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097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汽车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传输零件的第一传输皮带和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皮带设在进料端,所述第二传输带设在下料端,所述第一传输皮带和第二传输带中间设有上料机构、夹持组件、焊接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焊接机构设在夹持机构靠近第一传输皮带侧的上方,所述打磨机构设在夹持机构的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PLC控制,实现螺柱焊接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焊接加工的效率,同时实现焊接打磨一体化,优化了焊接工艺,节约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焊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焊接工艺是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之一,焊接主要将汽车的车体以及承载类的加强件通过焊接装配组合,焊接强度直接确定了汽车的强度和刚性碰撞的安全性,在汽车部件的焊接过程中,需要在内部零件上焊接螺柱,为后续汽车的内饰件提供连接载体,现有的螺柱焊接通常采用人工使用焊机将螺柱焊接固定在汽车部件上,操作效率低下,同时焊接的一致性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传输零件的第一传输皮带和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皮带设在进料端,所述第二传输带设在下料端,所述第一传输皮带和第二传输带中间设有上料机构、夹持组件、焊接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焊接机构设在夹持机构靠近第一传输皮带侧的上方,所述打磨机构设在夹持机构的正上方;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滑道和上料板,所述滑道设在第一传输皮带靠近夹持支座端,与第一传输皮带端面弧面相切,所述上料板两侧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上料板两侧的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转动的转轴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工作台的侧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以所述第一电机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上料板靠近滑道侧设有竖板,当上料板转动至靠近滑道的且上料板顶面与工作台两侧支撑平面平行时,所述铰接轴位于滑道与所述工作台两侧支撑平面的交点的左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支座、第一摆动夹块、第二摆动夹块和夹板,所述夹持支座圆心中间设有中心轴,所述夹持支座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支座端面上圆周阵列开设有夹槽,所述夹槽一侧面设有固定夹板,所述第一摆动夹块与第二摆动夹块均与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夹块与第二摆动夹块相邻且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摆动夹块与第二摆动夹块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摆动夹块由夹块和环套组成,所述夹块对称固定设在环套的两侧,所述夹板设在固定夹板靠近夹槽侧,配合固定夹板夹持固定零件,关于平面对称的夹板其中一组与第一摆动夹块固定连接,另一组与第二摆动夹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动夹块和第二摆动夹块上均设有夹紧气缸,第一摆动夹块和第二摆动夹块分别与夹紧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夹紧气缸底座与所述夹持支座上的固定夹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两端均设有驱动组件;所述焊接机构包括滑动支架和焊机支座,所述焊机支座顶端与滑动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焊机支座上设有伸缩气缸,所述焊机支座底端设有螺母焊机,所述螺母焊机与所述焊机支座上的伸缩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架底端与工作台滑动连接,驱动焊机支座和滑动支架的驱动机构均通过PLC控制;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机和打磨支座,所述打磨机顶端与打磨支座滑动连接,所述打磨机下方设有用于吸附打磨灰尘的吸尘器,所述打磨支座两端设有固定套管,固定套管与打磨支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管与工作台两侧的侧板转动连接,固定套管与工作台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矩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磨支座一侧的固定套管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固定套管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下方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工作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原齿数比为4:1,所述从动齿轮为缺齿轮,保留四分之一的齿,所述主动齿轮外圆周圆周阵列开设有四个凹槽,切除二分之一的齿,所述主动齿轮与中心轴通过链条连接,链条两端分别与设在主动齿轮和中心轴上的链轮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心轴两端地驱动组件包括转盘、第一连杆和气缸,所述转盘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转盘端面偏心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气缸活塞杆铰接,所述气缸底端与工作台上固定板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板底端设有限位卡座,所述上料板底面开设有梯形槽,所述限位卡座卡接在梯形槽内,限位卡座与梯形槽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卡座底端设有伸缩杆,所述限位卡座底面与伸缩杆顶端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支架下方设有转动的第二丝杠,所述焊机支座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一端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架底端一端设有第一丝杠,另一端设有滑杆,所述滑动支架与第一丝杠螺纹连接,滑动支架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一端与第三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磨支座靠近第一传输皮带侧设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限位挡块外圆周侧设有橡胶防护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传输皮带一端的驱动辊与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皮带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皮带的驱动辊和转轴上的带轮来连接。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上料,在进行焊接加工时,将预装好螺柱的零件通过前工位传输至第一传输皮带上,零件经第一传输皮带传输并通过滑道滑至工作台的焊接平台上,同时上料板顺时针转动推动零件向夹持机构端移动,将零件推至夹持支座的中心轴内,此时上料板顶面与工作台的焊接平台面高度一致,起到焊接支撑的作用;步骤二,装夹零件,驱动夹紧气缸工作,使得设有零件端的夹板与固定夹板贴合夹持零件,即另一端的夹板与固定夹板处于分离状态;步骤三,焊接固定螺柱,启动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调整焊机支座的位置,通过驱动焊机支座上的气缸驱动螺母焊机下行焊接固定螺柱;步骤四,焊渣打磨,启动气缸运动,驱动夹持支座顺时针转动90°,即使得零件与打磨机贴合,驱动打磨机移动对零件表面的焊渣进行清理;步骤五,下料,驱动气缸运动,带动夹持支座顺时针转动90°,夹持支座转动时通过链传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昂,主动齿轮驱动从动齿轮转动,使得打磨支座逆时针翻转向上抬升,从而避开零件翻转造成运动干涉,当主动齿轮转动八分之一圈时,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脱离啮合,从动齿轮受扭矩弹簧作用下顺时针翻转,恢复初始状态,同时夹持支座转动90°后零件放置在第二传输带上,此时驱动夹紧气缸使得夹持零件的夹板松开零件,零件在第二传输带的传输下输送至下一个工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二与步骤五中夹紧气缸工作同步,当骤步骤二中夹持零件时,步骤五松开零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现螺柱焊接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焊接加工的效率,同时实现焊接打磨一体化,优化了焊接工艺,节约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传输零件的第一传输皮带(2)和第二传输带(10),所述第一传输皮带(2)设在进料端,所述第二传输带(10)设在下料端,所述第一传输皮带(2)和第二传输带(10)中间设有上料机构、夹持组件、焊接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焊接机构设在夹持机构靠近第一传输皮带(2)侧的上方,所述打磨机构设在夹持机构的正上方;/n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滑道(3)和上料板(4),所述滑道(3)设在第一传输皮带(2)靠近夹持支座(9)端,与第一传输皮带(2)端面弧面相切,所述上料板(4)两侧设有第二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1)一端与所述上料板(4)两侧的铰接轴(4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1)另一端与转动的转轴(2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2)与工作台(1)的侧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2)另一端与第一电机(23)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4)以所述第一电机(23)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上料板(4)靠近滑道(3)侧设有竖板(42),当上料板(4)转动至靠近滑道(3)的且上料板(4)顶面与工作台(1)两侧支撑平面平行时,所述铰接轴(43)位于滑道(3)与所述工作台(1)两侧支撑平面的交点的左侧;/n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支座(9)、第一摆动夹块(24)、第二摆动夹块(25)和夹板(28),所述夹持支座(9)圆心中间设有中心轴(91),所述夹持支座(9)与中心轴(9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支座(9)端面上圆周阵列开设有夹槽(92),所述夹槽(92)一侧面设有固定夹板(93),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与第二摆动夹块(25)均与中心轴(9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和第二摆动夹块(25)相邻且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和第二摆动夹块(25)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由夹块(241)和环套(242)组成,所述夹块(241)对称固定设在环套(242)的两侧,所述夹板(28)设在固定夹板(93)靠近夹槽(92)侧,配合固定夹板(93)夹持固定零件,关于平面对称的夹板(28)其中一组与第一摆动夹块(24)固定连接,另一组与第二摆动夹块(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和第二摆动夹块(25)上均设有夹紧气缸(26),第一摆动夹块(24)和第二摆动夹块(25)分别与夹紧气缸(26)的活塞杆铰接,所述夹紧气缸(26)底座与所述夹持支座(9)上的固定夹板(93)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91)两端均设有驱动组件;/n所述焊接机构包括滑动支架(6)和焊机支座(5),所述焊机支座(5)顶端与滑动支架(6)滑动连接,所述焊机支座(5)上设有伸缩气缸,所述焊机支座(5)底端设有螺母焊机(51),所述螺母焊机(51)与所述焊机支座(5)上的伸缩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架(6)底端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驱动焊机支座(5)和滑动支架(6)的驱动机构均通过PLC控制;/n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机(7)和打磨支座(8),所述打磨机(7)顶端与打磨支座(8)滑动连接,所述打磨机(7)下方设有用于吸附打磨灰尘的吸尘器(71),所述打磨支座(8)两端设有固定套管(83),固定套管(83)与打磨支座(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管(83)与工作台(1)两侧的侧板转动连接,固定套管(83)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矩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传输零件的第一传输皮带(2)和第二传输带(10),所述第一传输皮带(2)设在进料端,所述第二传输带(10)设在下料端,所述第一传输皮带(2)和第二传输带(10)中间设有上料机构、夹持组件、焊接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焊接机构设在夹持机构靠近第一传输皮带(2)侧的上方,所述打磨机构设在夹持机构的正上方;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滑道(3)和上料板(4),所述滑道(3)设在第一传输皮带(2)靠近夹持支座(9)端,与第一传输皮带(2)端面弧面相切,所述上料板(4)两侧设有第二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1)一端与所述上料板(4)两侧的铰接轴(4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1)另一端与转动的转轴(2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2)与工作台(1)的侧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2)另一端与第一电机(23)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4)以所述第一电机(23)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上料板(4)靠近滑道(3)侧设有竖板(42),当上料板(4)转动至靠近滑道(3)的且上料板(4)顶面与工作台(1)两侧支撑平面平行时,所述铰接轴(43)位于滑道(3)与所述工作台(1)两侧支撑平面的交点的左侧;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支座(9)、第一摆动夹块(24)、第二摆动夹块(25)和夹板(28),所述夹持支座(9)圆心中间设有中心轴(91),所述夹持支座(9)与中心轴(9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支座(9)端面上圆周阵列开设有夹槽(92),所述夹槽(92)一侧面设有固定夹板(93),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与第二摆动夹块(25)均与中心轴(9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和第二摆动夹块(25)相邻且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和第二摆动夹块(25)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由夹块(241)和环套(242)组成,所述夹块(241)对称固定设在环套(242)的两侧,所述夹板(28)设在固定夹板(93)靠近夹槽(92)侧,配合固定夹板(93)夹持固定零件,关于平面对称的夹板(28)其中一组与第一摆动夹块(24)固定连接,另一组与第二摆动夹块(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动夹块(24)和第二摆动夹块(25)上均设有夹紧气缸(26),第一摆动夹块(24)和第二摆动夹块(25)分别与夹紧气缸(26)的活塞杆铰接,所述夹紧气缸(26)底座与所述夹持支座(9)上的固定夹板(93)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91)两端均设有驱动组件;
所述焊接机构包括滑动支架(6)和焊机支座(5),所述焊机支座(5)顶端与滑动支架(6)滑动连接,所述焊机支座(5)上设有伸缩气缸,所述焊机支座(5)底端设有螺母焊机(51),所述螺母焊机(51)与所述焊机支座(5)上的伸缩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架(6)底端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驱动焊机支座(5)和滑动支架(6)的驱动机构均通过PLC控制;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机(7)和打磨支座(8),所述打磨机(7)顶端与打磨支座(8)滑动连接,所述打磨机(7)下方设有用于吸附打磨灰尘的吸尘器(71),所述打磨支座(8)两端设有固定套管(83),固定套管(83)与打磨支座(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管(83)与工作台(1)两侧的侧板转动连接,固定套管(83)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矩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支座(8)一侧的固定套管(83)设有从动齿轮(17),所述从动齿轮(17)与固定套管(83)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7)下方与主动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6)与工作台(1)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7)的原齿数比为4:1,所述从动齿轮(17)为缺齿轮,保留四分之一的齿,所述主动齿轮(16)外圆周圆周阵列开设有四个凹槽,切除二分之一的齿,所述主动齿轮(16)与中心轴(91)通过链条(15)连接,链条(15)两端分别与设在主动齿轮(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