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437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该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第一类电极层包括第一类触控感应区,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第一类触控感应区拼接填充触控区,其中,第一类触控感应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类电极;第一类电极层还包括与触控区相邻的第一周边线路区,其中,第一周边线路区包括一端与多个第一类电极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分布于第一周边线路区的至少一侧。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一类电极布置在不同层,减少了每层电极对应的信号引线的数量,进而降低了整个触控面板的边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触控
,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触控面板的边缘需要排布多条信号引线,以保证触控电路中的电极与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电连接。然而,所设置的信号引线会导致触控面板的周边布线区域占用的边宽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能够降低周边线路区的宽度。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该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第一类电极层包括第一类触控感应区,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第一类触控感应区拼接填充触控区,其中,第一类触控感应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类电极;第一类电极层还包括与触控区相邻的第一周边线路区,其中,第一周边线路区包括一端与多个第一类电极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分布于第一周边线路区的至少一侧。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分布于第一周边线路区中与第一类触控感应区相邻的第一侧,且第一侧设有集线部,多条第一信号引线的另一端汇集于至少一个集线部。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分布于第一周边线路区中与第一类触控感应区相邻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设有集线部,多条第一信号引线的另一端汇集于集线部。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类电极为图案化的金属网格电极,且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多个第一类电极采用不完全相同的多边形金属网格图案。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第二类电极层,第二类电极层包括第二类触控感应区,至少两层第二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第二类触控感应区拼接填充触控区,其中,第二类触控感应区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类电极;第二类电极层还包括与触控区相邻的第二周边线路区,其中,第二周边线路区包括一端与多个第二类电极电连接的多条第二信号引线,多条第二信号引线分布于第二周边线路区的至少一侧。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条第二信号引线分布于第二周边线路区中与第二类触控感应区相邻的第四侧,且第四侧设有集线部,多条第二信号引线的另一端汇集于至少一个集线部;或者,多条第二信号引线分布于第二周边线路区中与第二类触控感应区相邻的第一侧和第四侧,且第一侧和第四侧均设有集线部,多条第二信号引线的另一端汇集于集线部。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类电极为图案化的金属网格电极,且至少两层第二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多个第二类电极采用不完全相同的多边形金属网格图案。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类电极层的层数为两层,并且第二类电极层的层数为两层。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类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第二类电极层为感应电极层;或者,第一类电极层为感应电极层,第二类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面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将一类电极布置在不同层,减少了每层电极对应的信号引线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小周边线路区的宽度,进而降低了整个触控面板的边宽。同时将触控电极中的一类电极布置在不同层中,以使得触控区内不同位置处触控电容单元到手指的距离不完全相同,构成电容单元的两电极之间的间距也不完全相同,从而当手指触控不同位置时,感应讯号也不完全一样,以此协助辨别触控位置,提高信号的辨识度。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案化金属网格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案化金属网格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案化金属网格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电极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主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该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第一类电极层,例如图1中的一层第一类电极层1(即(a)中第一类电极层1)和另一层第一类电极层2(即(b)中第一类电极层2)。第一类电极层1和第一类电极层2各自包括有第一类触控感应区。该两层第一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第一类触控感应区拼接填充触控面板的触控区。第一类触控感应区包括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多个第一类电极11(或21)。第一类电极层1还包括与触控区相邻的第一周边线路区(即图(a)中第一类电极层1边框与虚线框之间的部分),其中,第一周边线路区包括一端与多个第一类电极11(或21)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引线12(或22)。该多条第一信号引线11(或22)分布于第一周边线路区的至少一侧。具体地,图1所示的俯视方向为从上到下垂直于触控面板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层叠设置的第一类电极层的层数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两层,还可以为三层、四层或更多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互相垂直,第一方向A或第二方向B可以是二维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横向)或Y轴方向(纵向),即,当第一方向A是X轴方向(横向),那么第二方向B就是指Y轴方向(纵向),当第一方向A是Y轴方向(纵向),那么第二方向B就是指X轴方向(横向)。继续参照图1所示,层叠设置的两层第一类电极层可以是将(a)中的第一类电极层1和(b)中的第一类电极层2进行层叠设置。在第一类电极层1中,第一类触控感应区可以是多个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一类电极11组合形成的,填充了整个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的上半部分,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类电极11互不相连。在第一类电极层2中,第一类触控感应区也可以是多个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一类电极21组合形成的,填充了整个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的下半部分,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类电极21互不相连。当第一类电极层1和2叠加后,由多个第一类电极11组合形成的第一类触控感应区和由多个第一类电极21组合形成的第一类触控感应区,即能够拼接并充填全部的触控区。或者说,多个第一类电极11和多个第一类电极21无重叠且恰好充填全部的触控区。该触控区可以为触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n所述第一类电极层包括第一类触控感应区,所述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第一类触控感应区拼接填充所述触控区,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感应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类电极;/n所述第一类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触控区相邻的第一周边线路区,其中,所述第一周边线路区包括一端与所述多个第一类电极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引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分布于所述第一周边线路区的至少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
所述第一类电极层包括第一类触控感应区,所述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第一类触控感应区拼接填充所述触控区,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感应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类电极;
所述第一类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触控区相邻的第一周边线路区,其中,所述第一周边线路区包括一端与所述多个第一类电极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引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分布于所述第一周边线路区的至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分布于所述第一周边线路区中与所述第一类触控感应区相邻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一侧设有集线部,所述多条第一信号引线的另一端汇集于所述至少一个集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一信号引线分布于所述第一周边线路区中与所述第一类触控感应区相邻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设有集线部,所述多条第一信号引线的另一端汇集于所述集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类电极为图案化的金属网格电极,且所述至少两层第一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所述多个第一类电极采用不完全相同的多边形金属网格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第二类电极层,
所述第二类电极层包括第二类触控感应区,所述至少两层第二类电极层各自包括的第二类触控感应区拼接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胜智杨陈明方金虹辛梦丹洪晨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