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型抱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28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庭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舒适型抱枕,包括一平板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支撑部固定连接在平板部的底端,两个支撑部的间距大于19cm,支撑部的高度大于19cm,在支撑部与平板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人体腿部的通道,支撑部位于通道内的一侧具有弧形表面;平板部的上表面具有仰卧搁腿区和侧卧搁腿区,支撑部位于仰卧搁腿区的下方,通道位于侧卧搁腿区的下方;平板部与支撑部的内部具有弹性填充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抱枕结构的改进,从人体工程学角度为不同睡姿提供腿部支撑,提升了使用者休憩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舒适型抱枕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舒适型抱枕。
技术介绍
侧卧是人们主要的休息姿势之一。侧卧时,人们为了避免双腿之间的相互挤压,常常在两腿之间夹一层被子或者一个枕头,用以提高侧卧的舒适性。但是,在长时间的侧卧下,双腿间夹着被子或枕头并不能缓解上腿压在下腿上的压力,反而造成局部温度的升高,降低了舒适性。中国专利文献CN101912166A中公开了一种侧躺膝盖枕。该枕头包括枕体,枕体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对系带,系带上对应设置尼龙搭扣。该枕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人们侧躺睡觉时,枕体位于两个腿的膝盖之间,避免了膝盖附近骨头相互摩擦,影响睡眠。但是,该枕头仅仅缓解了双腿膝盖之间摩擦造成的不适,并没有缓解上腿对下腿的压力。中国专利文献CN208524386U中公开了一种人体侧睡腿部免压平衡枕架。该枕架结构包括两个第一U型支架,第一U型支架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U型支架为左右侧对应设置,两个第一U型支架的前后下端之间设有弧形连接杆,两个第一U型支架的上端的横杆之间设有第一顶网托层,第一U型支架的竖直杆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可以帮助习惯侧睡的人夹枕在双腿间,撑开双腿,并让原来受到上侧腿直接压迫的底侧腿免受压迫,底侧腿还能自由伸曲,以增加睡眠舒适度,提高睡眠质量。但是,该枕架中的U型支架为硬性支撑结构,影响侧卧时的舒适性。由此,本案的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布艺抱枕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针对上述问题,反复试验和调整,以期创设一种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抱枕,用以提高人们休息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人们侧卧、仰卧休息时,提供一种更加舒适的枕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舒适型抱枕包括:一平板部,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在平板部的底端,两个支撑部的间距大于19cm,支撑部的高度大于19cm,在支撑部与平板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人体腿部的通道,所述支撑部位于通道内的一侧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具有仰卧搁腿区和侧卧搁腿区,支撑部位于仰卧搁腿区的下方,通道位于侧卧搁腿区的下方;所述平板部与支撑部的内部具有弹性填充物。作为优选,支撑部的高度为20-25cm,其高度大于一般成年男性的大腿最大直径,便于支撑座在侧卧时对上腿形成支撑。作为优选,平板部的外轮廓呈椭圆形,使得平板部的外轮廓更加符合人体侧卧时,腿部弯曲形成的曲线。作为优选,支撑部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增大摩擦力,防止舒适型抱枕滑动。作为优选,平板部的外表面缝制有第一织物层,支撑部的外表面缝制有第二织物层。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为舒适型抱枕提供更好的触感。作为优选,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均为聚酯纤维布片,便于在织物层的表面印刷图案,提高舒适型抱枕的美观性。作为优选,平板部的厚度为5-10cm,用于更好的缓解膝盖附近骨头的相互摩擦。作为优选,平板部和支撑部的填充物均为海绵,用于提高舒适性抱枕的透气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舒适型抱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1、平板部上设置侧卧搁腿区,用于人们侧卧休息时放置腿部,平板部和支撑部形成支撑结构,减轻了人们侧卧休息时上腿对下腿的压力,提高了舒适度,同时,平板部和支撑部的内部具有弹性填充物,避免了抱枕对躯体形成压迫;2、平板部上设置仰卧搁腿区,用于人们仰卧休息时放置腿部,平板和多个支撑座形成的支撑结构,有助于人们仰卧休息时微微抬高腿部,协助血液回流,缓解疲劳;3、支撑部位于通道内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表面,便于下腿弯曲时,更好地贴合下腿,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舒适型抱枕的使用示意图;图2是舒适型抱枕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床1、人体2、舒适型抱枕3、平板31、左支撑座32、右支撑座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的一种舒适型抱枕,用于人们休息时,为部分躯体提供支撑,缓解压力,提高侧卧、仰卧姿势的舒适度。该舒适型抱枕具有侧卧形态和仰卧形态。当处于侧卧形态时,舒适型抱枕的平板置于两腿之间,下腿置于支撑座间形成的通道内。支撑座的底部搭接在床垫上,和平板一起为上腿提供支撑,减轻上腿对下腿的压力。当处于仰卧形态时,舒适型抱枕的支撑座朝下,平放在床垫上,置于双脚下。用于休息时微微抬高腿部,协助血液回流,缓解疲劳。如图2所示的一种舒适型抱枕包括平板31、左支撑座32和右支撑座33。左支撑座32和右支撑座33均固定安装在平板31的下端。左支撑座32和右支撑座33之间形成供人体腿部穿过的通道。平板31的外轮廓呈椭圆形,使得平板31的外轮廓更加符合人体侧卧时,腿部弯曲形成的曲线。平板31的内部为海绵结构,外表面缝制有第一织物层。第一织物层具有透气吸汗的性能,可选为纯棉布。平板31的厚度优选为5-10cm,用于更好的缓解膝盖附近骨头的相互摩擦。左支撑座32和右支撑座33均为圆柱形结构,两者形成的通道更加贴合人体腿部的轮廓曲线,使得腿部穿过通道时,更加顺滑。左支撑座32和右支撑座33的高度相等,其高度应大于一般成年男性的大腿最大直径,便于左支撑座32和右支撑座33在侧卧时对上腿形成支撑,减轻下腿受到的压力。其高度优选为20-25cm。左支撑座32和右支撑座33内部均为圆柱形海绵结构,外表面均缝制有第二织物层。第二织物层具有透气吸汗的性能,可选为纯棉布。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均可选为聚酯纤维布片,便于在织物层的表面印刷图案,提高舒适型抱枕的美观性。本技术通过对抱枕结构的改进,从人体工程学角度为不同睡姿提供腿部支撑,提升了使用者休憩的舒适度。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支撑座的个数还可以增加到三个或更多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舒适型抱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平板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n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在平板部的底端,两个支撑部的间距大于19cm,支撑部的高度大于19cm,在支撑部与平板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人体腿部的通道,所述支撑部位于通道内的一侧具有弧形表面;/n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具有仰卧搁腿区和侧卧搁腿区,支撑部位于仰卧搁腿区的下方,通道位于侧卧搁腿区的下方;/n所述平板部与支撑部的内部具有弹性填充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适型抱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平板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在平板部的底端,两个支撑部的间距大于19cm,支撑部的高度大于19cm,在支撑部与平板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人体腿部的通道,所述支撑部位于通道内的一侧具有弧形表面;
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具有仰卧搁腿区和侧卧搁腿区,支撑部位于仰卧搁腿区的下方,通道位于侧卧搁腿区的下方;
所述平板部与支撑部的内部具有弹性填充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型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为20-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型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秋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三闰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