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66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室、冷却室、电阻加热装置、支撑件、工件吊装装置以及工件输送轨道;加热室和冷却室依次悬空支撑在支撑件上,加热室侧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供工件出入的侧部开口和底部开口,侧部开口处设置有可活动的隔热件,电阻加热装置设置在加热室的内壁上;冷却室的两侧部和底部开放,冷却室内设置有喷淋头;工件吊装装置包括悬臂和夹持件,悬臂的一端连接在工件输送轨道上,另一端连接夹持件。采用局部加热保温,不需要将工件整体放入热处理装置中,有效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减低了能耗;保证了工件的受热均匀性与工件的加热保温时间的精准性,避免了传统的台车式回火炉工件堆叠在一起受热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类工件热处理
,涉及一种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许多行业中,长管类工件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而在实际工况中,很多情况只对管件的局部的力学性能要求高,而剩余部分仅供货状态就能满足力学要求。另外有许多的长管类工件是通过摩擦焊接两个不同材料钢为整体,比如石油行业与煤炭行业的钻杆接头和杆体焊接,而这时的焊缝需要回火处理,目的是为了降低加工硬度,提高塑性,消除残余应力。但是针对于长管类局部回火的热处理炉,实际生产中相适应的炉子较少。目前企业主要用台车式回火炉,同规格长管类工件以组为单位吊入回火炉中,炉内对流热循环对工件传递热能,但因组批式工件相互接触紧密,内部对流效果不佳,造成整批工件受热不均,堆叠的工件外圈与对流空气接触面积多,较早达到要求温度,这就造成部分工件保温时间过长;此外由于是在炉顶开口,吊具从炉顶伸入炉内,工件随吊具在炉内加热并运输到出口,导致密度小的热空气从炉顶处逸出,损失大量热能,节能环保不佳;在安全方面,吊装过程中人员会受到高温的辐射。另外国内外企业广泛使用中频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室(1)、冷却室(2)、电阻加热装置(3)、支撑件(4)、工件吊装装置(5)以及工件输送轨道(6);/n所述加热室(1)和冷却室(2)依次悬空支撑在支撑件(4)上,加热室(1)的侧部设置有供工件出入的侧部开口(101),所述侧部开口(101)处设置有可活动的隔热件(103),加热室(1)的底部设置有供工件(9)移动的底部开口(102);所述电阻加热装置(3)设置在加热室(1)的内壁上;/n所述冷却室(2)的两侧部和底部开放,冷却室(2)内设置有喷淋头(201);/n所述工件吊装装置(5)包括悬臂(501)和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件(502),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室(1)、冷却室(2)、电阻加热装置(3)、支撑件(4)、工件吊装装置(5)以及工件输送轨道(6);
所述加热室(1)和冷却室(2)依次悬空支撑在支撑件(4)上,加热室(1)的侧部设置有供工件出入的侧部开口(101),所述侧部开口(101)处设置有可活动的隔热件(103),加热室(1)的底部设置有供工件(9)移动的底部开口(102);所述电阻加热装置(3)设置在加热室(1)的内壁上;
所述冷却室(2)的两侧部和底部开放,冷却室(2)内设置有喷淋头(201);
所述工件吊装装置(5)包括悬臂(501)和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件(502),悬臂(501)的一端连接在工件输送轨道(6)上,悬臂(5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5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开口(102)处设置有可活动的挡板单元,每个挡板单元由两个沿底部开口(102)中心对称设置的挡板(104)组成,每个挡板(104)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在加热室(1)的底部,且能够绕所述销轴转动,挡板(104)另一端通过弹簧(105)连接在加热室(1)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4)上设置有一段外凸的弧形边(10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管类工件局部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103)为保温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东庄董萌萌温国栋李鹏田宏杰马晓琳鄢忠方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