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呼吸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53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用呼吸训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并排设置有呼吸容量腔和通气强度指示腔,壳体内还设置有一切换腔,切换腔的上端与通气强度指示腔的下端相连通,切换腔的下端通过第一气道与呼吸容量腔的底部相连通,切换腔的侧部通过呼吸容量腔和通气强度指示腔之间的第二气道与呼吸容量腔和通气强度指示腔的顶部相连通,切换腔处开有呼吸进出气口且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切换阀,切换阀中部设置有与呼吸进出气口相连通且径向贯通切换阀的连通气道,切换阀上位于连通气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排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切换的功能,且两种训练共用一套部件,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呼吸训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两用呼吸训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患有肺部疾病(如肺气肿、慢阻肺等)或做过肺部手术的患者,常采用呼吸训练器对其进行呼吸能力的康复性训练。此外,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也可以通过使用呼吸训练器提高肺活量,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而实际上呼吸训练可以分为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两个部分,对于吸气训练: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如斜方肌、斜角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呼吸家吸气训练器采用阻抗训练基础原理,使用者透过吸气训练器吸气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通过训练吸气肌,改善呼吸困难等问题,提升心肺功能,进一步提升运动的效能。而对于呼气训练:人体呼气是因肺内压力大过大气压,正常时的呼气并不会产生肌肉的收缩,当人体用力呼气时,内肋间肌和腹肌开始收缩,肺内压增至最大,体内的二氧化碳才能大量呼出,采用物理性震荡原理,通过震荡松脱黏着、积聚于呼吸道壁上的痰液,将痰液导引道咽喉再借由咳嗽将痰液吐出,所以呼气训练改善呼气肌的强度和耐受力,增强肺活量,帮助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设有气道震荡机制,具有松痰及排痰的效果。而现在的主流的呼吸训练器上只有呼或者吸一种训练模式,无法在一个一个器具上实现单独进行吸气训练或呼气训练,或者将吸气训练或呼气训练的结构放到一个训练器上面,而两种训练用的部件都不同,造成训练器的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如专利号为201820698786.2的技术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呼吸训练器,其公开了包括训练器主体、吸气接头和连接软管,训练器主体前面下侧设有向前支出的吸气支口,吸气接头一端为圆口端,吸气接头另一端为咬嘴,吸气支口和圆口端分别与连接软管两端插接,连接软管中部设有可拉伸的波纹段,其只能进行传统的呼吸训练,无法将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分开进行。市场上也出现了将吸气训练或呼气训练的结构放到一个训练器里面进行集成的训练器,如专利号为2015103491813的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呼吸训练器,其中包括了瓶体和吹气组件,瓶体用于吸气训练,吹气组件用于吹气训练,这两种训练用的部件都不同,造成训练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患者使用的时候需要关注的部位太多,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用呼吸训练器,结构简单,具有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切换的功能,且两种训练共用一套部件,操作简单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用呼吸训练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并排设置有呼吸容量腔和通气强度指示腔,所述的呼吸容量腔和通气强度指示腔的内部分别浮动设置有通气容量指示浮标和通气强度指示浮球,所述的壳体内还设置有一切换腔,所述的切换腔的上端与通气强度指示腔的下端相连通,切换腔的下端通过第一气道与呼吸容量腔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切换腔的侧部通过呼吸容量腔和通气强度指示腔之间的第二气道与呼吸容量腔和通气强度指示腔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的切换腔处开有呼吸进出气口且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切换阀,所述的切换阀中部设置有与呼吸进出气口相连通且径向贯通切换阀的连通气道,所述的切换阀上位于连通气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排气口。通过转动切换阀使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时呼吸容量腔和通气强度指示腔内的气流方向是一致的,从而实现了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可以共用一套主腔体和通气强度指示腔,整个系统零部件比较少,操作也十分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由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相对拼接组成,所述的呼吸进出气口设置在第二半壳体上,方便制造和组装,也使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上的结构可以更加合理。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半壳体上设置有与切换腔相对应的切换阀插入孔,所述的切换阀包括柱形主体和设置在柱形主体端面中部的手拧肋板,所述的柱形主体从切换阀插入孔插入到切换腔内,手拧肋板位于第一半壳体的外侧,切换阀插入孔使切换阀插入安装十分简单,手拧肋板也使切换阀的转动十分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柱形主体的中部径向设置有连通气道,所述的连通气道的一端两侧的柱形主体外侧壁上远离手拧肋板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凸块和第二弧形凸块,所述的连通气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凸块同侧的柱形主体外侧壁上远离手拧肋板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弧形凸块,所述的切换阀插入孔的边缘开有与第一弧形凸块、第二弧形凸块和第三弧形凸块一一对应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第一弧形凸块、第二弧形凸块和第三弧形凸块使柱形主体可以卡接在第一半壳体上转动而不会脱落,而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使第一弧形凸块、第二弧形凸块和第三弧形凸块可以以一定的角度顺利地穿过第一半壳体,方便切换阀的安装。作为补充,所述的切换腔的上端通过第三气道与通气强度指示腔的底部相连通,通气强度指示腔多是设置在切换腔的上方,所述的第三气道比较短。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半壳体的内侧壁上位于切换腔的上端布置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布置在第三气道的两侧,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凸起设置在靠近第二气道的一侧,所述的切换阀转动时第二弧形凸块与第一限位凸起相抵限位或者第三弧形凸块与第二限位凸起相抵限位,通过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可以使切换阀按照一定的角度插入到切换腔内后只能在-°的范围内转动,简单地实现两种训练方式的切换。作为补充,所述的连通气道的底部位于手拧肋板的两侧设置有通气槽,通气槽可以减轻患者吸气和呼气的阻力,使训练器使用起来更加地轻松。作为优选,所述的通气强度指示腔的下部设置有浮标球支架,所述的浮标球支架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气强度指示浮球置于浮标球支架上侧,浮标球支架使通气强度指示浮球的下侧悬空,通气强度指示浮球可以轻易地被上升气流托起来。作为优选,所述的呼吸进出气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呼吸进出气口在使用时外接波纹管,所述的波纹管的端部安装有咬嘴,波纹管可以拆卸下来,使用的时候可以拉长和缩短,方便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配件盒,所述的配件盒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夹,所述的波纹管在未使用时一端插入到配件盒中,并通过固定夹进行固定,方便对波纹管的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具有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切换的功能,且两种训练共用一套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无法集成共用的问题,克服了在呼吸训练器领域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无法共用一套部件的技术偏见;采用切换阀作为切换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的中枢,操作简单方便,切换阀结构独特,具有进气和排气的结构,其转动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气道与进气和排气路径的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4为图3的A-A向半剖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切换阀的端面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切换阀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半壳体的结构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用呼吸训练器,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部并排设置有呼吸容量腔(2)和通气强度指示腔(5),所述的呼吸容量腔(2)和通气强度指示腔(5)的内部分别浮动设置有通气容量指示浮标(11)和通气强度指示浮球(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还设置有一切换腔(14),所述的切换腔(14)的上端与通气强度指示腔(5)的下端相连通,切换腔(14)的下端通过第一气道(13)与呼吸容量腔(2)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切换腔(14)的侧部通过呼吸容量腔(2)和通气强度指示腔(5)之间的第二气道(12)与呼吸容量腔(2)和通气强度指示腔(5)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的切换腔(14)处开有呼吸进出气口(19)且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切换阀(3),所述的切换阀(3)中部设置有与呼吸进出气口(19)相连通且径向贯通切换阀(3)的连通气道(31),所述的切换阀(3)上位于连通气道(3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排气口(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呼吸训练器,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部并排设置有呼吸容量腔(2)和通气强度指示腔(5),所述的呼吸容量腔(2)和通气强度指示腔(5)的内部分别浮动设置有通气容量指示浮标(11)和通气强度指示浮球(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还设置有一切换腔(14),所述的切换腔(14)的上端与通气强度指示腔(5)的下端相连通,切换腔(14)的下端通过第一气道(13)与呼吸容量腔(2)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切换腔(14)的侧部通过呼吸容量腔(2)和通气强度指示腔(5)之间的第二气道(12)与呼吸容量腔(2)和通气强度指示腔(5)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的切换腔(14)处开有呼吸进出气口(19)且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切换阀(3),所述的切换阀(3)中部设置有与呼吸进出气口(19)相连通且径向贯通切换阀(3)的连通气道(31),所述的切换阀(3)上位于连通气道(3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排气口(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由第一半壳体(1a)和第二半壳体(1b)相对拼接组成,所述的呼吸进出气口(19)设置在第二半壳体(1b)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半壳体(1a)上设置有与切换腔(14)相对应的切换阀插入孔(17),所述的切换阀(3)包括柱形主体(32)和设置在柱形主体(32)端面中部的手拧肋板(33),所述的柱形主体(32)从切换阀插入孔(17)插入到切换腔(14)内,手拧肋板(33)位于第一半壳体(1a)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用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形主体(32)的中部径向设置有连通气道(31),所述的连通气道(31)的一端两侧的柱形主体(32)外侧壁上远离手拧肋板(3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凸块(36)和第二弧形凸块(35),所述的连通气道(31)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凸块(36)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坤李雅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