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针灸按摩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50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针灸按摩棒,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针灸按摩棒包括针灸部和按摩部,针灸部用于对患者进行穿刺刺激,使用者通过设置在针灸部内的螺纹圈和螺纹部配合,旋转螺纹时推杆带动顶端的针灸针运动,螺纹推拉能模拟捻和提拉等动作,即使对于新手来说也能借助该装置的辅助规范完成该动作;同时,按摩部底端设有钢珠,能沿着针灸部外周转动,从而带动按摩部的钢珠在人体表面转动按摩,能帮助刺激穴位,更能有效促进穴位的血液循环,同时,为了方便将精油药效释放到人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了精油储藏室和毛刷部等部件,能实现精油按摩,疗效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针灸按摩棒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便携针灸按摩棒。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中医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虽然看似操作简单,但是需要施针者有良好的经验积累才能达到施针效果,常用的针灸方法通过将针扎入患者体内后,通过捻、提拉等方式刺激穴位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然而针扎入的深度多少?捻转的强度多少?等等都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才能完成,如今针灸行业不断发展,还有通过在针灸针尾部通入电流,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来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在申请人多年从业中发现,电刺激具有医生操作步骤简单,操作强度小的优势,但是其频率相对固定,并不能结合病患的病症特征很好的对症施针,电针灸的方式不如手动针灸,而在手动针灸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经验,新手往往不能完全掌握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施针效果,而且针灸的针部很细,仅是一个尖端,但人体的穴位是一个具体的区域范围,穴位的面积比针灸的尖端要大很多,仅刺激一个点其带来的针灸效果并不能达到最优,为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针灸工具进行改良,专利技术出一种适合新人操作,方便不熟练者使用的针灸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适合新人操作,方便不熟练者使用的便携针灸工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便携针灸按摩棒,包括针灸部和按摩部,所述针灸部由针灸推杆和针灸套组成,针灸推杆的一端设有针灸针,其杆壁外周设有螺纹部;针灸推杆位于针灸套内,针灸套内壁设有与针灸推杆壁外周螺纹部相匹配的螺纹圈;针灸推杆可通过螺纹部在螺纹圈内沿着螺纹进行旋转调整针灸针进入人体的位置;所述按摩部套设在针灸部外周,可在针灸部外周转动;按摩部为中空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精油储藏室、毛刷部和钢珠;精油储藏室和毛刷部间通过精油通孔相连,毛刷部的毛刷上端位于精油储藏室底端,下端延伸至钢珠上方并与钢珠接触;所述钢珠设在按摩部底端并延伸出按摩部下表面,可在按摩部与外物的接触面上进行滚动。进一步的,所述按摩部外周还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底端设有粘贴部。进一步的,所述粘贴部为粘性胶布。进一步的,所述针灸推杆顶端设有旋转把手。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把手上设有花纹。进一步的,所述针灸部与按摩部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设有多个第一滑块。进一步的,所述按摩部和外壳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内设有多个第二滑块。进一步的,所述按摩部顶端设有进油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便携针灸按摩棒基于人体穴位范围较大、新手不容易摸准穴位、规范操作的特点设计的,其包括针灸部和按摩部,针灸部用于对患者进行穿刺刺激,使用者通过设置在针灸部内的螺纹圈和螺纹部配合,旋转螺纹时推杆带动顶端的针灸针运动,螺纹推拉能模拟捻和提拉等动作,即使对于新手来说也能借助该装置的辅助规范完成该动作;同时,针对人体穴位范围较大,新手可能不容易摸准穴位的特点设置了按摩部,按摩部底端设有钢珠,并能沿着针灸部外周转动,从而带动按摩部的钢珠在人体表面转动按摩,能帮助刺激穴位,即使在单点(针灸针)不能找准穴位的情况下由于钢珠滚动面积大,能刺激的范围更大找到正确穴位的概率也更大,因此,配合使用钢珠其对穴位的刺激效果更明显;更能有效促进穴位的血液循环,同时,为了方便将精油药效释放到人体内,本技术还设置了精油储藏室和毛刷部等部件,能实现精油按摩,疗效更佳。2、为了防止新手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申请人还设置了一个外壳和粘贴部,能将按摩棒固定在人体上,方便新手操作,同时也能让医生解放双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针灸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按摩部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针灸部;2、按摩部;3、第一连接件;4、外壳;5、粘贴部;6、第二连接件;101、针灸针;102、螺纹部;103、针灸推杆;104、旋转把手;105、螺纹圈;106、针灸套;201、钢珠;202、毛刷部;203、精油储藏室;301、第一滑块;601、第二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和图5-6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针灸按摩棒,包括针灸部1和按摩部2;所述针灸部1由针灸推杆103和针灸套106组成,针灸推杆103的一端设有针灸针101,其杆壁外周设有螺纹部102;针灸推杆103位于针灸套106内,针灸套106内壁设有与针灸推杆103壁外周螺纹部102相匹配的螺纹圈105;针灸推杆103可通过螺纹部102在螺纹圈105内沿着螺纹旋转调整针灸针101进入人体的位置;所述按摩部2套设在针灸部1外周,可在针灸部1外周转动;按摩部2为中空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精油储藏室203、毛刷部202和钢珠201;精油储藏室203和毛刷部202间通过精油通孔相连,毛刷部202的毛刷上端位于精油储藏室203底端,下端延伸至钢珠201上方并与钢珠201接触;所述钢珠201设在按摩部2底端并延伸出按摩部2下表面,可在按摩部2与外物的接触面上进行滚动。为方便对针灸部1进行转动,所述针灸推杆103顶端设有旋转把手104。为增大旋转把手104的旋转摩擦力,所述旋转把手104上设有花纹。为使按摩部2能在针灸部1外周转动,且转动过程不会造成针灸部1跟着按摩部2转动,所述针灸部1与按摩部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3,所述第一连接件3内设有多个第一滑块301。为了方便向按摩部的精油储藏室内添加精油,所述按摩部顶端设有进油孔。实施例2: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变形,由于本申请的针灸棒加了外壳等质量较重的部位,而针灸针插入人体体内并不深,不能保证不会由于重力失衡导致针灸针会有可能被折弯,因此改良成为本申请的实施例2:该实施例能方便新手使用本申请的针灸按摩棒,同时也为了医生能解放双手,不会造成针灸部1移位,所述按摩部2外周还套设有外壳4,所述外壳4底端设有粘贴部5。为方便对粘贴部5进行拆卸,所述粘贴部5为粘性胶布。为使按摩部2能在外壳4内转动,且转动过程不会造成外壳4跟着按摩部2转动,所述按摩部2和外壳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二连接件6内设有多个第二滑块601。本实施例便携针灸按摩棒的使用方法为:如图1-2和图5-6所示,不使用带粘贴部5的外壳4固定的使用方法:找准穴位,将针灸部1的针灸针101扎入穴位内,拧动针灸推杆103顶端的旋转把手104带动针灸推杆103沿着针灸套106内壁的螺纹圈105进行缓慢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末端的针灸针101进行上下运动,对穴位进行刺激,同时向按摩部2的精油储藏室203内加入精油,旋转按摩部2使按摩部2的钢珠201能将精油涂抹在人体皮肤上,同时,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针灸按摩棒,包括针灸部和按摩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针灸部由针灸推杆和针灸套组成,针灸推杆的一端设有针灸针,其杆壁外周设有螺纹部;针灸推杆位于针灸套内,针灸套内壁设有与针灸推杆壁外周螺纹部相匹配的螺纹圈;针灸推杆可通过螺纹部在螺纹圈内沿着螺纹进行旋转调整针灸针进入人体的位置;/n所述按摩部套设在针灸部外周,可在针灸部外周转动;按摩部为中空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精油储藏室、毛刷部和钢珠;精油储藏室和毛刷部间通过精油通孔相连,毛刷部的毛刷上端位于精油储藏室底端,下端延伸至钢珠上方并与钢珠接触;所述钢珠设在按摩部底端并延伸出按摩部下表面,可在按摩部与外物的接触面上进行滚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针灸按摩棒,包括针灸部和按摩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灸部由针灸推杆和针灸套组成,针灸推杆的一端设有针灸针,其杆壁外周设有螺纹部;针灸推杆位于针灸套内,针灸套内壁设有与针灸推杆壁外周螺纹部相匹配的螺纹圈;针灸推杆可通过螺纹部在螺纹圈内沿着螺纹进行旋转调整针灸针进入人体的位置;
所述按摩部套设在针灸部外周,可在针灸部外周转动;按摩部为中空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精油储藏室、毛刷部和钢珠;精油储藏室和毛刷部间通过精油通孔相连,毛刷部的毛刷上端位于精油储藏室底端,下端延伸至钢珠上方并与钢珠接触;所述钢珠设在按摩部底端并延伸出按摩部下表面,可在按摩部与外物的接触面上进行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针灸按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部外周还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百色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