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世长专利>正文

非饱和水循环栽培农作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72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非饱和水循环栽培农作物的方法,它可以利用沙漠、荒漠、盐碱地及楼顶等现有的不可耕地种植各种农作物,通过调节供水与回水的水位及水位差满足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需肥量的要求,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是在培养基内水分处于非饱和状态下进行的,采用该方法可使培养基内已离解的养分中未被农作物吸收及培养基吸附的部分随非饱和水循环再次供给农作物得以充分利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饱和水循环栽培农作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的栽培方法,特别是农作物始终处于非饱和水状态下生长。目前,不直接在土壤上种植农作物的方法主要采用无土栽培,其中以非固体物质作为培养基的水培技术发展最快,它所采用的培养基中水分均为饱和水,该种种植方法具有的优越性已为公众所知,但它还存在下述缺陷:(1)不能随心所欲地调整株距和行距,植株固定不方便;(2)不能根据农作物需水、需肥量的不同任意调节培养基的湿度;(3)不能施用有机肥,许多溶解较慢的无机肥如矿物磷肥、骨粉等也不宜使用;(4)只能栽培少部分农作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在培养基内水份处于非饱和状态下生长的栽培方法,它可以利用沙漠、盐碱地及楼顶等现有的不可耕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同时还可使培养基内已离解的养份中未被农作物吸收及培养基吸附的部分随非饱和水循环再次供给农作物得以充分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将基料-->与肥料混合作为培养基,农作物种植于培养基表面,培养基两侧下方开有给水槽(沟)和回水槽(沟),供水槽(沟)与回水槽(沟)内均充满培养基,供水槽(沟)与回水槽(沟)内底部设置滤管(或网)或反滤层,在培养基底部(包括供水槽与回水槽的两侧面及底部)采用不透水材料铺设一层防渗水隔离层,供水槽(沟)内水位高于回水槽(沟)内水位,水份由供水槽(沟)经培养基到回水槽(沟)再回到供水槽(沟)进行循环,培养基内水份始终处于非饱和状态,通过调节供、回水水位的高低及供水与回水之间水位差,控制培养基的湿度及培养基内非饱和水的流速,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是在培养基内水份处于非饱和状态下进行。本专利技术利用非饱和水循环栽培农作物,可以随意调整株距和行距,很方便地固定植株,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或同一农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量的不同任意调节培养基的湿度及培养基内非饱和水的流速,使培养基内已离解的养份中未被农作物吸收及培养基吸附的部分随非饱和水循环再次供给农作物,肥料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一般地面,还可用于沙漠、荒漠、盐碱地及楼顶等不可耕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并具有省工、高产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平面图;-->图2为图1A-A视图;图3为图1B-B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培养基1内基料可选用砂、土、人造纤维、石化纤维等所有适于作物生长的物质,培养基1分成两列,两列之间留30-40cm的距离用于埋供水管4和回水管5,单个培养基可做成畦状,在培养基1的一侧挖深42cm作为供水沟2,另一侧挖深50cm作为回水沟3,用塑料布或塑料薄板覆盖畦面及两侧沟底和沟壁作为防渗水隔离层6,为了加快水在沟底的流速,在供水沟2与回水沟3的沟底向上依次铺设8cm的细砾石、粗砂和中砂作为反滤层2a、3a,两侧沟内均装满细砂,砂面与畦状培养基面水平。供水系统由供水池7、供水管4、水位控制器9组成,供水池7一般建于地面,其容积大小根据种植面积和需水量而定;供水管4可采用直径5-10cm的塑料管或金属管,两侧接有与供水沟2个数、位置相对应的支管8;水位控制器9设置在供水池7与供水管4之间。回水系统由回水池10、回水管5和水位控制闸11组成,回水池10建于地面以下,其容积根据种植面积和需水量而定,回水管5采用直径5—10cm塑料管或金属管,两侧接有与回水沟3个数、位置相对应的支管12,-->支管12口加滤水膜与回水沟3沟底反滤层3a接触,回水管5置于供水管4下方,水位控制闸11设置于回水池10与回水管5之同;供水池7与回水池10之间设置一水泵13,可将回水由回水池10抽入供水池7中。使用本方法时可根据不同农作物及同一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所需水份和养分的不同,随意调节供水与回水水位。譬如,(1)在播种期或小苗移栽期,农作物所需水份和养份都较少,但要求培养基湿度大,可保持较小的水位差,同时抬高供水水位和回水水位,这样培养基湿度大,培养基内非饱和水流较慢;(2)在农作物盛花期,白天不但要求培养基湿度大,需要水份和养份也多,可抬高供水水位,降低回水水位,加大水位差。这样不但培养基湿度大,非饱和水流速加快,供水、供肥量也大,晚上作物需水量较少,可降低供水水位,减小非饱和水流速;(3)耐旱作物或作物成熟期,要求培养基湿度小,需水需肥量也小,可保持较小的水位差,同时降低供水水位和回水水位,这样培养基湿度小,非饱和水流速慢,供水、供肥量也小。本专利技术用于塑料大棚栽培效果较好,也可露天栽培,另外还可以根据该方法做成两侧带有凹槽(作为供水槽和回水槽)的模型,用于楼顶、平台种植,同时起到隔热、美化环境等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饱和水循环栽培农作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料与肥料混合作为培养基,农作物种植于培养基表面,培养基两侧下方开有给水槽(沟)和回水槽(沟),供水槽(沟)与回水槽(沟)内均充满培养基,供水槽(沟)与回水槽(沟)内底部设置滤管(或网)或反滤层,在培养基底部(包括供水槽与回水槽的两侧面及底部)采用不透水材料铺设一层防渗水隔离层,供水槽(沟)内水位高于回水槽(沟)内水位,水份由供水槽(沟)经培养基到回水槽(沟)再回到供水槽进行循环,培养基内水份始终处于非饱和状态,通过调节供、回水水位的高低及供水与回水之间水位差,控制培养基的湿度及培养基内非饱和水的流速,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是在培养基内水份处于非饱和状态下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非饱和水循环栽培农作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料与肥料混合作为培养基,农作物种植于培养基表面,培养基两侧下方开有给水槽(沟)和回水槽(沟),供水槽(沟)与回水槽(沟)内均充满培养基,供水槽(沟)与回水槽(沟)内底部设置滤管(或网)或反滤层,在培养基底部(包括供水槽与回水槽的两侧面及底部)采用不透水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长
申请(专利权)人:李世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