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3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叉车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驾驶室后背框架和座椅骨架,所述驾驶室后背框架包括后背板、开口板和支撑骨架,所述开口板的底端与所述后背板铰接,所述开口板的顶端与所述后背板活动连接,所述座椅骨架通过支撑臂与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所述支撑臂设有固定弧形环和活动弧形环,所述固定弧形环设有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活动弧形环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口板打开的空间便于连接固定弧形环和活动弧形环、调整支撑臂和座椅骨架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叉车座椅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叉车是运输环节用于搬运大型物件的常用设备,通常使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现有的叉车座椅一般安装在发动机盖上,发动机产生的振动能够直接传导到座椅上,导致驾驶叉车过程中座椅振动剧烈,驾驶体验差,常规方法是在叉车座椅上安装减震机构来减少座椅的振动来提升叉车驾驶舒适性,但是在座椅上安装减震机构会大大增加叉车制造成本,并且减震效果有限。中国专利CN210310028U公开了一种叉车座椅安装结构,通过弯曲臂将座椅安装到顶棚的支撑臂上,固定位置远离发动机,有效减缓了座椅的振动,省去了座椅的减震机构,但是弯曲臂与支撑臂的连接处位于座椅的后方,操作空间有限,增加了安装的难度,且不方便对座椅进行高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驾驶室后背框架和座椅骨架,所述驾驶室后背框架包括后背板、开口板和支撑骨架,所述开口板的底端与所述后背板铰接,所述开口板的顶端与所述后背板活动连接,所述座椅骨架通过支撑臂与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所述支撑臂设有固定弧形环和活动弧形环,所述固定弧形环设有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活动弧形环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后背板的内表面设有卡柱和一号卡槽,所述卡柱与所述一号卡槽插接,所述开口板的内表面顶端设有与所述卡柱相配合的二号卡槽。优选地,所述卡柱包括横向柱体和纵向柱体,所述一号卡槽设有上卡口和下卡口,所述上卡口设有与所述横向柱体相配合的弧形挂口。优选地,所述纵向柱体的高度大于所述下卡口到所述一号卡槽底端出口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支撑骨架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向上移动卡柱使其退出二号卡槽,向下转动开口板,通过开口板打开的空间便于连接固定弧形环和活动弧形环、调整支撑臂和座椅骨架的高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保护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开口板打开后的右视图;图4为支撑臂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后背板,2-开口板,3-支撑骨架,4-座椅骨架,5-支撑臂,6-卡柱,7-一号卡槽,21-二号卡槽,31-支撑底托,51-固定弧形环,52-活动弧形环,53-螺栓,54-螺母,61-横向柱体,62-纵向柱体,71-下卡口,72-弧形挂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驾驶室后背框架和座椅骨架4,驾驶室后背框架包括后背板1、开口板2和支撑骨架3,开口板2的底端与后背板1铰接,开口板2的顶端与后背板1活动连接,座椅骨架4通过支撑臂5与支撑骨架3连接,支撑臂5设有固定弧形环51和活动弧形环52,固定弧形环51设有螺栓53和螺母54,螺栓53穿过活动弧形环52与螺母54螺纹连接。其中,后背板1的内表面设有卡柱6和一号卡槽7,卡柱6与一号卡槽7插接,开口板2的内表面顶端设有与卡柱6相配合的二号卡槽21。其中,卡柱6包括横向柱体61和纵向柱体62,一号卡槽7设有上卡口和下卡口71,上卡口设有与横向柱体61相配合的弧形挂口72。开口板2关闭时,纵向柱体62插入二号卡槽21,横向柱体61与下卡口71相抵触,开口板2打开,向上移动纵向柱体62使其退出二号卡槽21,转动横向柱体61使其挂在弧形挂口72上,向下转动开口板2。其中,纵向柱体62的高度大于下卡口71到一号卡槽7底端出口的距离。其中,支撑骨架3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托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向上移动卡柱6使其退出二号卡槽21,向下转动开口板2,通过开口板2打开的空间便于连接固定弧形环51和活动弧形环52、调整支撑臂5和座椅骨架4的高度;固定弧形环51和活动弧形环52分别从支撑骨架3的左边和右边包围支撑骨架3,螺栓53穿过活动弧形环52,旋拧螺母54将支撑臂5与支撑骨架3固定连接;需要调高支撑臂5和座椅骨架4的高度时,松开螺母54,向上移动固定弧形环51和活动弧形环52至合适高度,重新旋拧紧固螺母54。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驾驶室后背框架和座椅骨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后背框架包括后背板(1)、开口板(2)和支撑骨架(3),所述开口板(2)的底端与所述后背板(1)铰接,所述开口板(2)的顶端与所述后背板(1)活动连接,所述座椅骨架(4)通过支撑臂(5)与所述支撑骨架(3)连接,所述支撑臂(5)设有固定弧形环(51)和活动弧形环(52),所述固定弧形环(51)设有螺栓(53)和螺母(54),所述螺栓(53)穿过所述活动弧形环(52)与所述螺母(54)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驾驶室后背框架和座椅骨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后背框架包括后背板(1)、开口板(2)和支撑骨架(3),所述开口板(2)的底端与所述后背板(1)铰接,所述开口板(2)的顶端与所述后背板(1)活动连接,所述座椅骨架(4)通过支撑臂(5)与所述支撑骨架(3)连接,所述支撑臂(5)设有固定弧形环(51)和活动弧形环(52),所述固定弧形环(51)设有螺栓(53)和螺母(54),所述螺栓(53)穿过所述活动弧形环(52)与所述螺母(54)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运输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1)的内表面设有卡柱(6)和一号卡槽(7),所述卡柱(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群
申请(专利权)人:肥西县通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