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热式针灸器
本技术涉及中医针灸领域,尤其涉及内热式针灸器。
技术介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传统的针灸器在使用时不具有加热功能,从而在进入人体的过程中,会使得病人稍感不适,从而使得病人身体可能产生晃动,从而使得医生在针灸时会偏位,使得针灸效果不佳,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内热式针灸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内热式针灸器,解决了现有的针灸器具功能性单一,导致其实用性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内热式针灸器,包括壳体和针管 ...
【技术保护点】
1.内热式针灸器,包括壳体(1)和针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罐、温度控制器和蠕动泵,且所述壳体(1)的内壁与加热罐外壁之间安装有蠕动泵,所述壳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出水总管(2)和回流总管(3),且所述出水总管(2)与回流总管(3)分别连接有十个出水分流管(4)和十个回水管(5),所述出水分流管(4)和回水管(5)的规格为Φ1.0*0.3mm,硬度在邵氏30度到80度之间,耐温-50~200度,管长1000mm,且所述出水分流管(4)与回水管(5)的内部介质流速为530mm/s,且介质流经出水分流管(4)和回水管(5)的时间小于2s,所述出水分流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热式针灸器,包括壳体(1)和针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罐、温度控制器和蠕动泵,且所述壳体(1)的内壁与加热罐外壁之间安装有蠕动泵,所述壳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出水总管(2)和回流总管(3),且所述出水总管(2)与回流总管(3)分别连接有十个出水分流管(4)和十个回水管(5),所述出水分流管(4)和回水管(5)的规格为Φ1.0*0.3mm,硬度在邵氏30度到80度之间,耐温-50~200度,管长1000mm,且所述出水分流管(4)与回水管(5)的内部介质流速为530mm/s,且介质流经出水分流管(4)和回水管(5)的时间小于2s,所述出水分流管(4)和回水管(5)远离壳体(1)的一端均连接有针管体,所述针管体包括外管(7)和内管(8),且所述出水分流管(4)的端部穿过外管(7)与内管(8)连通,所述外管(7)的端部安装有针尖(12),且所述针尖(12)延伸至内管(8)内部,且所述外管(7)的最小尺寸为φ0.6*0.06mm,内管(8)最小尺寸为φ0.35*0.0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热式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7)和内管(8)之间设置有夹层,且回水管(5)与夹层内部连通,且所述内管(8)的端部均匀设置有出水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热式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总管(2)与蠕动泵的出水口连接,且所述回流总管(3)贯穿壳体(1)侧壁与加热罐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热式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数显控温仪、温度传感器、继电器以及加热器,所述数显控温仪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以及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力萌,郝元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鑫研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