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07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一侧上排布的多个发光元件;与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设置形成发光单元的颜色转换区块;间隔在发光单元之间的隔垫物;至少部分发光单元为第一类发光单元,第一类发光单元的颜色转换区块包括主量子点层,且第一类发光单元相邻的隔垫物侧壁上设置有辅助量子点层;同一发光单元中辅助量子点层与主量子点层颜色相同;同一发光单元中发光元件与辅助量子点层颜色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隔垫物厚度较小,有利于增大像素的开口率;经过量子点的光线无法激发相邻发光单元的量子点,从而减弱干扰光线,防止产生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量子点(QuantumDot,QD)是把激子在三个空间方向上束缚住的半导体纳米结构。一个量子点具有少量的(1-100个)整数个的电子、电洞或电子电洞对,即其所带的电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因此在显示面板领域可用于制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QLED的显示原理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的显示原理类似,即材料中载流子在接受外来能量后,达到激发态,在载流子回复至基态的过程中,会以光的形式发射出去来释放能量。目前,QLED器件一般通过喷墨打印等湿法工艺来制备。在现有技术中,相邻的量子点发光器件用隔垫物阻隔,但要达到阻隔光线串扰的效果则需要隔垫物的厚度做的足够厚,这不利于增加像素的开口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上排布的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间隔排布的颜色转换区块;所述颜色转换区块与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设置形成发光单元;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间隔在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隔垫物;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为第一类发光单元,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的颜色转换区块包括主量子点层,且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相邻的所述隔垫物侧壁上设置有辅助量子点层;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辅助量子点层与所述主量子点层颜色相同;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辅助量子点层颜色不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隔垫物厚度较小,有利于增大像素的开口率;经过量子点的光线穿透隔垫物后无法激发相邻发光单元的量子点,防止产生光线串扰;一个发光单元中的量子点浓度增加有利于提升器件亮度,减少面板的功耗。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3是图2中阵列层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并且,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张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中各实施例的附图沿用了相同的附图的标记。此外,各实施例彼此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基板11、发光元件12、量子点层13以及隔垫物14。发光元件12出射的光线包括第一光线L1(图1中实线)、第二光线L2(图1中虚线)以及第三光线L3(图1中点划线)。第一光线L1在从发光元件12出射后,进入量子点层13,量子点层13中的量子点接受到能量后,达到激发态,在载流子回复至基态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出射,从而实现了光颜色的转换。第二光线L2从发光元件12出射至隔垫物14,为了防止第二光线L2穿过隔垫物14影响相邻发光单元的出光,隔垫物14的厚度要达到一定厚度值。发光元件12与衬底基板11之间还有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2发光的驱动电路层,而驱动电路层内部有大量的金属,第三光线L3从发光元件12出射至驱动电路层后被金属反射而进入相邻发光单元中。参考图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10、在衬底基板110一侧上排布的多个发光元件120以及位于发光元件120远离衬底基板110一侧间隔排布的颜色转换区块130,颜色转换区块130与发光元件120一一对应设置形成发光单元200,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间隔在发光单元200之间的隔垫物140,其中,至少部分发光单元200为第一类发光单元210,第一类发光单元210的颜色转换区块130包括主量子点层211,且第一类发光单元210相邻的隔垫物140侧壁上设置有辅助量子点层212,同一第一类发光单元210中辅助量子点层212与主量子点层211颜色相同,同一第一类发光单元210中发光元件120与辅助量子点层212颜色不同。需要说明的,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截面图指的是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剖面图,下述附图不再赘述。可选的,衬底基板110可以是柔性衬底基板或刚性基板。柔性衬底基板可以是聚酰亚胺树脂等,刚性基板可以是玻璃基板。可选的,发光元件120可以是蓝光器件。在可见光中,紫光能量最强,波长最短,激发的光谱更近似于太阳光,而蓝光能量仅次于紫光,波长要长于紫光,从能量转换效率来说,利用短波长的光线激发量子点,中间波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n衬底基板;/n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上排布的多个发光元件;/n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间隔排布的颜色转换区块;所述颜色转换区块与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设置形成发光单元;/n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间隔在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隔垫物;/n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为第一类发光单元,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的颜色转换区块包括主量子点层,且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相邻的所述隔垫物侧壁上设置有辅助量子点层;/n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辅助量子点层与所述主量子点层颜色相同;/n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辅助量子点层颜色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上排布的多个发光元件;
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间隔排布的颜色转换区块;所述颜色转换区块与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设置形成发光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间隔在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隔垫物;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为第一类发光单元,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的颜色转换区块包括主量子点层,且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相邻的所述隔垫物侧壁上设置有辅助量子点层;
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辅助量子点层与所述主量子点层颜色相同;
同一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辅助量子点层颜色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颜色转换区块包括第一量子点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颜色转换区块包括第二量子点层;
所述第一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二量子点层转换出的颜色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中,所述辅助量子点层与所述主量子点层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量子点层的量子点浓度小于所述主量子点层的量子点浓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量子点层和所述辅助量子点层中还掺杂有散射粒子,且所述辅助量子点层的所述散射粒子浓度大于所述主量子点层的所述散射粒子浓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量子点层延伸至所述隔垫物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且相邻所述第一类发光单元的所述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曜东曾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