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66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滤装置,其包括滤网、样品缸、分流缸、垫片、封口垫、收集容器、滤膜,滤网活动设置在样品缸内,样品缸底部与分流缸顶部螺纹连接,分流缸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漏斗结构,分流缸一侧开有抽气口,抽气口与抽气泵连接,分流缸底部开有出液口,2个垫片设置在漏斗结构上,垫片为环形片,滤膜夹在2个垫片之间并位于漏斗结构上方,分流缸的出液口通过封口垫设置在收集容器内,封口垫与收集容器口相互配合;本装置实现样品两级过滤,提高抽滤效率,减少滤膜更换次数,降低使用成本,避免了锥形橡胶塞抽滤后打不开的情况,提高了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实验室、现场和野外采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抽滤装置。
技术介绍
抽滤是监测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手段,目的是净化液体并收集滤液,或收集水体中的悬浮物等微小颗粒。《环境空气降水中阳离子(Na+、NH4+、k+、Mg2+、Ca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1005-2018)、《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水质32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776-2015)等规范要求在测定可溶性元素时,采集的水样要经过0.45μm滤膜过滤后再进行测量。目前市场上的抽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滤膜容易被水体中的大颗粒物质堵塞,需要频繁更换滤膜,降低了抽滤效率,增加了使用成本;目前市场上的抽滤装置需要单独配备一个集液瓶,野外操作不便于携带,在抽取不同点位的样品时需要多次清洗集液瓶才可使用,降低了操作效率,样品也容易交叉污染;目前市场上抽滤装置的集液瓶配置有锥形橡胶塞或玻璃塞,抽滤后容易出现橡胶塞或玻璃塞难以打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滤装置,实现了样品的二级过滤,不易堵塞,便于携带,不需要配置单独的集液瓶,可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滤液收集容器,避免了不同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抽滤装置包括滤网、样品缸、分流缸、垫片、封口垫、收集容器、滤膜,滤网活动设置在样品缸内,样品缸底部与分流缸顶部螺纹连接,分流缸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漏斗结构,分流缸一侧开有抽气口,抽气口与抽气泵连接,分流缸底部开有出液口,2个垫片设置在漏斗结构上,垫片为环形片,滤膜夹在2个垫片之间并位于漏斗结构上方,分流缸的出液口通过封口垫设置在收集容器内,封口垫与收集容器口相互配合。所述滤网顶部边缘设置有固定片,用于将滤网顶部设置在样品缸上。所述垫片为不锈钢垫片,滤膜为常规市售用于过滤的各种型号滤膜。所述封口垫为圆柱形橡胶垫,封口垫直径大于收集容器上部开口直径。所述样品缸底部带有外螺纹,分流缸顶部开口处带有内螺纹并位于漏斗结构上方,样品缸底部与分流缸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垫片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使用时,将所需孔径的滤膜放置于2个垫片之间,将样品缸与分流缸连接好后,将滤网放到样品缸内,然后将分流缸出液口上的封口垫放在收集容器口上,将分流缸上的抽气口与抽气泵连接,打开抽气泵,用手压紧封口垫,使封口垫与收集容器口紧密贴合,然后将待抽滤的液体从滤网加入,在抽气泵作用下,液体通过滤网进入样品缸,然后通过滤膜进入漏斗结构,再通过出液口进入收集容器中,完成抽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抽气口设置在分流缸的侧面,缩小了抽滤装置体积,便于携带及野外作业;2、封口垫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收集容器,而无需再单独配制一个固定口径的集液瓶;3、实现了样品的二级过滤,不易堵塞滤膜,提高了抽滤效率;便于携带,不需要配置单独的集液瓶,可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收集容器,避免了不同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减少滤膜更换次数,降低使用成本,避免了锥形橡胶塞抽滤后打不开的情况,提高了操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流缸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滤网;2-样品缸;3-分流缸;4-垫片;5-抽气口;6-封口垫;7-出液口;8-收集容器;9-漏斗结构;10-滤膜;11-固定片;12-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抽滤装置包括滤网1、样品缸2、分流缸3、垫片4、封口垫6、收集容器8、滤膜10,滤网1通过固定片11活动设置在样品缸2内,固定片11放置于样品缸2顶部,样品缸2底部带有外螺纹,分流缸3顶部开口处带有内螺纹12,样品缸2底部与分流缸3顶部螺纹连接,分流缸3上部开口处设置有漏斗结构9并位于内螺纹12下方,分流缸3一侧开有抽气口5,抽气口与抽气泵连接,分流缸3底部开有出液口7,2个垫片4放置在漏斗结构9上,垫片4为环形不锈钢垫片,滤膜10夹在2个垫片4之间并位于漏斗结构9上方;封口垫6套装在出液口7上,出液口7通过封口垫6设置在收集容器8内,封口垫6与收集容器8口相互配合,封口垫6为圆柱形橡胶垫,直径大于收集容器8口直径;滤网1为不锈钢滤网,样品缸2、分流缸3均为玻璃缸。实施例2:本实施例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垫片4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滤网1为尼龙滤网,样品缸2、分流缸3均为有机玻璃缸。上述装置使用时,将所需孔径的滤膜10放置于2个垫片4之间,然后将垫片放置于分流缸3的漏斗结构9上,将样品缸2与分流缸3螺纹连接好后,将滤网1通过固定片11放到样品缸2内,然后将出液口7通过封口垫6放在收集容器8口内,将分流缸3上的抽气口5与抽气泵连接,打开抽气泵,用手压紧封口垫6,使封口垫与收集容器口紧密贴合,然后将待抽滤的液体加入滤网,滤网将液体的藻类、泥土、砂石等大颗粒物质进行初级过滤,避免杂质富集堵塞滤膜;收集容器8内形成负压,液体通过滤网1进入样品缸2,然后通过滤膜进入漏斗结构9,滤膜10对液体进行二次过滤,液体再通过出液口进入收集容器中,抽滤结束后,关闭抽气泵,取下分流缸,盖上收集容器的盖子,滤液即可用于分析;取下滤网1,将滤网1上的颗粒物去除,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所需孔径的滤膜,清洗后即可进行下一个试样的抽滤操作。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高杂质含量样品的两级过滤,降低了滤膜被堵塞的风险;将抽气孔设置在分流缸侧面,减小了抽滤装置的体积,携带方便,便于野外作业;圆柱形橡胶垫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滤液收集容器,如比色管、不同体积的玻璃瓶和塑料瓶等,无需再配制固定口径的集液瓶,不仅方便操作,还避免了使用同一个集液瓶带来的交叉污染。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网(1)、样品缸(2)、分流缸(3)、垫片(4)、封口垫(6)、收集容器(8)、滤膜(10),滤网(1)活动设置在样品缸(2)内,样品缸(2)底部与分流缸(3)顶部螺纹连接,分流缸(3)上部开口处设置有漏斗结构(9),分流缸(3)一侧开有抽气口(5),抽气口与抽气泵连接,分流缸(3)底部开有出液口(7),2个垫片(4)设置在漏斗结构(9)上,垫片(4)为环形片,滤膜(10)夹在2个垫片(4)之间并位于漏斗结构(9)上方,分流缸(3)的出液口(7)通过封口垫(6)设置在收集容器(8)内,封口垫(6)与收集容器(8)口相互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网(1)、样品缸(2)、分流缸(3)、垫片(4)、封口垫(6)、收集容器(8)、滤膜(10),滤网(1)活动设置在样品缸(2)内,样品缸(2)底部与分流缸(3)顶部螺纹连接,分流缸(3)上部开口处设置有漏斗结构(9),分流缸(3)一侧开有抽气口(5),抽气口与抽气泵连接,分流缸(3)底部开有出液口(7),2个垫片(4)设置在漏斗结构(9)上,垫片(4)为环形片,滤膜(10)夹在2个垫片(4)之间并位于漏斗结构(9)上方,分流缸(3)的出液口(7)通过封口垫(6)设置在收集容器(8)内,封口垫(6)与收集容器(8)口相互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字润祥王向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