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属于轨道交通配线领域。所述建模方法包括: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实际辙叉角、实际数值和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在BIM技术上,通过构建方法、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能够直接生成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使得实际单渡线立体直观的显示,能够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和运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配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线是轨道交通建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配线是指除正线以外,能够为列车提供联络、停车、折返等功能的轨道线路。其中单渡线是指为列车灵活调度而设置,具有使车辆从一条线路转换到另一条线路功能的配线形式。相关技术中,单渡线的建模常主要是通过平面2D建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规模。然而,平面2D建模无法直观的体现单渡线的空间结构、工程规模和环境的可协调性等,无法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和运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其目的在于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和运维,由此解决平面2D建模无法直观的体现单渡线的空间结构、工程规模和环境的可协调性等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所述建模方法包括: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根据各所述辙叉角及各所述辙叉角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单渡线模型,并对所述平面单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辙叉角、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br>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线间距、岔心距站台距离、岔后直线段长度、单渡线坡度、道岔前段至岔心距离和道岔根端至岔心距离。可选地,在所述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之后,所述建模方法还包括:建立各所述辙叉角分别与所述道岔前段至岔心距离、所述道岔根端至岔心距离的对应关系。可选地,所述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多个特征参数的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包括:接收所述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辙叉角和所述构建方法,确定单渡线三维模型的类型;接收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所述构建方法和所述单渡线三维模型的类型,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可选地,在所述确定单渡线三维模型的类型之后,所述建模方法还包括:将多个类型的所述三维单渡线模型存储在数据库中。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渡线的建模系统,所述建模系统包括:对应模块,用于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构建方法模块,用于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根据各所述辙叉角及各所述辙叉角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单渡线模型,并对所述平面单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模块,用于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辙叉角、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第一方面所述建模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建模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对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在对单渡线进行建模时,首先,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从而获取各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对应关系,从而便于构建方法接收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来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然后,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方法是根据各辙叉角及各辙叉角相对应的多个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单渡线模型,并对平面单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从而结合BIM技术和构建方法来获取三维单渡线模型,且使得三维单渡线模型能够立体直观显示。最后,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实际辙叉角、实际数值和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从而能够获取实际需要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通过该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能够直观的体现实际单渡线的空间结构、工程规模和环境的可协调性等,从而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和运维。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在BIM技术上,通过构建方法、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能够直接生成参数化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使得实际单渡线立体直观的显示,能够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和运维,且利用参数化建模显著提高了单渡线的绘制效率,在轨道交通设计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单渡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渡线的建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对应模块;2、构建方法模块;3、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建模方法包括:S101、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S102、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步骤S102中,构建方法是根据各辙叉角及各辙叉角相对应的多个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单渡线模型,并对平面单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S103、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实际辙叉角、实际数值和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对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在对单渡线进行建模时,首先,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从而获取各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对应关系,从而便于构建方法接收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来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然后,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方法是根据各辙叉角及各辙叉角相对应的多个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单渡线模型,并对平面单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从而结合BIM技术和构建方法来获取三维单渡线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n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n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根据各所述辙叉角及各所述辙叉角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单渡线模型,并对所述平面单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n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辙叉角、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
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根据各所述辙叉角及各所述辙叉角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单渡线模型,并对所述平面单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
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辙叉角、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参数包括线间距、岔心距站台距离、岔后直线段长度、单渡线坡度、道岔前段至岔心距离和道岔根端至岔心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之后,所述建模方法还包括:
建立各所述辙叉角分别与所述道岔前段至岔心距离、所述道岔根端至岔心距离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多个特征参数的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包括:
接收所述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辙叉角和所述构建方法,确定单渡线三维模型的类型;
接收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兵,刘磊磊,赵强,李伶,蔡适,高华,吴祥龙,罗聪,吴忻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