、救生圈连接座以及逃生装置;使用时,汽车掉入水中后,双手抓住浮球装置的逃生手把牵引救生圈的上充气阀与压缩空气储罐的下充气阀密封连接,将压缩空气充入救生圈以及脱扣气囊内,利用脱扣气囊驱动锁扣退出汽车的锁扣孔;利用充气的救生圈牵引逃生人员上浮到水面;同时,为逃生人员提供呼吸装置,以供逃生人员呼吸作用,解决汽车溺水的逃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溺水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极少设有溺水逃生装置,当汽车掉入水中后,车门难以打开,通常不用很长时间,就会沉入水底,造成车内人员溺水身亡,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已成为汽车溺水逃生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用于溺水汽车的车内人员的逃生,增加逃生人员逃生的机会。本技术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包括有浮球装置、充气装置、呼吸装置以及报警灯,浮球装置以及充气装置安装于汽车的顶板上,呼吸装置以及报警装置安装于浮球装置上;浮球装置包括有保护盖、救生圈、救生圈连接座以及逃生装置;救生圈与救生圈连接座连接,救生圈连接座与逃生装置连接;救生圈连接座设有逃生手把,逃生手把与救生圈连接座固定连接,逃生手把位于驾驶室内;逃生装置包括有逃生套以及脱扣逃生装置,脱扣逃生装置安装于逃生套上,逃生套与救生圈连接座动配合连接,逃生套与顶板的逃生孔动配合连接;脱扣逃生装置包括有脱扣气囊、锁扣、锁扣驱动盘以及上锁弹簧,锁扣与锁扣驱动盘固定连接,或者锁扣与锁扣驱动盘一体构成,锁扣与逃生套动配合连接,脱扣气囊安装于锁扣驱动盘与逃生套之间,上锁弹簧位于锁扣驱动盘与逃生套之间;脱扣逃生装置的初始状态是:锁扣在上锁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插入汽车顶板的锁扣孔内,将逃生套固定于顶板上;使用时,利用充气脱扣气囊推锁扣驱动盘带动锁扣移动,使锁扣退出锁扣孔;充气装置包括有压缩空气储罐以及下充气阀,压缩空气储罐以及下充气阀安装于顶板上,下充气阀与压缩空气储罐连接,下充气阀正对着救生圈的上充气阀,上充气阀安装于救生圈连接座上,上充气阀与救生圈的内型腔连通;使用时,利用缩空气储罐向救生圈充气;呼吸装置包括有空气净化器、空气减压阀、呼吸管以及呼吸鼻插,空气减压阀与空气净化器连接,空气净化器与呼吸管连接,呼吸管与呼吸鼻插连接,呼吸鼻插安装于逃生套上;逃生使用时,利用呼吸鼻插插入鼻孔进行呼吸;救生圈通过管接头与脱扣气囊以及空气减压阀连接,救生圈的内型腔与脱扣气囊的内型腔连通。浮球装置以及充气装置的初始状态是:充气装置的下充气阀与浮球装置救生圈的上充气阀之间设有间隙,下充气阀与上充气阀未接触;浮球装置的救生圈以及脱扣逃生装置的脱扣气囊处于未充气的状态;为了避免雨水浸入汽车的驾驶室,以及方便救生圈逃生使用,保护盖包括有上保护盖以及下保护盖,上保护盖位于下保护盖的上方,下保护盖设有密封垫以及弹起弹簧,密封垫以及弹起弹簧位于下保护盖与汽车的顶板之间;保护盖的初始状态是:下保护盖通过密封垫与顶板密封连接,上保护盖通过密封环与下保护盖密封连接,上保护盖位于救生圈的上方。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的使用方法是:汽车落水后,车内人员逃生时,用手抓住逃生装置逃生套的逃生手把用力往下拉,克服保护盖的弹起弹簧的弹力牵引救生圈连接座向下移动,使救生圈连接座上的上充气阀跟随救生圈连接座下降,当上充气阀与压缩空气储罐的下充气阀密封连接时,下充气阀的充气顶针被上充气阀的充气顶杆顶下,打开下充气阀,同时,上充气阀的充气顶杆被下充气阀的充气顶针顶上,打开上充气阀,压缩空气储罐的压缩空气由下充气阀经上充气阀进入救生圈,使救生圈不断膨胀;同时,救生圈内的压缩空气通过管接头进入脱扣气囊,脱扣气囊膨胀,膨胀的脱扣气囊驱动锁扣驱动盘克服上锁弹簧的弹力带动锁扣移动,使锁扣退出汽车顶板的锁扣孔;当汽车未沉入水中时,锁扣退出锁扣孔后,保护盖被其弹起弹簧弹起,逃生者将逃生装置的逃生套由汽车顶板的逃生孔推开,由逃生孔逃离汽车,并用浮球装置的救生圈作为救生之用;当汽车沉入水中时,锁扣退出锁扣孔后,保护盖被其弹起弹簧弹起,在救生圈浮力的作用下,救生圈牵引逃生套由顶板的逃生孔升起,救生圈带动逃生套脱离顶板的逃生孔,逃生者手抓住逃生手把跟随救生圈升到水面,并将救生圈作为救生之用;在救生圈通过管接头向脱扣气囊输送压缩空气的时,救生圈同时通过管接头向空气减压阀输送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空气减压阀减压后进入空气净化器,减压净化后的空气的经呼吸管进入到呼吸鼻插;当汽车沉入水中时,逃生者将安装于逃生套上的呼吸鼻插取出,并插入鼻孔内,以作为呼吸空气之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包括有浮球装置、充气装置以及呼吸装置,浮球装置以及充气装置安装于汽车的顶板上,呼吸装置安装于浮球装置上;浮球装置包括有保护盖、救生圈、救生圈连接座以及逃生装置;使用时,汽车掉入水中后,双手抓住浮球装置的逃生手把牵引救生圈的上充气阀与压缩空气储罐的下充气阀密封连接,将压缩空气充入救生圈以及脱扣气囊内,利用脱扣气囊驱动锁扣退出汽车的锁扣孔;利用充气的救生圈牵引逃生人员上浮到水面;同时,为逃生人员提供呼吸装置,以供逃生人员呼吸作用,解决汽车溺水的逃生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脱离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充气阀未对上充气阀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充气阀对上充气阀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呼吸鼻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图1的仰视图、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脱离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下充气阀未对上充气阀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下充气阀对上充气阀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所示的呼吸鼻插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包括有浮球装置1、充气装置2、呼吸装置3以及报警灯4,浮球装置1以及充气装置2安装于汽车5的顶板6上,呼吸装置3以及报警装置4安装于浮球装置1上;浮球装置1包括有保护盖7、救生圈8、救生圈连接座9以及逃生装置10;救生圈8与救生圈连接座9连接,救生圈连接座9与逃生装置10连接;救生圈连接座9设有逃生手把14,逃生手把14与救生圈连接座9固定连接,逃生手把14位于驾驶室15内;逃生装置10包括有逃生套11以及脱扣逃生装置12,脱扣逃生装置12安装于逃生套11上,逃生套11与救生圈连接座9动配合连接,逃生套11与顶板6的逃生孔13动配合连接;脱扣逃生装置12包括有脱扣气囊16、锁扣17、锁扣驱动盘18以及上锁弹簧19,锁扣17与锁扣驱动盘18固定连接,或者锁扣17与锁扣驱动盘18一体构成,锁扣17与逃生套11动配合连接,脱扣气囊16安装于锁扣驱动盘18与逃生套11之间,上锁弹簧19位于锁扣驱动盘18与逃生套11之间;脱扣逃生装置12的初始状态是:锁扣17在上锁弹簧19弹力的作用下插入汽车5顶板6的锁扣孔20内,将逃生套11固定于顶板6上;使用时,利用充气脱扣气囊16推锁扣驱动盘18带动锁扣17移动,使锁扣17退出锁扣孔20;充气装置2包括有压缩空气储罐21以及下充气阀22,压缩空气储罐21以及下充气阀22安装于顶板6上,下充气阀22与压缩空气储罐21连接,下充气阀22正对着救生圈8的上充气阀23,上充气阀23安装于救生圈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包括有浮球装置(1)、充气装置(2)以及呼吸装置(3),浮球装置(1)以及充气装置(2)安装于汽车(5)的顶板(6)上,呼吸装置(3)以及报警装置(4)安装于浮球装置(1)上;浮球装置(1)包括有保护盖(7)、救生圈(8)、救生圈连接座(9)以及逃生装置(10);救生圈(8)与救生圈连接座(9)连接,救生圈连接座(9)与逃生装置(10)连接;救生圈连接座(9)设有逃生手把(14),逃生手把(14)与救生圈连接座(9)连接,逃生手把(14)位于驾驶室(15)内;逃生装置(10)包括有逃生套(11)以及脱扣逃生装置(12),脱扣逃生装置(12)安装于逃生套(11)上,逃生套(11)与救生圈连接座(9)动配合连接,逃生套(11)与顶板(6)的逃生孔(13)动配合连接;脱扣逃生装置(12)包括有脱扣气囊(16)、锁扣(17)、锁扣驱动盘(18)以及上锁弹簧(19),锁扣(17)与锁扣驱动盘(18)连接,锁扣(17)与逃生套(11)动配合连接,脱扣气囊(16)安装于锁扣驱动盘(18)与逃生套(11)之间,上锁弹簧(19)位于锁扣驱动盘(18)与逃生套(11)之间;充气装置(2)包括有压缩空气储罐(21)以及下充气阀(22),压缩空气储罐(21)以及下充气阀(22)安装于顶板(6)上,下充气阀(22)与压缩空气储罐(21)连接,下充气阀(22)正对着救生圈(8)的上充气阀(23),上充气阀(23)安装于救生圈连接座(9)上,上充气阀(23)与救生圈(8)的内型腔连通;呼吸装置(3)包括有空气净化器(24)、空气减压阀(25)、呼吸管(26)以及呼吸鼻插(27),空气减压阀(25)与空气净化器(24)连接,空气净化器(24)与呼吸管(26)连接,呼吸管(26)与呼吸鼻插(27)连接,呼吸鼻插(27)安装于逃生套(11)上;救生圈(8)通过管接头(28)与脱扣气囊(16)以及空气减压阀(25)连接,救生圈(8)的内型腔与脱扣气囊(16)的内型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包括有浮球装置(1)、充气装置(2)以及呼吸装置(3),浮球装置(1)以及充气装置(2)安装于汽车(5)的顶板(6)上,呼吸装置(3)以及报警装置(4)安装于浮球装置(1)上;浮球装置(1)包括有保护盖(7)、救生圈(8)、救生圈连接座(9)以及逃生装置(10);救生圈(8)与救生圈连接座(9)连接,救生圈连接座(9)与逃生装置(10)连接;救生圈连接座(9)设有逃生手把(14),逃生手把(14)与救生圈连接座(9)连接,逃生手把(14)位于驾驶室(15)内;逃生装置(10)包括有逃生套(11)以及脱扣逃生装置(12),脱扣逃生装置(12)安装于逃生套(11)上,逃生套(11)与救生圈连接座(9)动配合连接,逃生套(11)与顶板(6)的逃生孔(13)动配合连接;脱扣逃生装置(12)包括有脱扣气囊(16)、锁扣(17)、锁扣驱动盘(18)以及上锁弹簧(19),锁扣(17)与锁扣驱动盘(18)连接,锁扣(17)与逃生套(11)动配合连接,脱扣气囊(16)安装于锁扣驱动盘(18)与逃生套(11)之间,上锁弹簧(19)位于锁扣驱动盘(18)与逃生套(11)之间;充气装置(2)包括有压缩空气储罐(21)以及下充气阀(22),压缩空气储罐(21)以及下充气阀(22)安装于顶板(6)上,下充气阀(22)与压缩空气储罐(21)连接,下充气阀(22)正对着救生圈(8)的上充气阀(23),上充气阀(23)安装于救生圈连接座(9)上,上充气阀(23)与救生圈(8)的内型腔连通;呼吸装置(3)包括有空气净化器(24)、空气减压阀(25)、呼吸管(26)以及呼吸鼻插(27),空气减压阀(25)与空气净化器(24)连接,空气净化器(24)与呼吸管(26)连接,呼吸管(26)与呼吸鼻插(27)连接,呼吸鼻插(27)安装于逃生套(11)上;救生圈(8)通过管接头(28)与脱扣气囊(16)以及空气减压阀(25)连接,救生圈(8)的内型腔与脱扣气囊(16)的内型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球装置(1)以及充气装置(2)的初始状态是:充气装置(2)的下充气阀(22)与浮球装置(1)救生圈(8)的上充气阀(23)之间设有间隙,下充气阀(22)与上充气阀(23)未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盖(7)包括有上保护盖(29)以及下保护盖(30),上保护盖(29)位于下保护盖(30)的上方,下保护盖(30)设有密封垫(31)以及弹起弹簧(32),密封垫(31)以及弹起弹簧(32)位于下保护盖(30)与汽车(5)的顶板(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圈连接座(9)设有导向孔(68)以及防脱环形板(69),防脱环形板(69)与救生圈连接座(9)固定连接;逃生套(11)设有防脱环(36),防脱环(36)与逃生套(11)固定连接;防脱环(36)的外径小于导向孔(68)的孔径,防脱环(36)的外径大于防脱环形板(69)的内径,防脱环(36)与导向孔(68)动配合连接;防脱环形板(69)的内径大于逃生套(11)的外径,防脱环形板(69)与逃生套(11)动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宏林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林智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