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62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搅拌箱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轴承焊接在搅拌箱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端均穿过轴承的内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所述搅拌箱的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的内部塞有橡胶塞,所述搅拌箱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料管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套装有螺纹盖,所述底板的上方放置有接料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原料间充分碰撞,搅拌效率高,混料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装置
,具体为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针织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排汗保暖等特性,大多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相对梭织布它具有产量高,适合小批量生产的特点。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紧感、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现如今针织布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针织布生产时,需要对其进行上色,在上色前需要对原料进行混料,但传统的原料混料装置,通常是通过一个搅拌轴带动桨叶旋转,对原料进行搅拌混料,混料效率低,混料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原料混料装置,通常是通过一个搅拌轴带动桨叶旋转,对原料进行搅拌混料,混料效率低,混料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通过支架焊接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搅拌箱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壁均与轴承的内环内壁焊接,所述轴承焊接在搅拌箱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端均穿过轴承的内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所述搅拌箱的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的内部塞有橡胶塞,所述搅拌箱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料管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套装有螺纹盖,所述底板的上方放置有接料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均至少等距设有七个。其中,上下两个所述第一桨叶为长短交错设置,上下两个所述第二桨叶为长短交错设置。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为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所述搅拌箱的内部底部为弧形凹槽设置。其中,所述螺纹盖的下端面的中部焊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底部焊接有横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使得原料间充分碰撞,搅拌效率高,混料效果好。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搅拌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螺纹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支架、3、搅拌箱、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轴承、9、第一桨叶、10、第二桨叶、11、加料口、12、橡胶塞、13、出料管、14、螺纹盖、15、接料槽、16、圆杆、17、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专利技术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方通过支架2焊接有搅拌箱3,所述搅拌箱3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所述搅拌箱3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壁均与轴承8的内环内壁焊接,所述轴承8焊接在搅拌箱3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上端均穿过轴承8的内环分别与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桨叶9和第二桨叶10,所述搅拌箱3的开设有加料口11,所述加料口11的内部塞有橡胶塞12,所述搅拌箱3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13,所述出料管13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料管13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套装有螺纹盖14,所述底板1的上方放置有接料槽15。所述第一桨叶9和第二桨叶10均至少等距设有七个,多个第一桨叶9和第二桨叶10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混合质量和效率。上下两个所述第一桨叶9为长短交错设置,上下两个所述第二桨叶10为长短交错设置,使得上下两个第一桨叶9之间的原料上下翻滚,有利于提高混合质量。相邻的所述第一桨叶9和第二桨叶10为上下交错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原料间的充分碰撞,进一步提高了混料质量。所述搅拌箱3的内部底部为弧形凹槽设置,有利于原料从出料管13中顺利排出。所述螺纹盖14的下端面的中部焊接有圆杆16,所述圆杆16的底部焊接有横杆17,通过横杆17方便拆装螺纹盖14。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先将原料加入搅拌箱3的内部,然后塞上橡胶塞12,然后依次启动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分别带动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旋转,带动第一桨叶9和第二桨叶10旋转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得以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为中心的旋涡相互作用,使得原料间充分碰撞,搅拌效率高,混料效果好;由于第一桨叶9和第二桨叶10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搅拌效率和质量;搅拌20-30分钟后,依次停止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然后将螺纹盖14打开,原料从出料管13排入接料槽15中即可。因此该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使得原料间充分碰撞,搅拌效率高,混料效果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通过支架(2)焊接有搅拌箱(3),所述搅拌箱(3)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所述搅拌箱(3)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壁均与轴承(8)的内环内壁焊接,所述轴承(8)焊接在搅拌箱(3)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上端均穿过轴承(8)的内环分别与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桨叶(9)和第二桨叶(10),所述搅拌箱(3)的开设有加料口(11),所述加料口(11)的内部塞有橡胶塞(12),所述搅拌箱(3)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13),所述出料管(13)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料管(13)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套装有螺纹盖(14),所述底板(1)的上方放置有接料槽(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别的针织布上色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通过支架(2)焊接有搅拌箱(3),所述搅拌箱(3)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所述搅拌箱(3)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壁均与轴承(8)的内环内壁焊接,所述轴承(8)焊接在搅拌箱(3)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上端均穿过轴承(8)的内环分别与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桨叶(9)和第二桨叶(10),所述搅拌箱(3)的开设有加料口(11),所述加料口(11)的内部塞有橡胶塞(12),所述搅拌箱(3)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13),所述出料管(13)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料管(13)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套装有螺纹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友成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