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04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其结构包括氧气泵主体、出氧口、供氧管、止水阀、供氧头、电源导线、调节钮、垫脚和垂直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通过在氧气泵主体后侧设置了垂直固定机构,通过将氧气泵主体固定在固定板前侧,使支撑板为其提供固定支撑,使出氧口与供氧管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供氧管使用时不易弯折,增大了其供氧量,通过在支撑板顶部设置了快速拆装机构,通过逆时针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正反丝杆同步转动,使正反丝杆左右两端的滑块向凹槽两端展开,进而使滑块带动连接杆滑入限位槽内侧,使限位块固定在卡槽内侧,从而将氧气泵主体固定在固定板前侧,使用时不易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
本技术涉及鱼缸供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
技术介绍
水族用氧气泵也叫增氧泵、空气泵、打氧泵等,其原理是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体充分接触,使氧气融入水中,从而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以保证耗氧类生物的生长需求,因使用方便高效,成本低廉,氧气泵在现代鱼类养殖中应用非常广泛。现有的鱼缸供氧机仅能水平放置,使用时供氧管需要弯折九十度才能与供氧机出氧口对接,因供氧管弯折时其内径减小,从而导致供氧量降低,影响鱼类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解决了现有的鱼缸供氧机仅能水平放置,使用时供氧管需要弯折九十度才能与供氧机出氧口对接,因供氧管弯折时其内径减小,从而导致供氧量降低,影响鱼类存活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包括氧气泵主体、出氧口、供氧管、止水阀、供氧头、电源导线、调节钮、垫脚和垂直固定机构,所述氧气泵主体底部设置有出氧口,所述垂直固定机构设置于氧气泵主体后侧,所述垂直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板、扭簧、夹板和快速拆装机构,所述支撑板位于氧气泵主体后侧,所述支撑板后侧下端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后侧与夹板固定连接,所述快速拆装机构设置于支撑板顶部。进一步的,所述出氧口与供氧管内侧相连通,所述供氧管上端安装有止水阀,并且供氧管与止水阀内部相连通,所述供氧管底端安装有供氧头,所述氧气泵主体右侧固定有电源导线,所述氧气泵主体顶部设置有调节钮,所述氧气泵主体后侧四端均安装有垫脚,所述电源导线和调节钮均与氧气泵主体进行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快速拆装机构包括固定板、凹槽、滑块、正反丝杆、连接杆、限位块、旋钮、连接座、卡槽和限位槽,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支撑板顶部,所述固定板前侧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滑块沿凹槽内侧进行滑动,所述正反丝杆左右两端均与凹槽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正反丝杆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滑块前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前侧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旋钮位于固定板右侧,并且正反丝杆右端延伸出凹槽与旋钮固定连接,所述氧气泵主体后侧上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后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块位于卡槽内侧,所述卡槽后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位于限位槽内侧。进一步的,所述旋钮外表面套有一层橡胶套,且橡胶套表面设有防滑纹路。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共设置有两个,且滑块沿正反丝杆左右两端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和限位槽均设置有两个,且卡槽和限位槽沿连接座后侧左右两端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外表面涂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且支撑板呈长方体状。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滑块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方向线上,且凹槽内侧光滑无毛刺。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为40Cr合金钢材质,抗机械疲劳性强,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扭簧为合金弹簧钢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且不易变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优点一:本技术所述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通过在氧气泵主体后侧设置了垂直固定机构,通过将氧气泵主体固定在固定板前侧,使支撑板为其提供固定支撑,使出氧口与供氧管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供氧管使用时不易弯折,增大了其供氧量。优点二:本技术所述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通过在支撑板顶部设置了快速拆装机构,通过逆时针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正反丝杆同步转动,使正反丝杆左右两端的滑块向凹槽两端展开,进而使滑块带动连接杆滑入限位槽内侧,使限位块固定在卡槽内侧,从而将氧气泵主体固定在固定板前侧,使用时不易松脱。优点三:本技术所述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通过在支撑板后侧下端设置了夹板,通过将夹板打开,使夹板与支撑板的间距增大,同时扭簧受力收缩,然后将支撑板放置在鱼缸顶部,使鱼缸玻璃位于夹板与支撑板之间,最后松开夹板,通过扭簧恢复形变的弹力推动夹板对鱼缸玻璃进行夹持,从而使支撑板固定在鱼缸顶部,使用时不易松脱。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氧气泵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板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连接座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氧气泵主体-1、出氧口-2、供氧管-3、止水阀-4、供氧头-5、电源导线-6、调节钮-7、垫脚-8、垂直固定机构-9、支撑板-91、扭簧-92、夹板-93、快速拆装机构-94、固定板-941、凹槽-942、滑块-943、正反丝杆-944、连接杆-945、限位块-946、旋钮-947、连接座-948、卡槽-949、限位槽-94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包括氧气泵主体1、出氧口2、供氧管3、止水阀4、供氧头5、电源导线6、调节钮7、垫脚8和垂直固定机构9,氧气泵主体1底部设置有出氧口2,垂直固定机构9设置于氧气泵主体1后侧,垂直固定机构9包括支撑板91、扭簧92、夹板93和快速拆装机构94,支撑板91位于氧气泵主体1后侧,支撑板91后侧下端安装有扭簧92,扭簧92后侧与夹板93固定连接,快速拆装机构94设置于支撑板91顶部。其中,所述出氧口2与供氧管3内侧相连通,所述供氧管3上端安装有止水阀4,并且供氧管3与止水阀4内部相连通,所述供氧管3底端安装有供氧头5,所述氧气泵主体1右侧固定有电源导线6,所述氧气泵主体1顶部设置有调节钮7,所述氧气泵主体1后侧四端均安装有垫脚8,所述电源导线6和调节钮7均与氧气泵主体1进行电连接。其中,所述快速拆装机构94包括固定板941、凹槽942、滑块943、正反丝杆944、连接杆945、限位块946、旋钮947、连接座948、卡槽949和限位槽9410,所述固定板941安装于支撑板91顶部,所述固定板941前侧中部设置有凹槽942,所述滑块943沿凹槽942内侧进行滑动,所述正反丝杆944左右两端均与凹槽94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滑块943与正反丝杆944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滑块943前侧固定有连接杆945,所述连接杆945前侧安装有限位块946,所述旋钮947位于固定板941右侧,并且正反丝杆944右端延伸出凹槽942与旋钮947固定连接,所述氧气泵主体1后侧上端安装有连接座948,所述连接座948后侧设置有卡槽949,所述限位块946位于卡槽949内侧,所述卡槽949后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包括氧气泵主体(1)、出氧口(2)、供氧管(3)、止水阀(4)、供氧头(5)、电源导线(6)、调节钮(7)和垫脚(8),所述氧气泵主体(1)底部设置有出氧口(2);/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固定机构(9),所述垂直固定机构(9)设置于氧气泵主体(1)后侧,所述垂直固定机构(9)包括支撑板(91)、扭簧(92)、夹板(93)和快速拆装机构(94),所述支撑板(91)位于氧气泵主体(1)后侧,所述支撑板(91)后侧下端安装有扭簧(92),所述扭簧(92)后侧与夹板(93)固定连接,所述快速拆装机构(94)设置于支撑板(91)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包括氧气泵主体(1)、出氧口(2)、供氧管(3)、止水阀(4)、供氧头(5)、电源导线(6)、调节钮(7)和垫脚(8),所述氧气泵主体(1)底部设置有出氧口(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固定机构(9),所述垂直固定机构(9)设置于氧气泵主体(1)后侧,所述垂直固定机构(9)包括支撑板(91)、扭簧(92)、夹板(93)和快速拆装机构(94),所述支撑板(91)位于氧气泵主体(1)后侧,所述支撑板(91)后侧下端安装有扭簧(92),所述扭簧(92)后侧与夹板(93)固定连接,所述快速拆装机构(94)设置于支撑板(9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氧口(2)与供氧管(3)内侧相连通,所述供氧管(3)上端安装有止水阀(4),并且供氧管(3)与止水阀(4)内部相连通,所述供氧管(3)底端安装有供氧头(5),所述氧气泵主体(1)右侧固定有电源导线(6),所述氧气泵主体(1)顶部设置有调节钮(7),所述氧气泵主体(1)后侧四端均安装有垫脚(8),所述电源导线(6)和调节钮(7)均与氧气泵主体(1)进行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智能鱼缸供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拆装机构(94)包括固定板(941)、凹槽(942)、滑块(943)、正反丝杆(944)、连接杆(945)、限位块(946)、旋钮(947)、连接座(948)、卡槽(949)和限位槽(9410),所述固定板(941)安装于支撑板(91)顶部,所述固定板(941)前侧中部设置有凹槽(942),所述滑块(943)沿凹槽(942)内侧进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湘王运超杨汶龙李亮胡华飞刘阳余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