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和垃圾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89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1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包括两道相对的墙体、地面和架设在所述墙体上方的拱形房顶。还包括若干个立柱以及梁及其支撑结构,若干个所述立柱设置成两排,其中一排位于其中一道所述墙体的外侧并邻近所述墙体,另一排位于另一道所述墙体的外侧并紧贴于所述墙体,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拱形梁、若干个横梁、若干个支撑杆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梁,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将相对设置的两排所述立柱连接起来并稳固它们的位置,所述拱形房顶覆盖且固定于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上方,所述地面位于两道所述墙体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和垃圾处理方法
本申请属于垃圾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和垃圾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种各样垃圾的产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垃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为环保部门造成了很多麻烦。目前,垃圾处理一般以直接燃烧或是填埋处理居多。燃烧法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废气、灰尘,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有可能损害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填埋法需要占用大量的面积,并且还会对大气、土壤、地下水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包括两道相对的墙体、地面和架设在所述墙体上方的拱形房顶。还包括若干个立柱以及梁及其支撑结构,若干个所述立柱设置成两排,其中一排位于其中一道所述墙体的外侧并邻近所述墙体,另一排位于另一道所述墙体的外侧并紧贴于所述墙体,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拱形梁、若干个横梁、若干个支撑杆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梁,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将相对设置的两排所述立柱连接起来并稳固它们的位置,所述拱形房顶覆盖且固定于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上方,所述地面位于两道所述墙体之间。优选地,两道所述墙体的长度分别为12~14m,两道所述墙体之间的宽度至少为12m,所述拱形房顶距离地面的最高高度至少为4.5m,优选地,所述立柱高度至少为3.8m,所述立柱之间依次间隔距离为1.5~2m。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加固的支架,所述支架是杆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墙体是由空心砖砌成的墙体,所述墙体的高度至少为2m,所述墙体朝向所述阳光房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渗层。优选地,每一个所述横梁与对应的所述立柱的上端部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优选地,每个横梁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拱形梁,所述拱形梁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的连接点处。优选地,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横梁与所述拱形梁之间,将所述横梁与所述拱形梁连接起来,用于支撑所述拱形梁。优选地,所述连接梁沿着所述阳光房的长度方向将若干所述拱形梁连接起来,使得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形成纵横交错的弧面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拱形房顶。优选地,所述拱形房顶将所述拱形梁和所述连接梁完全覆盖,其两端分别触及两排所述立柱的上端部。优选地,所述地面上是设置有防渗层的水泥地面,所述地面从所述阳光房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分别朝着两道所述墙体向下倾斜,倾斜的角度为3°~5°。优选地,所述阳光房还设有至少两个废液槽,所述废液槽分别位于所述地面与两道所述墙体之间,且紧邻相应的所述墙体。优选地,所述阳光房还设有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的上端部连接到所述拱形房顶,下端部能延伸至至少能够遮盖所述墙体顶面与所述拱形房顶之间的间隔,所述遮挡结构构造成能够拆卸以及卷积的结构,使得所述遮挡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升降。一种使用阳光房处理垃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破碎成粒径小于1cm的待处理垃圾运送到所述阳光房内,按每吨待处理垃圾2~5L固氮益生菌的量往所述待处理垃圾中掺入所述固氮益生菌,;2)将掺入所述固氮益生菌的待处理垃圾均匀均匀摊铺在所述阳光房的所述地面上,按每吨所述待处理垃圾2~5kg的量向所述待处理垃圾撒布腐熟剂;3)降下所述遮挡结构以使所述阳光房形成封闭的环境,对所述待处理垃圾进行发酵,每24小时至少部分地升起所述遮挡结构一次以便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持续发酵7-15天;4)发酵结束后,分别收集固态发酵物和流入所述废液槽中的液态发酵物,将它们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或林地。优选地,所述固氮益生菌是由乳酸菌菌液、酵母菌菌液、放线菌菌液、光合菌菌液、芽孢菌菌液、曲霉菌菌液按照质量比1:1:1:1:2:1复合而成的固态复合菌种,且每种菌的活菌数大于1ⅹ108cfu/mL。优选地,所述腐熟剂是由酵母菌菌粉、米曲霉菌菌粉、黑曲霉菌菌粉、青霉菌菌粉按照质量比2:2:2:1复合而成的液态复合菌种,且每种菌的活菌数不少于109cfu/g。相对现有技术来说,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更方便,拱形梁的存在使得阳光房整体承载能力更强,防止阳光板被雪压坏,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自由升降的塑料布能够及时排出阳光房内的水蒸气,减少发酵混合物中的水分,便于高温发酵,缩短发酵时间;每年发酵2~3批次生物有机肥,使垃圾有了更清洁的处理方式,使其能够重新进入健康的生态循环,同时也减少了对大气、土地、水资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的主视图。图3是图1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包括:两道相对的墙体10、地面9以及架设在墙体10上方的拱形房顶5。墙体10的长度优选为12~14m,两道墙体10之间的宽度至少为12m,优选为12m,拱棚高度至少为4.5m,优选为4.5m。阳光房还包括若干个立柱1以及梁及其支撑结构。若干个立柱1设置成两排,其中一排位于其中一道墙体10的外侧并紧贴墙体10,另一排位于另一道墙体10的外侧并邻近墙体10。立柱1的高度至少为3.8m,优选为3.8m,立柱1之间依次间隔距离优选为1.5m~2m,更优选为2m。如图1或图3所示,每相邻两个立柱1之间设置有用于使阳光房更加牢固的支架7,支架7是杆状结构,支架7可以是每相邻两个立柱1之间呈“X”型、“V”型结构,也可以是每相邻三个立柱1之间呈“V”型或倒“V”型结构。图1或图3中示出的支架7是每相邻三个立柱1之间呈“V”型或倒“V”型结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实现稳固支撑的前提下,支架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结构。墙体10优选是由空心砖砌成的墙体,墙体10的高度至少为2m,优选为2m,墙体10朝向阳光房内部的一侧使用水泥抹平,水泥表面进行防渗处理,形成防渗层,防止待处理的垃圾中的污水渗入墙体10中腐蚀墙体10,从而延长阳光房的使用寿命。梁及其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拱形梁2、若干个横梁3、若干个支撑杆1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梁4,梁及其支撑结构将相对设置的两排立柱1连接起来并稳固它们的位置。每一个横梁3与对应的立柱1的上端部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每个横梁3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拱形梁2,拱形梁2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横梁3与立柱1的连接点处。支撑杆11设置于横梁3与拱形梁2之间,将横梁3与拱形梁2连接起来,用于支撑拱形梁2,使其不会因为重力因素而产生形变。连接梁4沿着阳光房的长度方向将若干拱形梁2连接起来,使得梁及其支撑结构形成纵横交错的弧面结构,用于支撑拱形房顶5,连接梁4优选至少有一个,在拱形梁2的拱背处将若干拱形梁2连接起来,连接梁4更优选为有三个,分别在拱形梁2的两端与拱背处将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包括两道相对的墙体(10)、地面(9)和架设在所述墙体(10)上方的拱形房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立柱(1)以及梁及其支撑结构,若干个所述立柱(1)设置成两排,其中一排位于其中一道所述墙体(10)的外侧并邻近所述墙体(10),另一排位于另一道所述墙体(10)的外侧并紧贴于所述墙体(10),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拱形梁(2)、若干个横梁(3)、若干个支撑杆(1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梁(4),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将相对设置的两排所述立柱(1)连接起来并稳固它们的位置,所述拱形房顶(5)覆盖且固定于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上方,所述地面(9)位于两道所述墙体(1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包括两道相对的墙体(10)、地面(9)和架设在所述墙体(10)上方的拱形房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立柱(1)以及梁及其支撑结构,若干个所述立柱(1)设置成两排,其中一排位于其中一道所述墙体(10)的外侧并邻近所述墙体(10),另一排位于另一道所述墙体(10)的外侧并紧贴于所述墙体(10),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拱形梁(2)、若干个横梁(3)、若干个支撑杆(1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梁(4),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将相对设置的两排所述立柱(1)连接起来并稳固它们的位置,所述拱形房顶(5)覆盖且固定于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上方,所述地面(9)位于两道所述墙体(1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两道所述墙体(10)的长度分别为12~14m,两道所述墙体(10)之间的宽度至少为12m,所述拱形房顶(5)距离地面的最高高度至少为4.5m,
所述立柱(1)高度至少为3.8m,所述立柱(1)之间依次间隔距离为1.5~2m,
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加固的支架(7),所述支架(7)是杆状结构,
所述墙体(10)是由空心砖砌成的墙体,所述墙体(10)的高度至少为2m,所述墙体(10)朝向所述阳光房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渗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垃圾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横梁(3)与对应的所述立柱(1)的上端部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
每个横梁(3)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拱形梁(2),所述拱形梁(2)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横梁(3)与所述立柱(1)的连接点处,
所述支撑杆(11)设置于所述横梁(3)与所述拱形梁(2)之间,将所述横梁(3)与所述拱形梁(2)连接起来,用于支撑所述拱形梁(2),
所述连接梁(4)沿着所述阳光房的长度方向将若干所述拱形梁(2)连接起来,使得所述梁及其支撑结构形成纵横交错的弧面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拱形房顶(5),
所述拱形房顶(5)将所述拱形梁(2)和所述连接梁(4)完全覆盖,其两端分别触及两排所述立柱(1)的上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垃圾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鑫淼刘娣何流琴王文涛张海峰陈赫书刘自广田明吴赛辉亓美玉何海娟王欣于晓龙冯艳忠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