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慧矿山的冲击矿井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943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2
一种应用于智慧矿山的冲击矿井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方法,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超前液压支架对顶板反复支撑,以及顶板锚索失效的技术问题。具体步骤包括:在确定的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回采巷道掘进期间施工永久支护;在靠近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巷道顶板施工注浆锚索,并设置单元式支架;在回采工作面前方施工注浆锚索;随工作面推进利用单轨吊进行循环移架。该支护方法中将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区域划分为端头支护区、超前支护I区和超前支护Ⅱ区,并结合锚杆、钢带锚网形成的主动支护结构,以及注浆扩散的加固拱区实现联合支护,联合支护整体加固围岩提升承载能力,单元式支架的设置保证了顶板的完整性,从而提升冲击地压矿井开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智慧矿山的冲击矿井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工程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智慧矿山的冲击矿井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开采强度的加大,冲击地压灾害越发严重,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段的空间小、设备多、压力大,特殊的空间环境使该区域极易存在安全隐患。在采动支承压力的影响下,回采工作面超前一定范围内两巷矿压显现特征与工作面距离之间呈正相关。同时该区域受采动及多种支承压力影响,矿压显现复杂,巷道维护困难,工作面超前段的安全有效支护一直是矿井围岩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另外《煤矿安全规程》第九十七条规定: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且加强支护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20m。同时,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通知》(煤安监技装〔2019〕21号):具有冲击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支护范围不得小于70m,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或具有中等及以上冲击危险区域的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支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智慧矿山的冲击矿井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nS1.在冲击矿井的回采巷道掘进期间施工永久支护结构,所述永久支护结构包括锚杆、钢带和钢筋网;/nS2.在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区域施工注浆锚索,所述超前支护区域包括端头支护区、超前支护Ⅰ区和超前支护Ⅱ区,其中在端头支护区和超前支护Ⅰ区还设置单元式支架;/nS3.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在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上的超前支护区域前方施工注浆锚索,利用回采巷道内的单轨吊将端头支护区内的单元式支架移动至超前支护Ⅱ区,保持回采巷道内的端头支护区、超前支护Ⅰ区和超前支护Ⅱ区各自的超前支护距离不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智慧矿山的冲击矿井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1.在冲击矿井的回采巷道掘进期间施工永久支护结构,所述永久支护结构包括锚杆、钢带和钢筋网;
S2.在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区域施工注浆锚索,所述超前支护区域包括端头支护区、超前支护Ⅰ区和超前支护Ⅱ区,其中在端头支护区和超前支护Ⅰ区还设置单元式支架;
S3.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在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上的超前支护区域前方施工注浆锚索,利用回采巷道内的单轨吊将端头支护区内的单元式支架移动至超前支护Ⅱ区,保持回采巷道内的端头支护区、超前支护Ⅰ区和超前支护Ⅱ区各自的超前支护距离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矿井回采巷道的超前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锚索在施工时每排至少施工3根,两侧的注浆锚索按照倾斜5°~15°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慧矿山的冲击矿井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锚索配置在两排锚杆之间,所述钢筋网贴紧回采巷道顶板布置,钢带压设在钢筋网上,锚杆穿过托盘、钢带和钢筋网后锚固在回采巷道顶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慧矿山的冲击矿井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支护区域的超前支护距离大于70m;根据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调整超前超前支护Ⅰ区支护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强岭回新冬徐强王烜辉汤传金郑闯凯张钧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