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及轮式翻板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93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及轮式翻板机,包括支撑组件和加持组件,支撑组件包括驱动轴、回转盘和轴承座,驱动轴固定在回转盘中心位置,并装设在轴承座上与驱动电机连接;加持组件包括连接在两个回转盘之间的翻转轴和在翻转轴上设置的若干个夹持悬臂;两个回转盘之间设置有一个、三个或偶数个加持组件,由于在相邻加持组件间预留了大于物料厚度且能够构成直通通道的空隙,使其在保证高效工作的条件下实现翻板与直通两种功能,进而在保证高效工作的条件下有效降低生产线上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及轮式翻板机
本技术涉及玻璃深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翻片的可直通的轮式翻板机。
技术介绍
在玻璃深加工领域中,从一块玻璃原片到最终制成玻璃成品之间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加工工艺,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在有些工艺中可能需要对玻璃的长短边进行处理,在有些工艺中则需要对玻璃的正反面进行处理,在较为传统的玻璃加工产线中,这些工序一般是靠人工来完成的,而对于现在较为成熟的生产线中一般是靠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来完成的。针对需要对玻璃正反面进行处理的这一工艺要求,目前一般采用一种叫玻璃翻板机的设备来实现这一功能,现存的玻璃翻板机从大的结构特征上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圆周式翻板机,例如:中国专利“CN110282432A”公开的一种翻片机,其包括机架、滚圈驱动装置、第一滚圈、第二滚圈、滚轮组驱动装置、上下设置的两根主梁和多个滚轮组件;机架固定设置于地面,第一滚圈和第二滚圈同轴且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方,每根所述主梁的一端与第一滚圈的端面固定连接,主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滚圈的端面固定连接,滚圈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滚圈和第二滚圈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滚圈和所述第二滚圈并驱动所述第一滚圈和所述第二滚圈分别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每根所述主梁上均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滚轮组件,滚轮组件用于放置玻璃片,并排设置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滚轮组件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滚轮组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组件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滚轮组件同步转动,以将玻璃片从所述第一滚圈的端面所在的位置输送至所述第二滚圈的端面所在的位置。这一类翻板机的工作特点是物料可以直通通过也可以进行翻面,翻面工作效率是1片/180度;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中国专利“CN104859162A”公开的一种翻片机和中国专利“CN101844702A”公开的翻板机。另一种是多悬臂式翻板机,例如:中国专利“CN109264342A”公开的一种玻璃翻片设备,其包括一机架系统和一控制系统,其控制系统设于机架系统上;一翻片芯轴,翻片芯轴的两端分别与机架系统的两端转动连接,控制系统控制并驱动翻片芯轴;若干翻片机构,每一翻片机构均包括若干翻片夹组件和翻片盘,若干翻片盘安装于翻片芯轴上,若干翻片夹组件设于翻片盘的周壁上;功能更加完善地,还有例如中国专利“CN110525976A”公开的一种可伸缩悬臂式翻板机,与上述翻板机相类似地,这种翻板机包括机架与设置于机架上的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包括芯轴,芯轴上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回转圆盘,每个回转圆盘的周向侧壁上都装设有若干夹持悬臂组,每个夹持悬臂组件都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夹持悬臂,夹持悬臂组件中间存在用于夹持玻璃的工作间隙,夹持悬臂为可伸缩结构;夹持悬臂组件的下方还设有弧形导轨,夹持悬臂自一端开口转至另一端开口的过程中被压缩到的最短长度小于等于输送标高。中国专利“CN109264342A”和“CN110525976A”这两种翻板机的工作特点是借助与其中间翻转轴相连接的若干组悬臂对物料进行夹持和翻面的,这种翻板机的工作效率是1片/45度。可见,第一类翻板机的工作特点是可以直通也可以翻面,翻面的工作效率是1片180度;相比之下,第二类翻拌机的工作效率是1片/45度,比第一类翻板机的效率提高了4倍,但是,这类翻板机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原因限制了其无法使得物料不进行翻板时直通通过,一般的,在一条玻璃深加工产线中,经常需要玻璃既可以直通通过也可以根据具体工艺要求进行翻面,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方案是直接在产线中布置第一类翻板机;第二种方案是在产线中布置第二类翻板机,并且在其后采用双排并列输送辊道,一列作为直通输送辊道,一列作为翻面输送辊道,具体的如中国专利“CN110525975A”所涉及的一些第二类翻板机布置方式。但是,综合考察上述的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虽然可以解决直通与翻板问题,但是实际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利润要求,第二种解决方案虽然生产效率相比于第一种方案有明显提升,但是这使得翻片后输送段的设备成本增加了一倍。所以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既可以保证工作效率又可以满足直通与翻面两种需求进而降低成本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内容中所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可以兼顾直通与翻板两种工作模式又可以在保证高效工作的需求下节省设备成本的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及轮式翻板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方案一:提供一种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加持组件,其中,支撑组件包括驱动轴、回转盘和轴承座,驱动轴固定在回转盘中心位置,并装设在轴承座上与驱动电机连接;加持组件包括连接在两个回转盘之间的翻转轴和在翻转轴上设置的若干个夹持悬臂;两个回转盘之间设置有一个、三个或偶数个加持组件,且当加持组件设置为三个或偶数个时,加持组件均布在两个回转盘的周向上;当加持组件设置为一个时,加持组件到驱动轴的距离大于物料厚度的二分之一;当加持组件设置为三个时,三个加持组件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线长度大于物料的厚度;当加持组件设置为偶数个时,相邻加持组件间的距离大于物料的厚度。作为优选的,加持组件中至少设置有一根翻转轴。作为优选的,夹持悬臂通过夹持悬臂安装件固定安装在翻转轴上,且夹持悬臂安装件在翻转轴上等间距排布。作为优选的,每一个夹持悬臂安装件只安装在一根翻转轴上,且每一个夹持悬臂安装件只固定连接一个夹持悬臂。作为优选的,每一个夹持悬臂安装件横跨安装在相邻的多根翻转轴上,且在每一个夹持悬臂安装件上对应翻转轴的位置固定连接一个夹持悬臂。作为优选的,夹持悬臂安装件为一中空圆柱体结构,通过其中心通孔为装设在翻转轴上。作为优选的,夹持悬臂安装件为一半圆弧形结构,其上设有多个用于装设翻转轴的安装孔。方案二:提供一种可直通轮式翻板机,包括输送部件以及方案一中的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其中,输送部件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多段输送方向相同的输送带,且在相邻的输送带之间安装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的轴线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并与物料在同一水平面上;每段输送带中包括多个输送条,相邻的输送条之间留有供夹持悬臂穿梭的空隙,安装后的翻转装置中夹持悬臂与空隙对应。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中在相邻加持组件间预留了大于物料厚度且能够构成直通通道的空隙,使其在保证高效工作的条件下实现翻板与直通两种功能,进而在保证高效工作的条件下有效降低生产线上设备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翻转装置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和加持组件,其中,/n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驱动轴、回转盘和轴承座,所述驱动轴固定在所述回转盘中心位置,并装设在所述轴承座上与驱动电机连接;/n所述加持组件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回转盘之间的翻转轴和在所述翻转轴上设置的若干个夹持悬臂;/n两个所述回转盘之间设置有一个、三个或偶数个所述加持组件,且当所述加持组件设置为三个或偶数个时,所述加持组件均布在两个所述回转盘的周向上;/n当所述加持组件设置为一个时,所述加持组件到所述驱动轴的距离大于物料厚度的二分之一;/n当所述加持组件设置为三个时,三个所述加持组件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线长度大于所述物料的厚度;/n当所述加持组件设置为偶数个时,相邻所述加持组件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物料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和加持组件,其中,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驱动轴、回转盘和轴承座,所述驱动轴固定在所述回转盘中心位置,并装设在所述轴承座上与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加持组件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回转盘之间的翻转轴和在所述翻转轴上设置的若干个夹持悬臂;
两个所述回转盘之间设置有一个、三个或偶数个所述加持组件,且当所述加持组件设置为三个或偶数个时,所述加持组件均布在两个所述回转盘的周向上;
当所述加持组件设置为一个时,所述加持组件到所述驱动轴的距离大于物料厚度的二分之一;
当所述加持组件设置为三个时,三个所述加持组件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线长度大于所述物料的厚度;
当所述加持组件设置为偶数个时,相邻所述加持组件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物料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持组件中至少设置有一根所述翻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悬臂通过夹持悬臂安装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翻转轴上,且所述夹持悬臂安装件在所述翻转轴上等间距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轮式翻板机的可直通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舒生叶林伟冯达贤刘洪涛杨乐王宇轩张鼎俞晓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智能自动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