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97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抛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内部通过支架架设有加压叶轮,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丸料输料管,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架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装置本体的底面到达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架设有连接柱;设备通过分流管对抛丸进行引导,通过加压叶轮对抛丸进行二次加速;连接柱转动时通过托盘带动铸件转动,便于设备对铸件进行抛丸处理;刮板转动时便于对装置本体内部的碎屑进行刮扫,便于碎屑排出,避免碎屑堆积卡在设备内部,便于设备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
本技术属于抛丸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
技术介绍
铸件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抛丸装置进行表面处理,用于发现铸件表面缺陷如皮下气孔、渣孔以及粘砂、冷隔、起皮;且同时可以清除压铸件的毛刺;但是目前的抛丸装置使用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一些问题,目前的抛丸机抛丸方向单一,导致设备抛丸效果不理想,再就是设备内部易有碎屑残留,导致设备动作不灵敏,影响设备使用,针对目前抛丸装置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抛丸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具有提升设备抛丸效果,便于设备内部碎屑排出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内部通过支架架设有加压叶轮,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丸料输料管,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架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装置本体的底面到达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架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架设有托盘,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中部架设有限位柱,所述托盘的上表面外缘处架设有防护架,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支撑座,所述连接柱的外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底面均匀排布有毛刷刷毛,所述装置本体的下端侧表面通过焊接连接有排料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的圆台构件,所述刮板底面的毛刷刷毛与装置本体的底面以及支撑座外壁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架为环形结构,所述防护架的下端均匀排布有通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管设有两条,两条所述分流管对称架设在装置本体的侧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焊接固定有顶端支撑环,所述顶端支撑环的顶端通过转轴固定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异于转轴的一端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把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板的底面中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嵌合柱,所述嵌合柱的外侧表面通过注塑固定有橡胶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加压叶轮与外界通过电缆保持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备通过分流管对抛丸进行引导,通过加压叶轮对抛丸进行二次加速;连接柱转动时通过托盘带动铸件转动,便于设备对铸件进行抛丸处理;刮板转动时便于对装置本体内部的碎屑进行刮扫,便于碎屑排出,避免碎屑堆积卡在设备内部,便于设备正常运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分流管;3、丸料输料管;4、排料管;5、驱动电机;6、顶端支撑环;7、密封板;8、把手;9、嵌合柱;10、橡胶圈;11、加压叶轮;12、支撑座;13、连接柱;14、刮板;15、托盘;16、防护架;17、限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外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分流管2,分流管2的内部通过支架架设有加压叶轮11,分流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丸料输料管3,装置本体1的底端架设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装置本体1的底面到达装置本体1的内部,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架设有连接柱13,连接柱13的顶端架设有托盘15,托盘15的上表面中部架设有限位柱17,托盘15的上表面外缘处架设有防护架16,装置本体1的内底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支撑座12,连接柱13的外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刮板14,刮板14的底面均匀排布有毛刷刷毛,装置本体1的下端侧表面通过焊接连接有排料管4,本实施方案中,抛丸从分流管2的内部喷出,对铸件进行表面处理。具体的,支撑座12为空心的圆台构件,刮板14底面的毛刷刷毛与装置本体1的底面以及支撑座12外壁接触,本实施例中毛刷刷毛对碎屑进行刮扫。具体的,防护架16为环形结构,防护架16的下端均匀排布有通槽,本实施例中通槽便于托盘15上的碎屑排出。具体的,分流管2设有两条,两条分流管2对称架设在装置本体1的侧壁,本实施例中两条分流管2提升抛丸的喷出量。具体的,装置本体1的顶端焊接固定有顶端支撑环6,顶端支撑环6的顶端通过转轴固定有密封板7,密封板7异于转轴的一端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把手8。具体的,密封板7的底面中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嵌合柱9,嵌合柱9的外侧表面通过注塑固定有橡胶圈10,本实施例中橡胶圈10提升设备的密封性。具体的,驱动电机5、加压叶轮11与外界通过电缆保持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性连接便于设备良好的运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中该抛丸装置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将铸件放置在托盘15上,盖上密封板7使得装置本体1保持密封,抛丸物料从丸料输料管3到达分流管2的内部,加压叶轮11转动时对抛丸进行二次加速,驱动电机5运行时通过输出轴带动连接柱13转动,连接柱13转动时带动托盘15转动,进而带动铸件转动,刮板14转动时通过其底面的毛刷刷毛对装置本体1内部的抛丸物料到达排料管4的内部,通过排料管4排出;该设备通过两个方向对铸件进行抛丸,提升抛丸效果,刮板14便于设备对其内部进行碎屑残留清理,便于设备正常运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分流管(2),所述分流管(2)的内部通过支架架设有加压叶轮(11),所述分流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丸料输料管(3),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架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装置本体(1)的底面到达装置本体(1)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架设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的顶端架设有托盘(15),所述托盘(15)的上表面中部架设有限位柱(17),所述托盘(15)的上表面外缘处架设有防护架(16),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底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支撑座(12),所述连接柱(13)的外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刮板(14),所述刮板(14)的底面均匀排布有毛刷刷毛,所述装置本体(1)的下端侧表面通过焊接连接有排料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分流管(2),所述分流管(2)的内部通过支架架设有加压叶轮(11),所述分流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丸料输料管(3),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架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装置本体(1)的底面到达装置本体(1)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架设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的顶端架设有托盘(15),所述托盘(15)的上表面中部架设有限位柱(17),所述托盘(15)的上表面外缘处架设有防护架(16),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底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支撑座(12),所述连接柱(13)的外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刮板(14),所述刮板(14)的底面均匀排布有毛刷刷毛,所述装置本体(1)的下端侧表面通过焊接连接有排料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流道砂铸件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2)为空心的圆台构件,所述刮板(14)底面的毛刷刷毛与装置本体(1)的底面以及支撑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丹水铸造新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