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中潮流转移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潮流转移计算和可视化展示是基于同步向量测量装置上送的原始高密度数据,一般为100帧、50帧或25帧,日常监视状态时,庞大的数据量增加了计算耗时,难以保证电网潮流转移监视的实时性;离线分析状态时,分析窗口的增大导致数据量成倍增加,计算繁冗,操作复杂;同时,潮流变化存在方向、增减趋势、故障波及范围不确定的特点,现有的可视化展示方式形式单一,以数值、曲线、图表等方式难以将整个电网的潮流转移的情况清晰明确的表现出来,不便于电力系统调度人员及时的了解电网中各个线路、节点、断面以及全景的潮流情况。随着电网系统结构的日益复杂与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电网事故日益增多,根据上述分析,现有的潮流转移计算和可视化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电力系统调度人员的需求,因此亟需设计出一种简洁直观的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使电网调度运行人员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从而保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根据检测对象的关注测点,创建实时检测线程,循环从同步向量测量装置获取电网每个最小观测分析窗口的实时数据;/n步骤2,根据步骤1获取的实时数据,计算每个最小观测分析窗口T的关键帧数据,并将所有测点、设备、厂站的时标信息组织报文并发布;/n步骤3,将步骤2中发布的携带时标的关键帧数据包存入数据库;/n步骤4,根据步骤2发布的携带时标的关键帧数据,或数据库存储的携带时标的历史关键帧数据,获取并解析测点、设备和厂站的关键帧数据,分别以箭头、气泡、阶梯瀑布图的形式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检测对象的关注测点,创建实时检测线程,循环从同步向量测量装置获取电网每个最小观测分析窗口的实时数据;
步骤2,根据步骤1获取的实时数据,计算每个最小观测分析窗口T的关键帧数据,并将所有测点、设备、厂站的时标信息组织报文并发布;
步骤3,将步骤2中发布的携带时标的关键帧数据包存入数据库;
步骤4,根据步骤2发布的携带时标的关键帧数据,或数据库存储的携带时标的历史关键帧数据,获取并解析测点、设备和厂站的关键帧数据,分别以箭头、气泡、阶梯瀑布图的形式,对线路潮流、节点注入功率、关键断面潮流转移进行可视化渲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每个最小观测分析窗口T为1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以厂站、机组、交流线段、变压器、换流器、母线和负荷为检测对象,获取所有检测对象的测量位置点,测量位置点的量测数据包括电压幅值、电压相角、频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并形成量测数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当潮流转移可视化界面处于实时监测状态时,潮流转移可视化界面直接利用每个最小观测分析窗口T对应的关键帧数据进行电网潮流可视化渲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当潮流转移可视化界面处于历史反演态时,设置观测分析窗口大小,当观测分析窗口包含多个最小观测分析窗口T时,利用关键帧数据的合并算法,对获取的多个最小观测分析窗口对应的各关键帧数据进行合并,得到观测分析窗口对应的关键帧数据,用来进行电网潮流可视化渲染,
其中,最小观测分析窗口T为1s,观测分析窗口是根据电网实际分析的需求进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键帧数据电力系统潮流转移可视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线路潮流转移可视化渲染的步骤包括:
步骤4.1.1,获取所有线路的关键帧数据,以线路的有功功率的开始值作为线路的潮流值,以观测分析窗口前后两个时间断面线路有功的差值作为线路的潮流变化量;
步骤4.1.2,根据潮流值的大小,按预设比例对线路进行加宽,同时,以线路预设颜色表示潮流值的大小;
步骤4.1.3,根据线路的潮流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以箭头方式,对线路潮流的变化大小和流向进行渲染,以线路的首端流出为正方向,若线路首端有功为正或线路末端有功为负,则潮流流向为由线路首端流向末端,反之,由末端流向首端;
步骤4.1.4,当潮流值增大时,箭头为实心箭头,反之,当潮流值减小时,箭头为空心箭头;
步骤4.1.5,箭头的宽度根据潮流转移值ΔP的大小进行分阶段赋值,计算如下:
箭头的宽度
步骤4.1.6,箭头的位置在线路两端之间以恒定速度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邹吉林,谢晓冬,严耿,张俊,王双秋,段刚,刘明,刘勇,杨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