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直管、大面罩、小面罩、第一过滤网、弯管、第二过滤网、箱体、隔板、通气网、气囊、排气管、第一声音提醒结构、第二声音提醒结构,直管一端螺纹连接有大面罩和小面罩,直管另一端连接有弯管,直管和弯管中间的接触面固定放置有第一过滤网,弯管出口端可拆卸连接有箱体,弯管和箱体中间还卡接有第二过滤网,箱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通气网、隔板,箱体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声音提醒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音判断出训练者的呼吸强度以及肺活量大小,为了加高难度,可以将弯管安装在直管和箱体之间,进一步提高风流动的距离和阻力,从而达到改变训练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呼吸内科训练装置
,具体为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部分,潮气量是指一次呼吸周期中肺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在潮气量之外再吸入的最大气量为补吸气量,在潮气量之外再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补呼气量,最大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为余气量。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及康复手段的多样化,临床医学越来越注重为手术后期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防止患者由于术中麻醉镇痛等因素影响肺功能,促进肺功能尽快恢复正常,除了常用的无器械呼吸训练方法外,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几种呼吸内科训练装置,基本采用阻抗训练基础原理,通过增加吹气组件的数量或增加重量来调节呼吸训练强度,有些结构较为复杂,涉及了电器元件,且提醒肺活量大小的方式比较单一,需要采用各种感应器,实用性较低,因此,需要在现有的技术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又能增加训练强度的肺活量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旨在于解决现有的肺活量训练装置结构单一、调节训练强度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直管、大面罩、小面罩、第一过滤网、弯管、第二过滤网、箱体、隔板、通气网、气囊、排气管、第一声音提醒结构、第二声音提醒结构,直管一端依次螺纹连接有大面罩和小面罩,直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弯管,直管和弯管中间的接触面还固定放置有第一过滤网,弯管出口端可拆卸连接有箱体,弯管和箱体中间还卡接有第二过滤网,箱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通气网、隔板,箱体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声音提醒结构,通气网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声音提醒结构,箱体进口端固定贯通连接有气囊,气囊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延伸并穿过隔板。优选的,第二声音提醒结构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铃铛,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部顶壁,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铃铛。优选的,第一声音提醒结构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铃铛,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气网底部,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铃铛,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弹力相同。优选的,第一铃铛声音和第二铃铛的声音不同,第一铃铛发出的声音比第二铃铛发出的声音尖锐。优选的,弯管呈“几”字型。优选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均采用除尘过滤网。优选的,通气网中均匀分布有透气孔。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音判断出训练者的呼吸强度以及肺活量大小,为了加高难度,可以将弯管安装在直管和箱体之间,进一步提高风流动的距离和阻力,从而达到改变训练强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声音提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声音提醒结构示意图。图1-3中:1-直管,11-大面罩,12-小面罩,2-第一过滤网,3-弯管,4-第二过滤网,5-箱体,51-隔板,52-通气网,6-气囊,61-排气管,7-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1-第一弹簧,72-第一铃铛,8-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1-第二弹簧,82-第二铃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3,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直管1、大面罩11、小面罩12、第一过滤网2、弯管3、第二过滤网4、箱体5、隔板51、通气网52、气囊6、排气管61、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第一弹簧71、第一铃铛72、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第二弹簧81、第二铃铛82,直管1一端依次螺纹连接有大面罩11和小面罩12,大面罩11适合大人使用,小面罩12适合小朋友使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卸安装,大人使用时只安装大面罩11,小朋友使用时只安装小面罩12,直管1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弯管3,直管1和弯管3中间的接触面还固定放置有第一过滤网2,弯管3呈“几”字型,弯管3出口端可拆卸连接有箱体5,弯管3和箱体5中间还卡接有第二过滤网4,箱体5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通气网52、隔板51,箱体5进口端固定贯通连接有气囊6,气囊6设置有排气管61,排气管61延伸并穿过隔板51,箱体5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包括第二弹簧81和第二铃铛82,第二弹簧81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5内部顶壁,第二弹簧8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铃铛82,通气网52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包括第一弹簧71和第一铃铛72,第一弹簧71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气网52底部,第一弹簧7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铃铛72,第一弹簧71和第二弹簧81弹力相同,第一铃铛72声音和第二铃铛82的声音不同,第一铃铛72发出的声音比第二铃铛82发出的声音尖锐,为了使得声音区分效果更好,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和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本实施列举的结构。本技术中,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4均采用除尘过滤网。本技术中,通气网52中均匀分布有透气孔。使用方法:使用时,根据使用对象面部的大小,选择大面罩11或小面罩12,对于初级训练者,为了降低训练难度,可将弯管3拆除,此时,呼出的气体经过直管1直达箱体5内部,当气体即将充满气囊6时,气体经过排气管61到达隔板51和箱体5限定的空间内,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感受到风的吹动后,会发出声音,当吹出的气体经过通气网52到达通气网52和箱体5限定的空间内时,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会发出声音,由于声音不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音判断出训练者的呼吸强度以及肺活量大小,为了加高难度,可以将弯管3安装在直管1和箱体5之间,进一步提高风流动的距离和阻力,从而达到改变训练强度的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直管(1)、大面罩(11)、小面罩(12)、第一过滤网(2)、弯管(3)、第二过滤网(4)、箱体(5)、隔板(51)、通气网(52)、气囊(6)、排气管(61)、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其特征在于:直管(1)一端依次螺纹连接有大面罩(11)和小面罩(12),直管(1)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弯管(3),直管(1)和弯管(3)中间的接触面还固定放置有第一过滤网(2),弯管(3)出口端可拆卸连接有箱体(5),弯管(3)和箱体(5)中间还卡接有第二过滤网(4),箱体(5)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通气网(52)、隔板(51),箱体(5)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通气网(52)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箱体(5)进口端固定贯通连接有气囊(6),气囊(6)设置有排气管(61),排气管(61)延伸并穿过隔板(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直管(1)、大面罩(11)、小面罩(12)、第一过滤网(2)、弯管(3)、第二过滤网(4)、箱体(5)、隔板(51)、通气网(52)、气囊(6)、排气管(61)、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其特征在于:直管(1)一端依次螺纹连接有大面罩(11)和小面罩(12),直管(1)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弯管(3),直管(1)和弯管(3)中间的接触面还固定放置有第一过滤网(2),弯管(3)出口端可拆卸连接有箱体(5),弯管(3)和箱体(5)中间还卡接有第二过滤网(4),箱体(5)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通气网(52)、隔板(51),箱体(5)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通气网(52)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声音提醒结构(7),箱体(5)进口端固定贯通连接有气囊(6),气囊(6)设置有排气管(61),排气管(61)延伸并穿过隔板(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声音提醒结构(8)包括第二弹簧(81)和第二铃铛(82),第二弹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燕,余勤,黎琴文,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