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65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所述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包括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和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至少包括两个输出端,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的个数与所述输出端的个数相同,且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与所述输出端一一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将大功率的高频信号功分为多路达到大功率负载的需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负载绕线需要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要求,但增大尺寸却会造成同样长度的线缆衰减不够而需大幅增加线缆长度,从而造成体积和成本大幅提高,且同轴线缆会在过热情况下出现互调值大幅变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升负载整体散热能力和PIM值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
本技术涉及室内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
技术介绍
大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应用于通信系统中,是为提供互调仪测试所需的功率吸收,并为匹配互调仪对互调的精度要求而研发的。要求互调值为-170dBc(2x20W)以下,由于发射机的功率可以达到80W甚至更高,用于通信系统中,总功率可以达到400W或更高。一般大功率超低互调负载的互调值会随功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功率为2×20W(2×43dBm)的大功率超低互调负载测量出的互调值达到-170dBc时,增大功率到2×225W(2×53.5dBm),理论上互调值也只能达到-150dBc,而实际上会更差。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于低互调负载是利用同轴线缆绕线把功率转化成热散发,为满足高功率要求,负载绕线需要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要求,但增大尺寸却会造成同样长度的线缆衰减不够而需大幅增加线缆长度,从而造成体积和成本大幅提高,且同轴线缆会在过热情况下出现互调值大幅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负载绕线需要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要求,但增大尺寸却会造成同样长度的线缆衰减不够而需大幅增加线缆长度,从而造成体积和成本大幅提高,且同轴线缆会在过热情况下出现互调值大幅变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包括: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至少包括两个输出端;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的个数与所述输出端的个数相同,且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与所述输出端一一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还包括:宽带低互调跳线,所述宽带低互调跳线连接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和所述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是三功分器,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包括三个输出端和一个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包括三个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和三根所述宽带低互调跳线。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还包括:散热片,两块所述散热片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架设在两块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隙上。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的外侧面上均设有散热齿,且所述散热齿向所述散热片外水平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的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设置在两块所述散热片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与两侧的所述散热片通过固定螺丝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散热片的底面上,以架空所述散热片。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片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的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散热片相连的两个分架体,且两个所述的分架体关于两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隙对称,所述的分架体包括两个分别向所述散热片的两端倾斜延伸的支脚。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包括两个输出端的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将大功率的高频信号功分为多路,且功分后的各路输出端分别与一般的低互调负载(即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相连,从而达到大功率负载的需求,无需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要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负载绕线需要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要求,但增大尺寸却会造成同样长度的线缆衰减不够而需大幅增加线缆长度,从而造成体积和成本大幅提高,且同轴线缆会在过热情况下出现互调值大幅变差的技术问题,无功分负载线圈比较集中,所产生的热能也比较集中,而本实施例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带,带有n(n≥2,且n为整数)个输出端,功率相当于每个负载承受n分之一的输入功率,因此能更好的分散输入功率,散热更加分散,实现了提升负载整体散热能力和PIM值的有益效果。(2)本申请实施例使用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可以达到与不使用功分器的情况同样的互调值,并且,在一组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互调值出现偏差的情况下,测得的大功率负载同样很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3)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片和所述固定支架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负载整体散热能力和PIM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的正视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1,输出端11,宽带低互调跳线2,散热片3,散热齿31,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4,固定支架5,分架体51,支脚511,固定螺丝6。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负载绕线需要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要求,但增大尺寸却会造成同样长度的线缆衰减不够而需大幅增加线缆长度,从而造成体积和成本大幅提高,且同轴线缆会在过热情况下出现互调值大幅变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串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设置至少包括两个输出端的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将大功率的高频信号功分为多路,功分后的各路输出端再分别与一般的低互调负载(即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相连,从而达到大功率负载的需求,无需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要求,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无功分负载线圈比较集中,所产生的热能也比较集中,而本实施例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带,带有n(n≥2,且n为整数)个输出端,功率相当于每个负载承受n分之一的输入功率,因此能更好的分散输入功率,散热更加分散,实现了提升负载整体散热能力和PIM值的有益效果;此外,通过设置散热片和固定支架加强了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的散热能力,从而更加提升了负载整体散热能力和PIM值。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3分别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的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如图1~3所示,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包括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1和至少两个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4。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1至少包括两个输出端11,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4的个数与所述输出端11的个数相同,且每个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1的所述输出端11连接一个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4。。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包括两个输出端11的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1将大功率的高频信号功分为多路,且功分后的各路输出端11分别与一般的低互调负载(即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4)相连,从而达到大功率负载的需求,无需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要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负载绕线需要增大同轴线缆的尺寸以应对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包括:/n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至少包括两个输出端;/n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的个数与所述输出端的个数相同,且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与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的输出端一一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包括:
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至少包括两个输出端;
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的个数与所述输出端的个数相同,且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与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的输出端一一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还包括:
宽带低互调跳线,所述宽带低互调跳线连接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和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的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是三功分器,所述低互调高功率功分器包括三个输出端和一个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包括三个所述宽带低互调绕线负载和三根所述宽带低互调跳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功率超低互调负载还包括:
散热片,两块所述散热片相对间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照云马丁余雷
申请(专利权)人: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