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77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对道路裂缝进行无损检测,绘制裂缝分布图,然后根据需要对宽度小于3mm的裂缝进行切割开槽,接着沿着裂缝走向间隔钻取注浆孔,安装注浆管,先向裂缝注水,再注入水性聚氨酯类注浆材料,浆料与水在裂缝内发生反应生成凝胶填充裂缝,注浆完成后封闭注浆孔,最后复检,确认修复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实现道路裂缝的可视化检测,有效指导后续注浆修复,巧妙利用水性聚氨酯材料遇水反应速度快、凝胶时间短的特点,能够迅速对路基以及路面裂缝进行快速全面修复,且材料本身不会发生腐蚀效应,有效地解决了道路裂缝病害,具有广泛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维修
,具体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最主要的路面形式。但是随着车辆荷载的增加,车辆超重对路面的损害日益加重,早期修建的道路提前进入维修养护阶段。在众多路面病害中,路面裂缝最常见,也是最难根除的病害。路面产生裂缝之后,路表的有害杂质等随着遇水和车辆行驶的影响浸入路基或基层,从而造成唧泥、板底脱空等病害,影响路面行驶舒适性。路面裂缝的产生对于道路结构产生巨大的危害,及时处理路面裂缝,可以减少养护成本,延长道路的运营寿命,保证行车安全。现阶段,对于道路裂缝的处治多数采用沥青灌缝胶、压缝条等材料对路面产生的裂缝进行填补和修复。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道路裂缝病害,但对于路面结构层的修补只是停留在表面,位于路面以下的裂缝不能得到有效的修补,随着时间的推移,车辆荷载的进一步作用,其粘结作用会逐步降低,基层未修补的区域松散性进一步加深,使得道路原来裂缝扩大,甚至出现新的路面裂缝。水性聚氨酯在近几年具有较好的发展,由于其遇水反应速度快、凝胶时间短的特性,在许多工程领域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常温下的水性聚氨酯为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可以通过注浆管的压浆作用注射到裂缝的源头。水性聚氨酯材料遇水之后会迅速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混合液体变为白色的果冻状弹性凝胶体,其强度符合工程需要。常见的使用场景为工程堵漏,例如地下施工时对渗水区域进行紧急堵漏。然而,在道路修复领域未见使用。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道路裂缝的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其关键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对道路的裂缝进行无损检测,绘制裂缝分布图;步骤二、根据裂缝分布图划分施工作业区域,对宽度小于3mm的所述裂缝,沿所述裂缝的发展方向进行切割开槽,切割深度为5cm;对宽度大于等于3mm的裂缝,直接进行步骤三;步骤三、钻取注浆孔,所述注浆孔沿着所述裂缝走向分布,并安装注浆管;步骤四、使用注水车向所述裂缝进行注水,接着将注浆材料通过所述注浆管注入到所述裂缝内部,所述注浆材料为水性聚氨酯,以使所述注浆材料与水发生反应形成凝胶,对所述裂缝进行填充修复;步骤五、在修复完毕后,复检以确认修复效果。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采用三维探地雷达对所述道路进行无损检测,分析不同路面结构层的雷达图谱特征,在所述裂缝处从道面顶面开始,分析所述裂缝的形状、走向、埋深等特性,绘制裂缝分布图。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为,采用钻孔机械沿所述裂缝发育趋势进行钻孔,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之间间距为1m,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不小于所述裂缝的发育深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步骤四中,每1m长的所述裂缝注入2L水,保证所述裂缝内部保持湿润状态,然后开始注入所述注浆材料,每1m长的所述裂缝注入2.5Kg所述注浆材料。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步骤四中,注浆完成拔出所述注浆管时,使用容器承接防止浆液洒落路面,同时快速用热熔沥青封闭所述注浆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步骤五中,对所述修复后的裂缝进行三维探地雷达复检,所述裂缝长度超过500m时,取芯复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无损检测方式,充分掌握道路裂缝性状和参数,实现可视化检测,有效指导后续注浆修复,巧妙利用水性聚氨酯材料遇水反应速度快、凝胶时间短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对裂缝的填充,还可以增强裂缝下方路基的承载强度,能够迅速对路基以及路面裂缝进行快速全面修复,且材料本身不会发生腐蚀效应,有效地解决了道路裂缝病害,具有广泛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使用三维探地雷达检测道路裂缝的示意图;图2为注浆孔布设示意图;图3为向裂缝内注水和注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步骤为:步骤一、如图1,采用三维探地雷7达对所述道路1进行无损检测,道路1的路面结构层由上往下依次为沥青路面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层和路基三七灰土层。分析不同路面结构层的雷达图谱特征,在所述裂缝2处从道面顶面开始,分析所述裂缝2的形状、走向、埋深等特性,绘制裂缝分布图。步骤二、根据裂缝分布图划分施工作业区域,对宽度小于3mm的所述裂缝2,沿所述裂缝2的发展方向进行切割开槽,开槽宽度3mm,切割深度为5cm,以便于后续注水和注浆作业。对宽度大于等于3mm的裂缝2,直接进行步骤三。步骤三、采用钻孔机械沿所述裂缝2发育趋势钻取注浆孔3,所述注浆孔3的深度不小于所述裂缝2的发育深度,如图2,所述注浆孔3沿着所述裂缝2走向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3之间间距为1m,并安装注浆管4。步骤四、如图3,使用注水车5通过注水管道6向所述裂缝2进行注水,每1m长的所述裂缝2注入2L水,保证所述裂缝2内部保持湿润状态,接着将注浆材料通过所述注浆管4注入到所述裂缝2内部,每1m长的所述裂缝2注入2.5Kg所述注浆材料,所述注浆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注入到裂缝2内后,与裂缝2内的自由水发生反应形成凝胶,对所述裂缝2进行填充修复。注浆完成拔出所述注浆管4时,使用容器承接防止浆液洒落路面,同时快速用热熔沥青封闭所述注浆孔3。将洒落在路面的浆液用布擦拭干净。每个工作区注浆完毕后进行刷洗,同时将废液进行清理。步骤五、在修复完毕后,对修复后的所述裂缝2进行三维探地雷达复检,所述裂缝2长度超过500m时,取芯复检。当取芯结果以及三维探地雷达结果显示裂缝2填充完整时,确认达到裂缝处治目的。水性聚氨酯以聚氧化丙烯二醇为主要原料,其遇水后迅速反应形成凝胶。凝胶膨胀倍数为2倍,抗压强度10Mpa,能够有效增强路基,填充路面裂缝。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n步骤一、对道路(1)的裂缝(2)进行无损检测,绘制裂缝分布图;/n步骤二、根据裂缝分布图划分施工作业区域,对宽度小于3mm的所述裂缝(2),沿所述裂缝(2)的发展方向进行切割开槽,切割深度为5cm;/n对宽度大于等于3mm的所述裂缝(2),直接进行步骤三;/n步骤三、钻取注浆孔(3),所述注浆孔(3)沿着所述裂缝(2)走向分布,并安装注浆管(4);/n步骤四、使用注水车(5)通过注水管道(6)向所述裂缝(2)进行注水,接着将注浆材料通过所述注浆管(4)注入到所述裂缝(2)内部,所述注浆材料为水性聚氨酯,以使所述注浆材料与水发生反应形成凝胶,对所述裂缝(2)进行填充修复;/n步骤五、在修复完毕后,复检以确认修复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对道路(1)的裂缝(2)进行无损检测,绘制裂缝分布图;
步骤二、根据裂缝分布图划分施工作业区域,对宽度小于3mm的所述裂缝(2),沿所述裂缝(2)的发展方向进行切割开槽,切割深度为5cm;
对宽度大于等于3mm的所述裂缝(2),直接进行步骤三;
步骤三、钻取注浆孔(3),所述注浆孔(3)沿着所述裂缝(2)走向分布,并安装注浆管(4);
步骤四、使用注水车(5)通过注水管道(6)向所述裂缝(2)进行注水,接着将注浆材料通过所述注浆管(4)注入到所述裂缝(2)内部,所述注浆材料为水性聚氨酯,以使所述注浆材料与水发生反应形成凝胶,对所述裂缝(2)进行填充修复;
步骤五、在修复完毕后,复检以确认修复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处置道路裂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采用三维探地雷(7)达对所述道路(1)进行无损检测,分析不同路面结构层的雷达图谱特征,在所述裂缝(2)处从道面顶面开始,分析所述裂缝(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涛郭运宏王晓靖唐华瑞闫然常驰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