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水环及锚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2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止水环及锚杆组件,所述止水环包括:柱体和底板;其中,所述柱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套接所述锚杆;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一端,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底板的边缘朝向背离所述柱体的轴线且靠近所述柱体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在将所述止水环套接在锚杆外并用于修建隧道的情况下,所述止水环套接在所述锚杆外之后穿透防水板,所述止水环的底板搭接在所述防水板上。所述锚杆套接所述止水环的一端为所述锚杆的端部,在所述锚杆端部有明水滴落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流向锚杆端部的水引流走,避免锚杆端部有大量明水累积,从而降低防水板与锚杆连接处的渗漏水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水环及锚杆组件
本技术涉及隧道防水
,特别是涉一种止水环及锚杆组件。
技术介绍
在山区,有的公路、铁路需要盘山而建,过山而行,这样相对直线行驶,不仅路程加大,而且海拔过高,还有恶劣的雨雪天气,更增大行车困难。而修建隧道之后就会更接近直线来回于两地,不仅能节约时间,还更加安全。在修建隧道时,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容易发生渗漏水的情况,影响隧道的修建和工人的安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初衬和喷射的混凝土之间设置防水板,并通过防水板将渗漏的水排到排水沟中。但是修建隧道需要在暗挖隧道时将锚杆钉入岩体和初衬内,用于后期固定钢筋网片进行喷射混凝土。而防水板设置在初衬和喷射的混凝土之间,导致锚杆需要穿透防水板。在实际应用中,锚杆处容易有明水滴落,而未钉入岩体的锚杆端部是防水的薄弱点,在锚杆端部有大量明水累积的情况下,导致防水板与锚杆的连接处存在极大的渗漏水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止水环及锚杆组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止水环,用于锚杆,所述止水环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水环,用于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环包括:柱体和底板;其中/n所述柱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套接所述锚杆;/n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一端,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n所述底板的边缘朝向背离所述柱体的轴线且靠近所述柱体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水环,用于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环包括:柱体和底板;其中
所述柱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套接所述锚杆;
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一端,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底板的边缘朝向背离所述柱体的轴线且靠近所述柱体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柱体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环绕所述柱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水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柱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水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体的壁厚为4mm,所述柱体的第一通孔的直径为30mm~30.5mm,所述柱体的另一端到所述第一表面的垂直高度为5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杰程伟家李林飞邢毓波赵渊王帅超马同剑罗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