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51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包括胶套本体,在所述胶套本体的内侧设有进线孔、外侧设有导向出线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胶套本体外圆棱上设有内密封圈、环形密封槽和外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槽位于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之间;所述导向出线通道的口部设有出线唇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解决车门线束密封问题的同时,满足装配空间、空间导向、线束防护和隔音功能的要求,并能简化装配、改善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
技术介绍
为满足用户对整车NVH效果的需求,车门进行了密封性设计,而对线束提出了湿区到干区导致的密封要求,同时需要兼顾满足装配、空间导向、防护线束、隔音的特殊要求。由于门线束线径超过20mm,现有胶套主要为90度和180度出线(参见图1),导致布置后存在占用空间大,线束导向效果不好的问题。因此,现有线束过孔胶套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CN206992618U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过孔胶套及汽车线束过孔结构”,该汽车线束过孔胶套包括扎头、导向套及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形成环状沟槽,所述密封体包括形成在所述环状沟槽的槽壁上的径向密封凸缘、第一轴向密封凸缘及第二轴向密封凸缘,所述径向密封凸缘朝所述汽车线束过孔胶套的径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一轴向密封凸缘朝所述汽车线束过孔胶套的轴向一侧突出,所述第二轴向密封凸缘朝所述汽车线束过孔胶套的轴向另一侧突出,所述环状沟槽的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轴向密封凸缘与第二轴向密封凸缘之间。该汽车线束过孔胶套,在起保护线束(防割)、防水和约束线束作用的同时,能够很有效地防水密封。但未涉及到如何解决占用空间大,线束导向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其能够在解决车门线束密封问题的同时,满足装配空间、空间导向、线束防护和隔音功能的要求,并能简化装配、改善NVH性能。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包括胶套本体,在所述胶套本体的内侧设有进线孔、外侧设有导向出线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胶套本体外圆棱上设有内密封圈、环形密封槽和外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槽位于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之间;所述导向出线通道的口部设有出线唇边。优选的,所述导向出线通道倾斜向上,其中心线与所述胶套本体侧面的夹角α为34。进一步,所述环形密封槽与设在车门钣金上的钣金孔过盈配合,形成第一道密封;所述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分别与车门钣金两面紧贴,形成第二道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结构使胶套本体具有隔音、隔水的功能。进一步,汽车的线束车内部分由所述进线孔进线,从所述导向出线通道出线,汽车的线束车外部分通过密封胶带与出线唇边固定。优选的,所述环形密封槽底部的直径比所述车门钣金上的钣金孔的直径大1mm。优选的,所述胶套本体采用EPDM三元乙丙橡胶一体注塑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依据汽车实际需求,设计最合适的密封机构,确保了车门的密封需求,避免了线束与周边件干涉,同时保证线束装配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是出线角度为90度和180度的现有胶套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图2的左视图(剖视图);图5是线束与本技术配合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图9是图8的B部放大图。图中:1—胶套本体,11—出线唇边,12—导向出线通道,13—内密封圈,14—环形密封槽,15—外密封圈,16—进线孔,17—密封胶带;2—线束车内部分;3—线束车外部分;4—车门钣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2至图9所示的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包括胶套本体1,在所述胶套本体的内侧设有进线孔16、外侧设有导向出线通道12,其特征是:在所述胶套本体1外圆棱上设有内密封圈13、环形密封槽14和外密封圈15,所述环形密封槽14位于内密封圈13和外密封圈15之间;所述导向出线通道12的口部设有出线唇边11。出线唇边与线束形成台阶结构,有利于密封胶带可靠固定,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导向出线通道12倾斜向上,其中心线与所述胶套本体1侧面的夹角α为3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夹角α为32︒、33︒或35︒,即构成另外的实施例)。倾斜向上的导向出线通道对线束起导向作用,并增大与门内饰板间隙,不仅能防止产生干涉异响,还能防止外部水倒流至车内。所述环形密封槽14与设在车门钣金4上的钣金孔过盈配合,形成第一道密封;所述内密封圈13和外密封圈15分别与车门钣金4两面紧贴,形成第二道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结构使胶套本体具有隔音、隔水的功能。汽车的线束车内部分2由所述进线孔16进线,从所述导向出线通道12出线,汽车的线束车外部分3通过密封胶带17与出线唇边11固定。所述环形密封槽14底部的直径比所述车门钣金4上的钣金孔的直径大1mm。以保证形成过盈配合,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所述胶套本体1采用EPDM三元乙丙橡胶一体注塑成型。具有耐磨、耐腐蚀的特性、合适的柔韧性,有利于装配,能起到良好的密封和隔音作用。本技术使用时,线束生产厂先固定在线束总成尺寸要求的位置,出线位置使用防水胶带进行固定密封。在主机厂装配时,工人先将门内部接插件通过过孔由外向内塞入,然后再将过孔胶套由外向内、出线口向上进行装配,使内外密封圈与门钣金内外表面紧密贴合,起到防水密封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包括胶套本体(1),在所述胶套本体的内侧设有进线孔(16)、外侧设有导向出线通道(12),其特征是:在所述胶套本体(1)外圆棱上设有内密封圈(13)、环形密封槽(14)和外密封圈(15),所述环形密封槽(14)位于内密封圈(13)和外密封圈(15)之间;所述导向出线通道(12)的口部设有出线唇边(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包括胶套本体(1),在所述胶套本体的内侧设有进线孔(16)、外侧设有导向出线通道(12),其特征是:在所述胶套本体(1)外圆棱上设有内密封圈(13)、环形密封槽(14)和外密封圈(15),所述环形密封槽(14)位于内密封圈(13)和外密封圈(15)之间;所述导向出线通道(12)的口部设有出线唇边(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向出线通道(12)倾斜向上,其中心线与所述胶套本体(1)侧面的夹角α为32︒-3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线束过孔密封胶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密封槽(14)与设在车门钣金(4)上的钣金孔过盈配合,形成第一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鸿飞颜长深张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