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配的电动蜗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86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9
一种便于装配的电动蜗轮,其结构包括箱体,箱体上端设有启闭端,箱体下部设有轴承便捷装配结构,箱体内部设有蜗杆,轴承便捷装配结构包括装配腔、轴承、联动轴、顶块,装配腔具有上下两个开口,轴承与顶块均活动设于装配腔内,轴承设于顶块上方,轴承外圈上端面与装配腔顶部内壁相贴合,轴承外圈下端面与顶块相贴合,在转动蜗杆过程中,蜗杆通过定位轴带动联动轴转动,由于轴承外圈被顶块限制住,使得联动轴带动轴承内圈进行转动,当在装配后检测出现问题时,可将封闭盖板拆离,然后直接先后将顶块与轴承取出,轴承带动联动轴脱离与蜗杆的连接,然后检修人员直接将箱体拆开,取出蜗杆进行检修,有效的提高了拆装工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装配的电动蜗轮
本技术是一种便于装配的电动蜗轮,属于电动蜗轮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动蜗轮又称电动蜗轮头或电动蜗轮箱,装在阀门上,起到控制阀门开关定位的作用,现有的电动蜗轮对于蜗杆的装配工作采用的是将整个箱盖掀开,将蜗杆一端与启闭端相接,另一端接于箱体内的轴承,最后将箱盖盖上,当检测出现问题时,需要将箱体内的轴承通过工具拆出,然后再通过工具将轴承与蜗杆分离,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电动蜗轮,以解决现有的电动蜗轮对于蜗杆的装配工作采用的是将整个箱盖掀开,将蜗杆一端与启闭端相接,另一端接于箱体内的轴承,最后将箱盖盖上,当检测出现问题时,需要将箱体内的轴承通过工具拆出,然后再通过工具将轴承与蜗杆分离,较为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装配的电动蜗轮,其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端设有启闭端,所述箱体下部设有轴承便捷装配结构,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蜗杆,所述轴承便捷装配结构包括装配腔、轴承、联动轴、顶块,所述装配腔具有上下两个开口,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装配的电动蜗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端设有启闭端(2),所述箱体(1)下部设有轴承便捷装配结构(3),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蜗杆(4),所述轴承便捷装配结构(3)包括装配腔(301)、轴承(302)、联动轴(303)、顶块(306),所述装配腔(301)具有上下两个开口,所述轴承(302)与顶块(306)均活动设于装配腔(301)内,所述轴承(302)设于顶块(306)上方,所述轴承(302)外圈上端面与装配腔(301)顶部内壁相贴合,所述轴承(302)外圈下端面与顶块(306)相贴合,所述顶块(306)上设有限制轴承(302)外圈转动的凸块(30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装配的电动蜗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端设有启闭端(2),所述箱体(1)下部设有轴承便捷装配结构(3),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蜗杆(4),所述轴承便捷装配结构(3)包括装配腔(301)、轴承(302)、联动轴(303)、顶块(306),所述装配腔(301)具有上下两个开口,所述轴承(302)与顶块(306)均活动设于装配腔(301)内,所述轴承(302)设于顶块(306)上方,所述轴承(302)外圈上端面与装配腔(301)顶部内壁相贴合,所述轴承(302)外圈下端面与顶块(306)相贴合,所述顶块(306)上设有限制轴承(302)外圈转动的凸块(307),所述轴承(302)外圈下端面设有与凸块(307)相对应的凹槽,所述联动轴(303)设于轴承(302)内圈,所述联动轴(303)上端中心设有定位轴(304),所述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超越蜗轮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