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44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承台、墩身和盖梁,所述墩身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与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之间均设置有浇筑空间,用于浇筑混凝土,使所述盖梁、墩身、和承台形成固定的整体;其中,所述墩身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的部分均设置有加固构件,且设置在所述墩身上、下端部的所述加固构件均位于所述墩身的对应端部的所述浇筑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连接可靠、调位方便、可快速安装的技术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公路、市政桥梁等工程项目下部结构装配化施工广泛采用墩柱与承台(盖梁)的灌浆套筒连接形式,此外还有灌浆波纹管、承插式、“扩大头”等多种连接形式。灌浆套筒连接虽力学性能优异,但套筒价格昂贵、定位精度要求高、注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灌浆密实度检测困难,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灌浆波纹管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墩柱与承台承插式连接虽施工快捷,但连接现浇量大,施工质量把控困难;“扩大头”连接无论是外壳预制,还是施工过程中的调位密封都较困难,外形也不美观。随着我国建筑业装配化政策的深入推行以及各省市地区快速化建造需求的不断增长,针对目前桥梁下部结构装配化施工连接存在的连接不可靠、调位困难、安装速度慢等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连接可靠、调位方便、可快速安装的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承台、墩身和盖梁,所述墩身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与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之间均设置有浇筑空间,用于浇筑混凝土,使所述盖梁、墩身、和承台形成固定的整体;其中,所述墩身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的部分均设置有加固构件,且设置在所述墩身上、下端部的所述加固构件均位于所述墩身的对应端部的所述浇筑空间内。优选地,所述浇筑空间为,所述承台的上表面内陷形成第一凹槽,形成所述墩身下端部与所述承台的浇筑空间,所述墩柱的上端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形成所述墩柱上端部与所述盖梁的浇筑空间;还包括,一对外延部,其与所述墩身同轴心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墩身的上端顶面和所述墩身的下端底面,位于所述墩身的下端底面的所述外延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位于所述墩身的上端面的所述外延部自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伸出并抵至所述盖梁的底面。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由围设于所述墩身的上端部分周向外侧壁、与所述墩身的上表面形成槽体的若干块模板形成。优选地,所述加固构件包括,所述墩身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一对第一加固连杆,所述承台和所述盖梁的相对面分别伸出一对第二加固连杆,位于所述墩柱的上、下端部的一对第一加固连杆的伸出部分均与对应侧所述第二加固连杆的伸出部分搭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对应位于所述墩身的上端部与盖梁、以及墩身的下端部与承台的浇筑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的体积均大于所述外延部的体积,以及一对外延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相同。优选地,所述承台的上表面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沿高度方向等距形成若干圈矩形槽。优选地,所述盖梁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注浆孔,用于灌注所述混凝土。优选地,一对所述外延部均为等腰梯形状,每一所述等腰梯形状的所述外延部的一对平行边的长边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墩身的对应端部。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现浇承台,并使其干燥成型;S2、吊装墩身至所述步骤S1当中干燥成型后的承台的正上方,调整墩身与承台的对接位置,浇筑混凝土,并使其干燥成型;S3、预制盖梁,待其干燥成型后吊装至所述步骤S2当中与所述承台完成浇筑、对接后的墩身的正上方,并调整盖梁与墩身的对接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并使其干燥成型。优选地,调整所述墩身与承台的对接位置,找平工序,其包括以下步骤:SS1、在墩身的下节段外侧壁对称搭设具有支撑面朝下的斜撑,以及每个斜撑的支撑面底部均支撑有一千斤顶,通过调整位于墩身的不同侧壁位置的千斤顶以调整对应侧墩身的水平位置;SS2、在所述步骤SS1中通过千斤顶调整的墩身的对应侧水平位置处添加或者减少砂浆垫层,直至墩身的下阶段调整至水平为止。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好,连接安全可靠,能满足不同烈度地区抗震设计要求。2、连接简单快捷,安装精度要求低,调位方便,提高了装配化施工速度,满足了快速化施工要求。3、充分发挥了UHPC材料的抗压、抗拉、耐久性性能,降低了工程造价,经济性良好。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承台,2、墩身,3、盖梁,4、外延部,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一加固连杆,8、第二加固连杆,9、注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承台1、墩身2和盖梁3,所述墩身2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与所述盖梁3和所述承台1之间均设置有浇筑空间,用于浇筑混凝土,使所述盖梁3、墩身2、和承台1形成固定的整体;其中,所述墩身2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盖梁3和所述承台1的部分均设置有加固构件,且设置在所述墩身2上、下端部的所述加固构件均位于所述墩身2的对应端部的所述浇筑空间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盖梁3、墩身2、承台1通过浇筑的连接方式,实现快速、稳固的安装技术效果,其中,混凝土采用UHPC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浇筑,以保证浇筑的质量稳固。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浇筑空间为,所述承台1的上表面内陷形成第一凹槽5,形成所述墩身2下端部与所述承台1的浇筑空间,所述墩柱的上端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6,形成所述墩柱上端部与所述盖梁3的浇筑空间;还包括,一对外延部4,其与所述墩身2同轴心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墩身2的上端顶面和所述墩身2的下端底面,位于所述墩身2的下端底面的所述外延部4伸入所述第一凹槽5内;位于所述墩身2的上端面的所述外延部4自所述第二凹槽6的底面伸出并抵至所述盖梁3的底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墩身2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分别设置于盖梁3和承台1的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内,设置是,将墩身2的与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同轴心设置,预留足够的浇筑空间。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6由围设于所述墩身2的上端部分周向外侧壁、与所述墩身2的上表面形成槽体的若干块模板形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模板围设于墩柱上端顶壁形成环状结构,用于形成浇筑的浇筑空间,设置时,模板的外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承台、墩身和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墩身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与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之间均设置有浇筑空间,用于浇筑混凝土,使所述盖梁、墩身、和承台形成固定的整体;/n其中,所述墩身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的部分均设置有加固构件,且设置在所述墩身上、下端部的所述加固构件均位于所述墩身的对应端部的所述浇筑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承台、墩身和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墩身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与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之间均设置有浇筑空间,用于浇筑混凝土,使所述盖梁、墩身、和承台形成固定的整体;
其中,所述墩身的上、下端部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的部分均设置有加固构件,且设置在所述墩身上、下端部的所述加固构件均位于所述墩身的对应端部的所述浇筑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空间为,所述承台的上表面内陷形成第一凹槽,形成所述墩身下端部与所述承台的浇筑空间,所述墩柱的上端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形成所述墩柱上端部与所述盖梁的浇筑空间;
还包括,一对外延部,其与所述墩身同轴心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墩身的上端顶面和所述墩身的下端底面,位于所述墩身的下端底面的所述外延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位于所述墩身的上端顶面的所述外延部自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伸出并抵至所述盖梁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预制拼装墩柱连接的外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由围设于所述墩身的上端部分周向外侧壁、与所述墩身的上表面形成槽体的若干块模板形成。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和晖王敏覃宗华杨建平巫兴发田飞李刚代浩陈飞翔杨荣辉彭志辉王江成彭成明刘力奉思东徐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