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电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86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型电声器件,包括振膜、支架、设置在支架内部的线圈和磁铁层,以及设置在支架下端的导磁极板,振膜设置在线圈的上部,导磁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位于第二板体的上方,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阶梯部,阶梯部沿第一板体的外边缘设置。该微型电声器件在装配到整机上时,第二板体可以没入整机内部,从而使得微型电声器件露在整机外部部分的厚度减小,满足微型电声器件的超薄型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电声器件
本技术涉及声学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微型电声器件。
技术介绍
微型电声器件是指将电和声相互转换的器件,它是利用电磁感应、静电感应或压电效应等来完成电声转换的,经常被用于手机的扬声器中。在现有的微型电声器件中,微型电声器件包括振动系统、支架、磁铁和导磁极板等,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音圈,音圈通入音频信号后,音圈在磁场中收到安培力的作用,在安培力的作用下振膜振动并发出声音。振膜振动需要预留一定的振动空间,而为了保证导磁性,导磁极板也需要一定的厚度,这样会增加整个微型电声器件的厚度,而微型电声器件安装在扬声器的内部,由于扬声器内部的空间有限,因此对于微型电声器件的厚度就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手机的不断更新迭代,手机本身的厚度也变得越来越薄,因此对于微型电声器件的超薄型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节约电声器件整体厚度的微型电声器件。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微型电声器件包括振膜、支架、设置在支架内部的线圈和磁铁层,以及设置在支架下端的导磁极板,振膜设置在线圈的上部,导磁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位于第二板体的上方,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阶梯部,阶梯部沿第一板体的外边缘设置。在上述方案中,微型电声器件装配在整机上,位于微型电声器件底部的导磁极板与整机相配合。在整机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整个微型电声器件的卡扣,卡扣和阶梯部相配合,这样第二板体就可以没入整机的内部,而露在整机外部的就只有振膜、支架和导磁极板的第一板体部分,这样一来整个微型电声器件露在整机外部的部分的厚度就会减小,微型电声器件在装配中占用的空间也会减小,扬声器需要为微型电声器件预留的振动空间也会减小,使得微型电声器件能够满足用户的超薄型要求。同时,导磁极板采用上述设计可以保证导磁极板自身的厚度,确保导磁极板的导磁性不会受到影响。优选地,所述阶梯部呈环形设置。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线圈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在导磁极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与进线端的位置相对应,凹槽用于容纳从进线端引入的导线。在上述方案中,线圈由通电导线在支架一圈一圈缠绕堆叠而成。导线从进线端伸入,然后在支架内部缠绕一圈,在缠绕第二圈的时候在已经缠绕好的第一圈的基础上继续向上堆叠,这样依次缠绕堆叠形成线圈,然后缠绕好的线圈从出线端引出。这样在线圈的进线端处的导线相比于线圈中的其他部分,进线端处的导线位于线圈的最底部,从进线端处引入的导线在整个线圈上就会形成朝向导磁极板的凸起。导磁极板将磁铁层产生的磁场集中到线圈处,向线圈中通入电流,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上下振动,通电线圈带动振膜上下振动发出声音。为了避免通电线圈在上下振动的过程中与导磁极板发生碰撞产生杂音,因此需要在线圈和导磁极板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但是由于在进线端处引出的导线的存在,为了防止这一凸起部触碰到导磁极板,需要额外为凸起部再预留一定的高度,这样会增加整个微型电声器件的厚度。当然,也可以适当减小导磁极板的厚度,来为凸起预留一定的振动空间,但是这样会削弱导磁极板的导磁性。在导磁极板上开设凹槽,当通电线圈上下振动时,凸起会伸入到凹槽的内部,不会碰撞到导磁极板的上表面,这样就无需再为凸起预留一定的高度,可以节约整个电声器件的厚度,使得微型电声器件的厚度能够满足超薄型要求。同时无需减小导磁极板的厚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导磁极板的导磁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线端的导线从第一通孔伸入支架的内部,出线端的导线从第二通孔伸出。在上述方案中,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与外界的导线电连接,使得线圈与外界导线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微型电声器件需要进行电声转换时,通过外界导线向线圈中通入电流,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从而产生上下振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凹槽的形状为L形。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段和第二连通段,第一连通段的第一端连接至导磁极板的一条侧边上,第一连通段的第二端延伸至导磁极板的内部,第二连通段与第一连通段的第二端相连通。在上述方案中,由于进线端导线在缠绕形成线圈时会进行弯折,因此在线圈顶部形成的凸起部分实际上是进线端处引入的导线,而进线端处引入的导线会形成一个弯折段,因此,将凹槽的形状设计为L形,可以与弯折段的凸起相匹配。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凹槽对称设置在导磁极板的左右两端。在上述方案中,由于在线圈的实际装配过程中,进线端和出线端的方位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如果仅在导磁极板的一端开设凹槽,如果在缠绕线圈的时候从导磁极板的另一端开始进线,那么久就会在导磁极板的另一端形成凸起,此时凹槽的位置就会与凸起的位置不对应,那么此时就无法达到节约整个微型电声器件厚度的目的。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线圈的形状为矩形,线圈的四个转角处的形状为圆角。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磁铁层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和第五磁铁,第一磁铁嵌入线圈的内部,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分别设置在线圈的两条长边的外侧,第四磁铁和第五磁铁分别设置在线圈的两条短边的外侧。在上述方案中,第一磁铁嵌入到线圈的内部,另外四块磁铁环绕在线圈的四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强线圈周围的磁场强度,使得线圈在通电时受到的安培力值更大,从而能够更好地驱动线圈上下振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微型电声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微型电声器件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导磁极板沿第一视角所视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导磁极板沿第二视角所视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导磁极板与整机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隐去振膜的结构图。图7为图2中线圈沿图2中A方向所视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磁铁层的结构图。图9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型电声器件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振膜1、线圈2、支架3、磁铁层4和导磁极板5。线圈2和磁铁层4位于支架3的内部,振膜位于线圈2的上方。图3和图4为导磁极板5沿两个相反的方向所视的两张结构视图。导磁极板5包括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第一板体51位于第二板体52的上方,在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之间形成有阶梯部53,阶梯部53沿第一板体51的外边缘设置。阶梯部53呈环形设置。参见图5,微型电声器件装配在整机6上,位于微型电声器件底部的导磁极板5与整机6相配合。在整机6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整个微型电声器件的卡扣61,卡扣61和阶梯部53相配合,这样第二板体52就可以没入整机6的内部,而露在整机6外部的就只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电声器件,包括振膜、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的线圈和磁铁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下端的导磁极板,所述振膜设置在所述线圈的上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磁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方,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沿所述第一板体的外边缘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电声器件,包括振膜、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的线圈和磁铁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下端的导磁极板,所述振膜设置在所述线圈的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方,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沿所述第一板体的外边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声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阶梯部呈环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声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在所述导磁极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与所述进线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凹槽用于容纳从所述进线端引入的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声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进线端的导线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支架的内部,所述出线端的导线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声器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利群肖烨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