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液旋喷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69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液旋喷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用以解决双液注入口不灵活、压力不均衡的问题。所述双液注入装置,通过驱动连装连接置外部驱动装置,并固定内管和外管,第一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外壳上部,且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内管与中空式内钻杆内腔连通;第二注入管固定于外壳上部,且与所述外管和内管间的环形间隙连通,所述外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外钻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与钻杆相连的内管和外管实现超高压注入;通过设置环形储液槽,在注入口与输送管道间形成一个流体环,实现注入的流体各处压力均衡,同时储液槽作为注入口与输送管道间的过渡,可以进行单独更换,利于设备维修和养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液旋喷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
本技术属于钻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钻具不仅仅是钻孔的工具,同时也输送流体,借助于高压流体完成钻孔,或输送钻孔废渣,或输送水泥浆进行孔壁加固、形成地基加固桩等,输送的流体一般通过旋喷的方式输出。常见的旋喷钻具包括单液旋喷钻具和双液旋喷钻具,其输送方式通常在钻具内部设置管道,在钻具上端留出管道注入口,通过注入口将高压流体注入管道中。但是,通过注入口直接连通输送管道,不能保证输送管道中各处压力相等,同时当输送管道中出现堵塞时,也需要同时更换注入口,不利于设备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旋喷钻具双液输入压力均衡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通过设置环形储液槽,在注入口与输送管道间形成一个流体环,通过流体环向输送管道中注入流体,实现注入的流体各处压力均衡,同时储液槽作为注入口与输送管道间的过渡,可以单独更换注入管,利于设备维修和养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双液旋喷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所述双液注入装置包括:驱动连接装置、法兰、外壳、第一注入管、内管、第二注入管、外管、紧固件、密封件、钻杆连接件;其中,所述驱动连接装置一端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内管和外管固定连接,通过法兰连接并贯穿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内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内钻杆连通;所述第二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外管和内管间的环形间隙连通,所述外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外钻杆固定连接,且外管套接于内管外,与内管同轴心。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注入管与外壳连接处,在外壳上具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内管的内腔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注入管与外壳连接处,在外壳上具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通过第二通孔与所述外管与内管的环形间隙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注入管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外壳上部的圆周上;所述第二注入管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外壳下部的圆周上。上述方案中,第一注入管注入高压水,第二注入管注入高压水泥浆;或者,第一注入管注入水泥浆,第二注入管注入水玻璃。上述方案中,所述高压为大于正常水压。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连接,分别在连接端的两个端面上设置相对应锯齿形卡槽,通过锯齿咬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综合以上,本技术实施例基于双液旋喷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包括:驱动连接装置、法兰、外壳、第一注入管、内管、第二注入管、外管、紧固件、密封件、钻杆连接件;其中,所述驱动连装置一端为自由端,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内管和外管固定连接,通过法兰连接并贯穿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内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内钻杆连通;所述第二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外管连通,所述外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外钻杆连通,且外管与内管同轴心,套于内管外。本技术的双液注入装置,通过设置与内钻杆相连的内管和与外钻杆相边的外管,及相应的注入口,将双液注入钻具中,实现超高压注入;通过设置环形储液槽,在注入口与输送管道间形成一个流体环,通过流体环向输送管道中注入流体,实现注入的流体各处压力均衡,同时储液槽作为注入口与输送管道间的过渡,可以单独更换注入管,利于设备维修和养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双液注入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连接装置;2.法兰;3.外壳;4.第一注入管;41.第一环形凹槽;42.第一通孔;43.内管;44.内管内腔;5第二注入管;51.第二环形凹槽;52.第二通孔;53.外管;54.环形间隙;6.紧固件;7.密封件;8.钻杆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详细阐明。以下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在这里进行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图1所示为所述基于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双液注入装置包括:驱动连接装置1、法兰2、外壳3、第一注入管4、内管43、第二注入管5、外管53、紧固件6、密封件7、钻杆连接件8。所述驱动连接装置1一端为自由端,用于连接外部驱动装置,另一端与内管43和外管53固定连接,通过法兰2连接并贯穿于所述外壳3;所述第一注入管4通过紧固件6和密封件7固定于所述外壳3上,且与所述内管43连通,所述内管通过钻杆连接件8与中空式内钻杆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注入管5通过紧固件6和密封件7固定于所述外壳3上,且与所述外管53和内管43之间的环形间隙连通,所述外管通过钻杆连接件8与中空式外钻杆固定连接,且外管与内管同轴心,套接于内管外。图2所示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注入管4与外壳3连接处,在外壳上具有第一环形凹槽41,第一环形凹槽41通过第一通孔42与所述内管43的内腔44连通。当第一流体通过所述第一注入管4注入时,首先进入环形凹槽41,这里的环形凹槽作为流体注入后首先到达的地方,作为流体的储液槽。以水为例,水在环形凹槽41处形成水环,水环内压力均匀。水环内的高压水再经过通孔42流入内管43的内腔44。内管43与内钻杆连通,进入内管内腔44的高压水进入内钻杆内腔输送到钻头。图3所示为图1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注入管5与外壳3连接处,在外壳上具有第二环形凹槽51,第二环形凹槽51通过第二通孔52与所述外管53与内管43的环形间隙54连通。当第二流体通过所述第二注入管5注入时,这里的环形凹槽作为流体注入后首先到达的地方,作为流体的储液槽。以水为例,首先进入环形凹槽51,在环形凹槽51处形成水环,水环内压力均匀。水环内的高压水再经过通孔52流入环形间隙54。外管53与外钻杆固定连接,进入环形间隙54的高压水进入外钻杆与内钻杆间的环形间隙输送到钻头。所述第一注入管4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外壳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液旋喷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液注入装置包括:驱动连接装置、法兰、外壳、第一注入管、内管、第二注入管、外管、紧固件、密封件、钻杆连接件;其中,/n所述驱动连接装置一端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内管和外管固定连接,通过法兰连接并贯穿于所述外壳;/n所述第一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内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内钻杆连通;所述第二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外管和内管间的环形间隙连通;所述外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外钻杆固定连接,且外管套接于内管外,与内管同轴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液旋喷钻具的双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液注入装置包括:驱动连接装置、法兰、外壳、第一注入管、内管、第二注入管、外管、紧固件、密封件、钻杆连接件;其中,
所述驱动连接装置一端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内管和外管固定连接,通过法兰连接并贯穿于所述外壳;
所述第一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内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内钻杆连通;所述第二注入管通过紧固件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外管和内管间的环形间隙连通;所述外管通过钻杆连接件与中空式外钻杆固定连接,且外管套接于内管外,与内管同轴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上具有第一环形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文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光大锐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