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医院专利>正文

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54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包括相铰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输液报警组件,本输液控制装置还包括滴速调节组件和滴速检测组件,输液报警组件、滴速调节组件和滴速检测组件沿着输液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优点在于:设置有输液报警组件、滴速调节组件和滴速检测组件,集合了控制滴速、显示滴速以及检测是否输液完成功能,制造成本低,适用于所有对滴速精准度要求不高的输液,应用范围非常广,且体积较小,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医疗手段,在输液时,医护人员需要调整输液滴速,因为不同的药液需要使用相对的滴速进行输注,在输液即将完成时,医护人员要及时拔出输液针头,以免造成输液管回血或者输入空气到血管中。临床上常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输液泵集合控制滴速、显示滴速以及检测是否输液完成等功能。但输液泵价格昂贵,每个科室不会配备很多,无法做到每位患者、每瓶药液都使用,只有当药物较为特殊,需要非常精确的滴速时才会使用。而普通药物并不需要非常精确的滴速,若是全部使用输液泵则大大提高了医疗成本。专利文献[CN201910445600]公开了一种输液报警器,其包括设置有用于容纳输液管的预设空间的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阻、电容、电源和控制器,电源经电阻与电容的第一电容极板连接,电容的第二电容极板接地,电容的绝缘电介质包括输液管。该方案能够在药液输完时,对患者本人或者陪护人员进行提醒。专利文献[CN2019203885842]公开了一种用于输液器的流速显示器,包括夹持部、铰链、手柄和显示器,夹持部形状为空心的半圆柱形,夹持部从平面向下开设半圆柱形凹槽,其中一个夹持部侧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器,显示器表面设有液晶显示屏和开关按钮。该方案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液体滴速,使滴速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上述两份专利文献的技术方案都仅具备一部分的功能,专利文献[CN201910445600]的技术方案能够检测是否输液完成,专利文献[CN2019203885842]的技术方案能够检测液体滴速并显示滴速,而集合控制滴速、显示滴速以及检测是否输液完成等功能的输液泵则体积较大,价格较高,只适用于少数特殊药物,需要设计一种集合了多种功能、成本低、体积较小且应用范围广的输液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集合控制滴速、显示滴速以及检测是否输液完成功能,成本低,体积较小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包括相铰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输液报警组件,其特征在于,本输液控制装置还包括滴速调节组件和滴速检测组件,输液报警组件、滴速调节组件和滴速检测组件沿着输液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滴速调节组件包括按压楔块、滚轮和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对按压楔块具有向上壳体方向的作用力,滚轮位于按压楔块和上壳体之间,且上壳体开设有供滚轮滚动的开口。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按压楔块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按压楔块的斜面朝向上壳体,斜面向输液管方向上倾,斜面与按压滚轮相接触。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滚轮的两侧分别设有滚轴,所述开口内壁上开设有与滚轴相配合的滑动槽,所述按压楔块的斜面上开设有与滚轮相配合的导向槽。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按压楔块的尾部与上壳体相铰接,所述复位结构为第二复位弹簧。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按压楔块上设有第一固定翼,所述上壳体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翼,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翼上,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翼上,第一固定翼位于第二固定翼和上壳体顶壁之间。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按压楔块上设有第三固定翼,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翼上,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上壳体顶壁上。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滴速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夹环、第二固定夹环、红外传感器、单片机、第一电池和显示屏,红外传感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一固定夹环上,光敏三极管设置在第二固定夹环上。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输液报警组件包括第一电容极板、第二电容极板、电路板、第二电池和报警器。在上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中,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关按钮和第二开关按钮,第一开关按钮接入输液报警组件的电路中,第二开关按钮接入滴速检测组件的电路中。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具有提示功能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的优点在于:第一,设置有输液报警组件、滴速调节组件和滴速检测组件,集合了控制滴速、显示滴速以及检测是否输液完成功能,制造成本低,适用于所有对滴速精准度要求不高的药液,应用范围非常广,且体积较小,方便携带。第二,将多个功能集合在一个装置上,只需要将本装置夹到输液管和滴斗上即可,即上壳体和下壳体夹住输液管,第一固定夹环和第二固定夹环夹住滴斗,操作简单,便于在医护人员中推广。第三,通过上壳体上的显示屏即能够查看输液滴速,通过滚动滚轮即能够调节滴速大小,当输液完成后,报警器发出警报,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个视角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控制装置上部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控制装置中部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控制装置下部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图6沿A-A线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控制装置上部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图9沿C-C线的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图9沿B-B线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0-A处的放大图。图13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1-B处的放大图。图14是本技术提供的按压楔块和滚轮的立体图。图15是本技术提供的滴速检测组件的局部立体图。图16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输液控制装置上部的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6-C处的放大图。图中,上壳体1、下壳体2、输液报警组件3、滴速调节组件4、滴速检测组件5、输液管6、按压楔块7、滚轮8、复位结构9、开口10、斜面11、滚轴12、滑动槽13、导向槽14、第二复位弹簧15、第一固定翼16、第二固定翼17、第三固定翼18、第一固定夹环19、第二固定夹环20、红外传感器21、单片机22、电池23、显示屏24、发光二极管25、光敏三极管26、第一电容极板27、第二电容极板28、电路板29、电池30、第一开关按钮32、第二开关按钮33、第一复位弹簧34、滴斗3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15所示,本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铰接且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34,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包括相铰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输液报警组件(3),其特征在于,本输液控制装置还包括滴速调节组件(4)和滴速检测组件(5),输液报警组件(3)、滴速调节组件(4)和滴速检测组件(5)沿着输液管(6)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包括相铰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输液报警组件(3),其特征在于,本输液控制装置还包括滴速调节组件(4)和滴速检测组件(5),输液报警组件(3)、滴速调节组件(4)和滴速检测组件(5)沿着输液管(6)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速调节组件(4)包括按压楔块(7)、滚轮(8)和复位结构(9),复位结构(9)对按压楔块(7)具有向上壳体(1)方向的作用力,滚轮(8)位于按压楔块(7)和上壳体(1)之间,且上壳体(1)开设有供滚轮(8)滚动的开口(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楔块(7)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按压楔块(7)的斜面(11)朝向上壳体(1),斜面(11)向输液管(6)方向上倾,斜面(11)与按压滚轮(8)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8)的两侧分别设有滚轴(12),所述开口(10)内壁上开设有与滚轴(12)相配合的滑动槽(13),所述按压楔块(7)的斜面(11)上开设有与滚轮(8)相配合的导向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楔块(7)的尾部与上壳体(1)相铰接,所述复位结构(9)为第二复位弹簧(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