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13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包括壳体、U型流动板和折流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一,且注入管一与壳体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壳体内部设置隔板,通过隔板将流进的气体和流出的气体分隔开来,将挡板上连接有多个U型流动板,通过在U型流动板上连接右多个连通管,从而可以使得介质得以流通并得到热量的传输,板材的构造能使介质和流进的气体进行大面积的换热,从而提升换热速度,提高换热后的介质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气体热交换器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现有的气体热交换器所用的导热器材通常都是管状,但是管状的导热器材接触面积小,换热速度不够快,导致热交换后的温度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隔板,通过隔板将流进的气体和流出的气体分隔开来,将挡板上连接有多个U型流动板,通过在U型流动板上连接右多个连通管,从而可以使得介质得以流通并得到热量的传输,板材的构造能使介质和流进的气体进行大面积的换热,从而提升换热速度,提高换热后的介质温度。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包括壳体、U型流动板和折流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一,且注入管一与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顶板顶部靠近注入管一处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二,且注入管二与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底板底部相对应注入管一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流出管一,且流出管一与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底板底部远离流出管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流出管二,且流出管二与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注入管一沿宽度方向一侧壁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的一端,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八个连通口,上方的四个连通口和U型流动板上板的腔体口连接,下方的四个连通口和U型流动板下板的腔体口连接;所述U型流动板为内部中空的腔体,且U型流动板的两个板端均开设有腔体口,并且腔体口与相对应的连通口相连通,所述U型流动板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U型流动板的板面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中设置有连通管,且连通管与U型流动板固定连接,连通管的设置将壳体的内部连通,能使介质在壳体内部流动,从而能对介质进行换热,达到热交换的效果,所述U型流动板的上板和下板均设置有两个折流板,且折流板的两端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板面上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四个方孔,且方孔与相对应的U型流动板插入连接。进一步在于,所述U型流动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主要是将U型流动板固定与壳体的内部,保持板块的稳定性。进一步在于,所述注入管二位于挡板与折流板之间,所述注入管一与流出管一位于壳体侧板和挡板之间,限制注入管一和流出管一的位置,从而保证输入气体能第一时间输送至U型流动板中,输出气体能第一时间排走,提高传输的速率。进一步在于,所述U型流动板上板的两个折流板之间距离与下板的两个折流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上板,下板的折流板位置相异,主要是用于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从而增加介质与U型流动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介质的温度。进一步在于,所述注入管一、流出管一、注入管二和流出管二的管口均开设有多个螺栓孔,设置螺栓孔是方便管道与管道的对接,防止输入气体和输出气体的泄露,从而会导致换热速率的降低。进一步在于,所述U型流动板所制材料为不锈钢材,防止长时间的使用会使板材生锈,从而可能会降低介质的纯净度,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导热性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隔板,通过隔板将流进的气体和流出的气体分隔开来,将挡板上连接有多个U型流动板,通过在U型流动板上连接右多个连通管,从而可以使得介质得以流通并得到热量的传输,板材的构造能使介质和流进的气体进行大面积的换热,从而提升换热速度,提高换热后的介质温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热交换器横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中U型流动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折流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壳体;110、顶板;120、注入管一;130、流出管一;140、注入管二;150、流出管二;160、隔板;170、挡板;171、连通口;200、U型流动板;210、连通孔;220、连通管;230、腔体口;300、折流板;310、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00、U型流动板200和折流板300,壳体1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110,顶板110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一120,且注入管一12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顶板110顶部靠近注入管一120处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二140,且注入管二14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壳体100底板底部相对应注入管一120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流出管一130,且流出管一13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壳体100底板底部远离流出管一1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流出管二150,且流出管二15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壳体100内部靠近注入管一120沿宽度方向一侧壁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160的一端,隔板16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70,挡板170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八个连通口171,上方的四个连通口171和U型流动板200上板的腔体口230连接,下方的四个连通口171和U型流动板200下板的腔体口230连接;U型流动板200为内部中空的腔体,且U型流动板200的两个板端均开设有腔体口230,并且腔体口230与相对应的连通口171相连通,所述U型流动板200与挡板170固定连接,U型流动板200的板面开设有多个连通孔210,连通孔210中设置有连通管220,且连通管220与U型流动板200固定连接,连通管220的设置将壳体100的内部连通,能使介质在壳体100内部流动,从而能对介质进行换热,达到热交换的效果,U型流动板200的上板和下板均设置有两个折流板300,且折流板300的两端均与壳体100固定连接,折流板300板面上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四个方孔310,且方孔310与相对应的U型流动板200插入连接。U型流动板2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壳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主要是将U型流动板200固定与壳体100的内部,保持板块的稳定性;注入管二140位于挡板170与折流板300之间,注入管一120与流出管一130位于壳体100侧板和挡板170之间,限制注入管一120和流出管一130的位置,从而保证输入气体能第一时间输送至U型流动板200中,输出气体能第一时间排走,提高传输的速率。U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U型流动板(200)和折流板(300),所述壳体(1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110),所述顶板(110)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一(120),且注入管一(12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所述顶板(110)顶部靠近注入管一(120)处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二(140),且注入管二(14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00)底板底部相对应注入管一(120)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流出管一(130),且流出管一(13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00)底板底部远离流出管一(1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流出管二(150),且流出管二(15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00)内部靠近注入管一(120)沿宽度方向一侧壁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160)的一端,所述隔板(16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70),所述挡板(170)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八个连通口(171);/n所述U型流动板(200)为内部中空的腔体,且U型流动板(200)的两个板端均开设有腔体口(230),并且腔体口(230)与相对应的连通口(171)相连通,所述U型流动板(200)与挡板(170)固定连接,所述U型流动板(200)的板面开设有多个连通孔(210),所述连通孔(210)中设置有连通管(220),且连通管(220)与U型流动板(200)固定连接,所述U型流动板(200)的上板和下板均设置有两个折流板(300),且折流板(300)的两端均与壳体(100)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300)板面上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四个方孔(310),且方孔(310)与相对应的U型流动板(200)插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石膏制酸用气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U型流动板(200)和折流板(300),所述壳体(1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110),所述顶板(110)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一(120),且注入管一(12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所述顶板(110)顶部靠近注入管一(120)处固定连接有注入管二(140),且注入管二(14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00)底板底部相对应注入管一(120)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流出管一(130),且流出管一(13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00)底板底部远离流出管一(1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流出管二(150),且流出管二(15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00)内部靠近注入管一(120)沿宽度方向一侧壁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160)的一端,所述隔板(16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70),所述挡板(170)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八个连通口(171);
所述U型流动板(200)为内部中空的腔体,且U型流动板(200)的两个板端均开设有腔体口(230),并且腔体口(230)与相对应的连通口(171)相连通,所述U型流动板(200)与挡板(170)固定连接,所述U型流动板(200)的板面开设有多个连通孔(210),所述连通孔(210)中设置有连通管(220),且连通管(220)与U型流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田鑫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