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封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47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1
本公开涉及一种油封装配工装,包括用于装配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工装主体,所述工装主体包括同轴布置的压装环(1)、支撑体(2)和操作柄(3),所述压装环(1)构造为与所述曲轴后油封相匹配的环状结构并由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硬度的材质形成,所述支撑体(2)位于所述压装环(1)和所述操作柄(3)之间,所述支撑体(2)支撑在所述压装环(1)的一端,所述操作柄(3)远离所述压装环(1)的一端具有轴向受力部(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快捷得安装发动机的曲轴后油封,且不会对发动机缸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封装配工装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的油封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曲轴后油封是一种密封结构,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与发动机缸体之间,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曲轴箱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空间隔离开。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借助套筒来安装曲轴后油封,具体地,操作人员需要选取与曲轴后油封直径相匹配的套筒,将套筒的端面与曲轴后油封接触,然后在套筒远离曲轴后油封的端面上施加一个安装外力,使套筒产生轴向运动并将曲轴后油封压装到指定位置。使用套筒安装曲轴后油封的过程中会存在套筒磕碰发动机缸体的情况,造成发动机缸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封装配工装,该设备装配工装能够方便快捷得安装曲轴后油封,且不会对发动机曲轴和发动机缸体造成损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油封装配工装,包括用于装配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工装主体,所述工装主体包括同轴布置的压装环、支撑体和操作柄,所述压装环构造为与所述曲轴后油封相匹配的环状结构并由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硬度的材质形成,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压装环和所述操作柄之间,所述支撑体支撑在所述压装环的一端,所述操作柄远离所述压装环的一端具有轴向受力部。可选地,所述压装环远离所述支撑体的端面包括沿其轴线方向呈台阶状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所述第一部分构造为能压入所述曲轴后油封的安装槽中与所述曲轴后油封接触。可选地,所述压装环还包括沿轴向方向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构造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侧面上,且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压装环接触的侧面上构造有容纳所述第三部分的环状凹槽。可选地,所述支撑体内部中空以构造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压装环开放,以使得发动机曲轴凸出于发动机缸体的部分能够进入所述容纳腔中。可选地,所述压装环的具体材质为尼龙。可选地,所述支撑体包括沿轴线方向依次排列的结合部、渐缩部和主体部,所述结合部和所述主体部分别为圆筒结构,所述渐缩部为圆锥结构,所述结合部与所述压装环连接且外径等于所述压装环的最大外径,所述渐缩部的大径等于所述结合部的外径,小径等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径。可选地,所述支撑体远离所述压装环的一端构造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操作柄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支撑体焊接。可选地,所述操作柄具有手柄部和所述轴向受力部,所述手柄部内部中空且形成为圆筒结构,所述轴向受力部连接在所述手柄部远离所述支撑体的一端。可选地,所述轴向受力部形成为嵌入所述手柄部的盖状结构,且包括沿轴线方向呈阶梯状分布的安装部和受力部,所述安装部的外径与所述手柄部的内径相等以嵌入所述手柄部,所述受力部的外径与所述手柄部的外径相等。可选地,所述轴向受力部与所述手柄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轴向受力部构造有沿轴线方向贯通延伸的放气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套筒对曲轴后油封进行安装的方式相比,本公开提供的油封装配工装在与曲轴后油封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可独立制造的压装环,这样,可以采用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硬度的材质形成该压装环,使得压装环的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从而即使在安装过程中压装环与发动机缸体产生碰撞,也可以避免损伤发动机缸体。另外,该压装环构造为与曲轴后油封相匹配的环状结构,这样在轴向受力部受到例如轴向敲击力后,工装主体能够通过该压装环实现对后油封的稳定压装。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油封安装工装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油封安装工装的压装环的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油封安装工装的支撑体的结构主视图;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油封安装工装的轴向受力部的结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装环;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2-支撑体;21-结合部;22-渐缩部;23-主体部;24-容纳腔;25-连接孔;26-环状凹槽;3-操作柄;31-手柄部;32-轴向受力部;321-安装部;322-受力部;323-放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油封装配工装,包括用于装配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工装主体,工装主体包括同轴布置的压装环1、支撑体2和操作柄3,压装环1构造为与曲轴后油封相匹配的环状结构并由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硬度的材质形成,支撑体2位于压装环1和操作柄3之间,支撑体2支撑在压装环1的一端,操作柄3远离压装环1的一端具有轴向受力部32。在具体使用上述油封装配工装时,操作人员可以先手持工装主体的操作柄3,将压装环1的外端面与曲轴后油封紧密接触,然后在操作柄3的轴向受力部32上施加一个轴向的安装外力(例如,敲击力),使工装主体发生轴向运动,由于压装环1构造为与曲轴后油封相匹配的环状结构,因此可以通过压装环1与曲轴后油封的紧密接触使曲轴后油封也发生轴向运动,将曲轴后油封压装进油封安装槽中。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套筒对曲轴后油封进行安装的方式相比,本公开提供的油封装配工装在与曲轴后油封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独立的压装环1,由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硬度的材质形成,可选地,该压装环1的具体材质可以为尼龙。尼龙材料除较软外,抗磨性能也高,利于压装环1的使用寿命,除尼龙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选择其他软质材料制作压装环1,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压装环1的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即使在安装过程中压装环1与发动机缸体产生碰撞,也可以避免损伤发动机缸体。可选地,如图2所示,压装环1远离支撑体2的端面可以构造为沿其轴线方向呈台阶状分布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二部分12的外径大于第一部分11的外径,第一部分11构造为能压入曲轴后油封的安装槽中与曲轴后油封接触。在油封装配工装受到轴向外力作用而发生轴向运动时,压装环1的第一部分11与曲轴后油封紧密接触并将曲轴后油封压装进油封安装槽中,当曲轴后油封进入到一定深度时,压装环1的第一部分11完全进入油封安装槽中,第二部分12的直径比第一部分11的直径更大,第二部分12的侧面和发动机缸体抵住无法进入油封安装槽,从而限制装配工装沿轴向的继续移动,这样,能够保证曲轴后油封安装到指定深度,例如所需要的工艺深度,并且,当第二部分12的环状侧面与发动机缸体紧密贴合时,第一部分11在曲轴安装槽中给予曲轴后油封一个均匀的轴向安装力,可以使得曲轴后油封均匀而无歪斜得安装到指定位置,从而保证曲轴后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封装配工装,包括用于装配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工装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主体包括同轴布置的压装环(1)、支撑体(2)和操作柄(3),所述压装环(1)构造为与所述曲轴后油封相匹配的环状结构并由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硬度的材质形成,所述支撑体(2)位于所述压装环(1)和所述操作柄(3)之间,所述支撑体(2)支撑在所述压装环(1)的一端,所述操作柄(3)远离所述压装环(1)的一端具有轴向受力部(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封装配工装,包括用于装配发动机曲轴后油封的工装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主体包括同轴布置的压装环(1)、支撑体(2)和操作柄(3),所述压装环(1)构造为与所述曲轴后油封相匹配的环状结构并由硬度小于发动机缸体硬度的材质形成,所述支撑体(2)位于所述压装环(1)和所述操作柄(3)之间,所述支撑体(2)支撑在所述压装环(1)的一端,所述操作柄(3)远离所述压装环(1)的一端具有轴向受力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封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环(1)远离所述支撑体(2)的端面包括沿其轴线方向呈台阶状分布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第二部分(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1)的外径,所述第一部分(11)构造为能压入所述曲轴后油封的安装槽中与所述曲轴后油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油封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环(1)还包括沿轴向方向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三部分(13),所述第三部分(13)构造在所述第二部分(1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1)的侧面上,且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2)的外径,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压装环(1)接触的侧面上构造有容纳所述第三部分(13)的环状凹槽(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封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内部中空以构造有容纳腔(24),所述容纳腔(24)朝向所述压装环(1)开放,以使得发动机曲轴凸出于发动机缸体的部分能够进入所述容纳腔(2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封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环(1)的具体材质为尼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程王艳永黎保银冉从斌雷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