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90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和方法,包括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所述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设置于交通载具上,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控制模块、信用判定模块、云端服务器、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相连,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用判定模块相连,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用于全程的信息输送和接收,及该智能锁的具体开锁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对用户进行了双重识别确认,降低乃至消除了用户与实际使用者不是同一人的现象,同时,通过信用判定模块,阻止了经常违反交通规定的用户继续使用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载具开锁,具体涉及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常见的共享单车智能锁主要有两种:机械密码锁和电子锁。机械密码锁采用固定密码,用户通过APP从服务器获取密码,在锁上输入密码开锁;电子锁没有固定密码,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扫二维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开锁,服务器向电子锁发送开锁命令。这两种开锁方式均不能保证用户与实际使用者为同一人,不便于平台对用户的使用信息进行采集和信用评分。为解决这一问题,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7871354A,申请公布日为2018.04.03,名为《一种共享单车人脸识别的智能锁装置及解锁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的智能锁装置及解锁方法,在共享单车上面设置人脸识别模块,在用户首次注册时录入自己的人脸图案。在需要开锁的时候,既可直接通过共享单车自身的人脸识别模块结合用户手机号对用户信息进行检索最终比对验证;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扫描单车二维码,再上传人脸信息到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对比验证最终进行开锁操作。但现实中仍不能避免使用照片等进行人脸识别的情况,从而无法保证用户和实际使用者为同一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和方法,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用户和实际使用者不是同一人的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包括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所述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设置于交通载具上,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控制模块、信用判定模块、云端服务器、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相连,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用判定模块相连,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用于全程的信息输送和接收。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GPS模块,用于获取交通载具的地理位置以及行驶速度。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摄像头和监测模块,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监测模块相连,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外部环境监测模块和锁体监测模块。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该开锁方法应用于上述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用户先注册并将指纹和人脸信息录入所述云端服务器;用户使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将指纹信息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到所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指纹信息与数据库中已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执行人脸识别程序的指令,反之则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执行报警的指令;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执行人脸识别程序的指令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开始录入用户人脸信息,所述云端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指纹信息与数据库中已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执行信用判定程序的指令,反之则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执行报警的指令;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执行信用判定程序的指令后,所述信用判定模块根据所述云端服务器中用户的历史信用信息进行判断,若达到信用要求则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执行开锁的指令,反之则向控制模块发出执行报警的指令。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GPS模块采集所述交通载具的实时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后,上传到所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对其是否违规进行判定,若违规则扣除信用积分,进而形成所述用户历史信息信息。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实时获取锁体的图像信息,并对获取的锁体的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和分析,若锁体已开,则进行计费,若锁体未开,则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并对该交通载具进行故障标记,并停止计费。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实时获取交通载具停靠处的外界的图像信息,并对该图像信息与预先设置的道路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若判断该交通载具停靠在非停车区域内,则发出报警指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和方法,通过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对用户进行了双重识别确认,降低乃至消除了用户与实际使用者不是同一人的现象,同时,在用户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云端服务器会对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法情况进行判定和记录,并据此评估用户的信用积分,信用判定模块根据用户的信用积分判定是否给用户开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和方法的结构框图;图2为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和方法的功能流程图;图3为交通载具的停车区域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包括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所述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设置于交通载具上,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控制模块、信用判定模块、云端服务器、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相连,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用判定模块相连,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用于全程的信息输送和接收。具体的,交通载具可以为汽车、自行车、电动车等多种交通工具,优选的为共享单车,指纹识别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可以为采用电容指纹模块、光学指纹模块、刮擦指纹模块,优选的为刮擦指纹模块,因为,刮擦指纹模块具有能够灵活适应当时的手指条件,无论是干手指、湿手指、浅纹理指纹、老年手指等等都有很高的识别率、能够自动结束图像采集,而且图像质量越来越好、防伪指纹能力强,指纹敏感器的识别原理只对人的真皮皮肤有反应,从根本上杜绝了人造指纹的问题、抗静电能力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包括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所述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设置于交通载具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控制模块、信用判定模块、云端服务器、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相连,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用判定模块相连,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用于全程的信息输送和接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包括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所述锁体、供电模块和发电模块设置于交通载具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控制模块、信用判定模块、云端服务器、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相连,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用判定模块相连,无线通讯模块和信息输入模块用于全程的信息输送和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GPS模块,用于获取交通载具的地理位置以及行驶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和监测模块,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监测模块相连,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外部环境监测模块和锁体监测模块。


6.一种交通载具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开锁方法应用于上述交通载具的开锁装置;
用户先注册并将指纹和人脸信息录入所述云端服务器;
用户使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将指纹信息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到所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将所接收到的指纹信息与数据库中已录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宏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路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