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04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包括机座、轴承座、后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曳引轮、鼓刹组件和转轴;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座的两端,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的中心均设有双面密封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的双面密封轴承内;所述曳引轮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之间的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轴和曳引轮转动;所述鼓刹组件与所述曳引轮配合对所述曳引轮制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后轴承采用双面密封调心滚子轴承,寿命期内无需添加润滑脂。前后通风散热良好,不存在密封失效润滑脂泄漏造成的制动力矩下降的风险,也不存在制动器拖闸情况下的磁钢退磁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
本技术涉及曳引机
,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高速曳引机一般为前后轴承分布在曳引轮两端,曳引机机座与有绕组定子铁芯及转子组件悬臂的结构,因制动盘或制动轮分布在前轴承端内侧,此结构存在因轴承密封件失效发生漏油造成制动力矩下降的安全风险。又因转子组件悬臂在后端,为了避免转子运转时与定子相擦,只有加大电机单边气隙,一般为1.5-1.8mm,这样就会增加电机有效材料,从而增加成本。由于结构的限制,更换前后轴承困难。电机散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包括机座、轴承座、后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曳引轮、鼓刹组件和转轴;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座的两端,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的中心均设有双面密封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的双面密封轴承内;所述曳引轮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轴承座、后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曳引轮、鼓刹组件和转轴;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座的两端,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的中心均设有双面密封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的双面密封轴承内;所述曳引轮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之间的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轴和曳引轮转动;所述鼓刹组件与所述曳引轮配合对所述曳引轮制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轴承座、后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曳引轮、鼓刹组件和转轴;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座的两端,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的中心均设有双面密封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的双面密封轴承内;所述曳引轮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后端盖之间的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轴和曳引轮转动;所述鼓刹组件与所述曳引轮配合对所述曳引轮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上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以所述曳引轮的中心为圆心,以圆周方式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曳引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上还设有若干第一散热筋;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通风孔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一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筋设置在所述曳引轮朝向所述轴承座的一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包括后轴承安装部、封盖部和边缘部;所述后轴承安装部和边缘部为同轴圆环结构;呈锥面形状的所述封盖部设置在所述后轴承安装部和边缘部之间;所述封盖部上设有若干散热孔和第二散热筋;所述散热孔以所述后端盖的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在所述封盖部上;所述第二散热筋沿所述后端盖的半径方向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封盖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包括底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轶华杜秋
申请(专利权)人: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