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盲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54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埋盲孔结构,包括:预埋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管体,管体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的连接管,连接管插设于管体内,连接管和管体可拆卸地固接,连接管内供安装实验所用的传力杆件;在拆除传力杆件之后,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固定于连接管内以封堵连接管的封堵件。通过设置连接件且可拆卸更换,有效的延长了盲孔的使用寿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因更换盲孔造成混凝土结构拆改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埋盲孔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地埋盲孔结构。
技术介绍
在力学实验室建造的过程中,往往会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留设固定孔,用于后期传力杆件的固定。常规的固定孔为贯通孔,即孔洞贯通,不存在杂物堵塞难于清理的情况。而大型的力学实验(如地震模拟研究实验)结构楼板较厚,无法使用贯通孔,所以需要留设盲孔,即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力学实验中盲孔又常为群组埋件,绝对定位及相对位置精度要求高。现有技术中,盲孔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非工作状态时,采用螺栓紧固于盲孔内,避免杂物进入盲孔而堵塞;工作状态时,将螺栓拧出,拧入实验所用传力杆件,满足实验要求。但是,在反复的实验中,传力杆件会对盲孔内壁的内螺纹造成磨损,且难以更换盲孔,无法满足稳固固定得到准确实验数据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埋盲孔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传力杆件会对盲孔内壁的内螺纹造成磨损,且难以更换盲孔,无法满足稳固固定得到准确实验数据的要求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地埋盲孔结构,包括:预埋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管体,所述管体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插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管体可拆卸地固接,所述连接管内供安装实验所用的传力杆件;以及在拆除所述传力杆件之后,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固定于所述连接管内以封堵所述连接管的封堵件。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体的内壁形成有螺纹;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和外壁均形成有螺纹,所述连接管螺合于所述管体内,所述传力杆件螺合于所述连接管内。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封堵件为螺栓,在拆除所述传力杆件之后,所述螺栓插设螺合于所述连接管内。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位于所述管体的顶端的下方,以留设出对应于所述螺栓的螺帽的距离。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栓的螺帽的顶面和所述管体的顶端齐平;所述螺栓的螺帽的底面位于所述连接管之上。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体的底端封堵固定有下端板;所述管体的顶端固定有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形成有对应连通于所述管体的开口。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管体内,方便安装和拆卸,连接件内壁形成供实验用的传力杆件安装的螺纹,以方便安装传力杆件。在非工作状态时拆除传力杆件之后,将封堵件插设固定于所述连接管内以封堵所述连接管,防止连接管内落入杂物而堵塞。在大型力学实验中,本技术不但能够使传力杆件精准定位,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具有研究价值。且连接件可拆卸更换,有效的延长了盲孔的使用寿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因更换盲孔造成混凝土结构拆改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至图3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施工步骤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非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3,显示了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施工步骤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包括:预埋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管体10,管体10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的连接管20,连接管20插设于管体10内,连接管20和管体10可拆卸地固接,连接管20内供安装实验所用的传力杆件30;以及在拆除传力杆件30之后,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固定于连接管20内以封堵连接管20的封堵件40。作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管体10的内壁形成有螺纹;连接管20的内壁和外壁均形成有螺纹,连接管20螺合于管体10内,传力杆件30螺合于连接管20内。具体地,管体10为大直径钢管,提前进行内套丝,从而管体10内壁形成有螺纹。连接管20为直径小于管体10的钢管,提前进行套丝使得外壁内壁均形成螺纹,以便将连接管20插设于管体10内,且连接管20和于管体10螺合连接,以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在连接管20损坏之后更换连接管20,替换方便,避免了因更换盲孔造成混凝土结构拆改的浪费。作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5,显示了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非工作状态的剖视图。结合图1至图5所示,封堵件40为螺栓,在拆除传力杆件30之后,螺栓插设螺合于连接管20内,以避免杂物进入连接管20内而造成连接管20堵塞。作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管20的顶端位于管体10的顶端的下方,以留设出对应于螺栓的螺帽41的距离。作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螺栓的螺帽41的顶面和管体10的顶端齐平;螺栓的螺帽41的底面位于连接管20之上。具体地,螺栓的螺帽41具有一定的厚度,将螺栓的螺帽41的底面位于连接管20之上,螺栓的螺帽41的顶面和管体10的顶端齐平而不凸伸出管体10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所以将连接管20的顶端位于管体10的顶端的下方,以留设出对应于螺栓的螺帽41的距离。作为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管体10的底端封堵固定有下端板11;管体10的顶端固定有上端板12,上端板12形成有对应连通于管体10的开口。具体地,将管体10和正方形钢板材质的下端板11通过角焊缝焊接;正方形材质的上端板12中间开圆孔,孔径略大于管体10的内径,上端板12与管体10通过角焊缝焊接。具体地,非工作状态时,将螺栓拧入内外壁均套丝形成有螺纹的连接管中并紧固,从而避免杂物进入盲孔造成盲孔堵塞。工作状态时,将螺栓拧出,拧入实验所用传力杆件,以满足实验要求;当反复实验达到一定磨损程度时,拆卸取出连接管进行更换,使得更换后重新达到实验状态。本技术地埋盲孔结构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采用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管体内,方便安装和拆卸,连接件内壁形成供实验用的传力杆件安装的螺纹,以方便安装传力杆件。在非工作状态时拆除传力杆件之后,将封堵件插设固定于连接管内以封堵连接管,防止连接管内落入杂物而堵塞。在大型力学实验中,本技术不但能够使传力杆件精准定位,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具有研究价值。且连接件可拆卸更换,有效的延长了盲孔的使用寿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因更换盲孔造成混凝土结构拆改的浪费。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盲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埋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管体,所述管体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n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插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管体可拆卸地固接,所述连接管内供安装实验所用的传力杆件;以及/n在拆除所述传力杆件之后,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固定于所述连接管内以封堵所述连接管的封堵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盲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埋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管体,所述管体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
内部中空且上下贯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插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管体可拆卸地固接,所述连接管内供安装实验所用的传力杆件;以及
在拆除所述传力杆件之后,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设固定于所述连接管内以封堵所述连接管的封堵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盲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内壁形成有螺纹;
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和外壁均形成有螺纹,所述连接管螺合于所述管体内,所述传力杆件螺合于所述连接管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盲孔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长江孙加齐王岩峰周志健于海申陈学光李富强黄志昕高记远毛春燕卜锦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