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02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静触头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静主触头和静弧触头,静弧触头活动装配在静主触头中;动触头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动主触头和动弧触头;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用于正常通流,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用于灭弧;所述静主触头和动主触头中的其中一个主触头具有锥形外周面,另一个主触头具有锥形凹部,该锥形凹部具有锥形内周面,锥形内周面在合闸时用于与所述锥形外周面吻合插配,以实现正常通流。该真空灭弧室中,在分合闸过程中,主触头和弧触头完全分离,有效提高了真空灭弧室的通流能力,而且,利用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之间锥形吻合插配,可有效增加通流面积,改善通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灭弧室
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真空断路器以其环境友好、寿命长、免维护等特点,逐渐替代六氟化硫断路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对于真空灭弧室来讲,难点在于如何在正常情况下导通额定电流,又能在故障情况下开断故障电流。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2307674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真空灭弧室,虽然静触头包括分开布置的弧触头和主触头,但是动触头依然为主触头和弧触头一体结构,即便采用开断能力最好,并适合高电压、大开断容量的纵向磁场触头结构,动触头的通流能力在交流趋肤效应的作用下,依然不如单纯的主触头导体。在申请公布号为CN11146306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真空灭弧室,静主触头具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通道,静弧触头沿插接方向可移动的导电装配在静主触头的通道中,动主触头呈一端开口的筒形,套在动弧触头外,无论是静端还是动端,主触头均与弧触头分开,合闸时,静主触头和动主触头对接连通,保证灭弧室的通流能力,分闸时,由采用线圈磁场结构的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开断电弧,有效改善真空灭弧室通流及开断故障电流的性能。现有具有主触头和弧触头分离的复合触头结构的真空灭弧室中,在传递合闸电流时,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均为平面对接的方式,通路接触性能完全取决于接触平面大小,如果希望获得较大的通流能力及较好的温升性能,就需要扩大主触头径向尺寸,这就会导致真空灭弧室径向尺寸变大,不符合真空灭弧室小型化发展思路,不能有效改善采用复合触头结构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通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灭弧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复合触头结构的静触头和动触头中的主触头平面对接以传递合闸电流导致不能有效改善通流能力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真空灭弧室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灭弧室壳体,内设静触头结构和动触头结构;所述静触头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静主触头和静弧触头,静主触头为套筒状,静弧触头活动装配在静主触头中;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动主触头和动弧触头;所述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用于正常通流,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用于灭弧;所述静弧触头沿着朝向动触头结构的方向突出于静主触头布置,动弧触头沿着朝向静触头结构的方向突出于动主触头布置,合闸时,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先于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接触,分闸时,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后于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分离;所述静主触头和动主触头中的其中一个主触头具有锥形外周面,另一个主触头具有锥形凹部,该锥形凹部具有锥形内周面,锥形内周面在合闸时用于与所述锥形外周面吻合插配,以实现正常通流。有益效果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真空灭弧室中,在分合闸过程中,主触头和弧触头完全分离,有效提高了真空灭弧室的通流能力,而且,利用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之间锥形吻合插配,可有效增加通流面积,改善通流能力。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静主触头和动主触头中的具有所述锥形凹部的相应主触头包括多个触头瓣,所有触头瓣沿周向间隔均布,所有触头瓣的内侧面配合形成所述的锥形内周面。有益效果是:相应弧触头为触头瓣结构,可以提高该主触头的弹性,保证接触压力,保证接触面积,同时,提高对中性能。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静主触头和动主触头中的具有所述锥形凹部的相应主触头外套装有触头屏蔽罩。有益效果是:利用触头屏蔽罩可优化相应主触头的电场。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静触头结构位于所述动触头结构正上方,所述动触头结构沿竖向往复动作以实现分合闸操作,所述动主触头具有所述的锥形凹部,锥形凹部朝上布置。有益效果是:锥形凹部向上布置,方便承接从静触头结构落下的磨屑,减少灭弧室壳体内部的颗粒杂质。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主触头为套筒状,所述动弧触头包括下杆部和下头部,下头部用于与静弧触头导电接触,下杆部沿上下方向滑动导电装配在动主触头中,动主触头下端固定连接有动导电杆,下杆部上套装有动端波纹管,动端波纹管一端与动导电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杆部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是:动弧触头在动主触头中往复移动,可与活动的静弧触头相配合使用,减少仅单个弧触头移动时的距离。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导电杆的上端中心位置处设置下装配槽,下装配槽中设置下导向套,下导向套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下杆部的下端导向插装在所述下导向套中。有益效果是:在动导电杆下端的下装配槽中设置下导向套,方便对下杆部进行导向。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下杆部上设置下连接凸缘,所述动端波纹管套装在所述下导向套外,动端波纹管的上端与所述下连接凸缘焊接连接,下端与所述下装配槽的槽底焊接连接。有益效果是:利用下连接凸缘方便实现动端波纹管在下杆部上的连接。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主触头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上装配槽,上装配槽与下装配槽对应扣装,在分闸完成后,在动端波纹管复位作用下,所述动弧触头上行直至所述下连接凸缘与所述上装配槽槽底挡止配合。有益效果是:在动端波纹管作用下,方便利用上装配槽和下连接凸缘的挡止配合,实现对动弧触头的分闸限位,保证动弧触头能准确突出于动主触头布置。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静触头结构位于所述动触头结构正上方,所述静主触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静端导电封盖,静端导电封盖固设在所述灭弧室壳体上,所述静弧触头包括上头部和上杆部,上头部用于与动弧触头导电连接,上杆部滑动导电装配在静主触头中,所述静端导电封盖上设有上导向套,上导向套沿上下方向延伸,上杆部的上端导向插装在上导向套中,上导向套外套装有静端波纹管,静端波纹管的上端与所述静端导电封盖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杆部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是:利用静端导电封盖上的上导向套导向装配上杆部,方便对静弧触头提供有效导向限位,保证其动作进度。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静端导电封盖的下侧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上安装槽,静主触头的上侧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下安装槽,两安装槽对应扣装,所述上杆部上设置上连接凸缘,静端波纹管的下端与所述上连接凸缘焊接连接,在分闸完成后,在静端波纹管复位作用下,所述静弧触头下行直至所述上连接凸缘与所述下安装槽的槽底挡止配合。有益效果是:在静端波纹管作用下,方便利用下装配槽和上连接凸缘的挡止配合,实现对静弧触头的分闸限位,保证静弧触头能准确突出于静主触头布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真空灭弧室处于分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真空灭弧室合闸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静端导电封盖;2、静端波纹管;3、静主触头;31、锥形外周面;4、静端导向环;5、静端表带触指;6、静弧触头;61、上头部;62、上杆部;7、动弧触头;71、下头部;72、下杆部;8、触头屏蔽罩;9、动主触头;91、触头瓣;92、锥形凹部;10、动端表带触指;11、动端导向环;12、动端波纹管;13、动导电杆;14、下波纹管;15、灭弧室壳体;16、上导向套;17、下导向套。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n灭弧室壳体(15),内设静触头结构和动触头结构;/n所述静触头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静主触头(3)和静弧触头(6),静主触头(3)为套筒状,静弧触头(6)活动装配在静主触头(3)中;/n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动主触头(9)和动弧触头(7);/n所述动主触头(9)和静主触头(3)用于正常通流,动弧触头(7)和静弧触头(6)用于灭弧;/n所述静弧触头(6)沿着朝向动触头结构的方向突出于静主触头(3)布置,动弧触头(7)沿着朝向静触头结构的方向突出于动主触头(9)布置,合闸时,动弧触头(7)和静弧触头(6)先于动主触头(9)和静主触头(3)接触,分闸时,动弧触头(7)和静弧触头(6)后于动主触头(9)和静主触头(3)分离;/n其特征在于,/n所述静主触头(3)和动主触头(9)中的其中一个主触头具有锥形外周面(31),另一个主触头具有锥形凹部(92),该锥形凹部(92)具有锥形内周面,锥形内周面在合闸时用于与所述锥形外周面(31)吻合插配,以实现正常通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
灭弧室壳体(15),内设静触头结构和动触头结构;
所述静触头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静主触头(3)和静弧触头(6),静主触头(3)为套筒状,静弧触头(6)活动装配在静主触头(3)中;
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动主触头(9)和动弧触头(7);
所述动主触头(9)和静主触头(3)用于正常通流,动弧触头(7)和静弧触头(6)用于灭弧;
所述静弧触头(6)沿着朝向动触头结构的方向突出于静主触头(3)布置,动弧触头(7)沿着朝向静触头结构的方向突出于动主触头(9)布置,合闸时,动弧触头(7)和静弧触头(6)先于动主触头(9)和静主触头(3)接触,分闸时,动弧触头(7)和静弧触头(6)后于动主触头(9)和静主触头(3)分离;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主触头(3)和动主触头(9)中的其中一个主触头具有锥形外周面(31),另一个主触头具有锥形凹部(92),该锥形凹部(92)具有锥形内周面,锥形内周面在合闸时用于与所述锥形外周面(31)吻合插配,以实现正常通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主触头(3)和动主触头(9)中的具有所述锥形凹部(92)的相应主触头包括多个触头瓣(91),所有触头瓣(91)沿周向间隔均布,所有触头瓣(91)的内侧面配合形成所述的锥形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主触头(3)和动主触头(9)中的具有所述锥形凹部(92)的相应主触头外套装有触头屏蔽罩(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结构位于所述动触头结构正上方,所述动触头结构沿竖向往复动作以实现分合闸操作,所述动主触头(9)具有所述的锥形凹部(92),锥形凹部(92)朝上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主触头(9)为套筒状,所述动弧触头(7)包括下杆部(72)和下头部(71),下头部(71)用于与静弧触头(6)导电接触,下杆部(72)沿上下方向滑动导电装配在动主触头(9)中,动主触头(9)下端固定连接有动导电杆(13),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毕迎华马朝阳杨帆林麟薛从军李永林王向克李旭旭孙广雷何创伟陆静李小钊赵芳帅齐大翠刘文魁王铭飞徐伏刚王晶庞素敏刘先保李潇张航李新卫关欣李智勇周跃刚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