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和垃圾处理方法
本申请属于垃圾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和垃圾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种各样垃圾的产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垃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为环保部门造成了很多麻烦。目前,垃圾处理一般以直接燃烧或是填埋处理居多。燃烧法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废气、灰尘,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有可能损害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填埋法需要占用大量的面积,并且还会对大气、土壤、地下水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包括两道相对的墙体、地面和架设在所述墙体上方的拱形房顶。还包括若干个立柱以及梁及其支撑结构,若干个所述立柱设置成两排,其中一排位于其中一道所述墙体的外侧并邻近所述墙体,另一排位于另一道所述墙体的外侧并紧贴于所述墙体,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拱形梁、若干个横梁、若干个支撑杆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梁,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将相对设置的两排所述立柱连接起来并稳固它们的位置,所述拱形房顶覆盖且固定于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上方,所述地面位于两道所述墙体之间。优选地,两道所述墙体的长度分别为12~14m,两道所述墙体之间的宽度至少为12m,所述拱形房顶距离地面的最高高度至少为4.5m,优选地,所述立柱高度至少为3.8m,所述立柱之间依次间隔距离为1.5~2m。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加固的支架,所述支架是杆状结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包括两道相对的墙体(10)、地面(9)和架设在所述墙体(10)上方的拱形房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立柱(1)以及梁及其支撑结构,若干个所述立柱(1)设置成两排,其中一排位于其中一道所述墙体(10)的外侧并邻近所述墙体(10),另一排位于另一道所述墙体(10)的外侧并紧贴于所述墙体(10),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拱形梁(2)、若干个横梁(3)、若干个支撑杆(1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梁(4),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将相对设置的两排所述立柱(1)连接起来并稳固它们的位置,所述拱形房顶(5)覆盖且固定于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上方,所述地面(9)位于两道所述墙体(1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包括两道相对的墙体(10)、地面(9)和架设在所述墙体(10)上方的拱形房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立柱(1)以及梁及其支撑结构,若干个所述立柱(1)设置成两排,其中一排位于其中一道所述墙体(10)的外侧并邻近所述墙体(10),另一排位于另一道所述墙体(10)的外侧并紧贴于所述墙体(10),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拱形梁(2)、若干个横梁(3)、若干个支撑杆(1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梁(4),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将相对设置的两排所述立柱(1)连接起来并稳固它们的位置,所述拱形房顶(5)覆盖且固定于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上方,所述地面(9)位于两道所述墙体(1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两道所述墙体(10)的长度分别为12~14m,两道所述墙体(10)之间的宽度至少为12m,所述拱形房顶(5)距离地面的最高高度至少为4.5m,
所述立柱(1)高度至少为3.8m,所述立柱(1)之间依次间隔距离为1.5~2m,
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加固的支架(7),所述支架(7)是杆状结构,
所述墙体(10)是由空心砖砌成的墙体,所述墙体(10)的高度至少为2m,所述墙体(10)朝向所述阳光房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渗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横梁(3)与对应的所述立柱(1)的上端部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
每个横梁(3)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拱形梁(2),所述拱形梁(2)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横梁(3)与所述立柱(1)的连接点处,
所述支撑杆(11)设置于所述横梁(3)与所述拱形梁(2)之间,将所述横梁(3)与所述拱形梁(2)连接起来,用于支撑所述拱形梁(2),
所述连接梁(4)沿着所述阳光房的长度方向将若干所述拱形梁(2)连接起来,使得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形成纵横交错的弧面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拱形房顶(5),
所述拱形房顶(5)将所述拱形梁(2)和所述连接梁(4)完全覆盖,其两端分别触及两排所述立柱(1)的上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垃圾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鑫淼,刘娣,何流琴,王文涛,张海峰,陈赫书,刘自广,田明,吴赛辉,亓美玉,何海娟,王欣,于晓龙,冯艳忠,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