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生产线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26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生产线及方法,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的传送部件一侧设有固定设置的导向板,另一侧面固定有至少一个壳体,壳体设有能够沿壳体轴线运动的导杆,导杆一端伸出壳体并穿过传送部件后与导向板接触,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挂钩,挂钩伸出至壳体外部,导杆与弹性件一端连接,弹性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导向板设有凹槽,凹槽用于设置在脱钩位置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能够实现闭环连续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生产线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生产线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挂件传送在现实应用中应用场所非常多,输送也灵活多样,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挂件传送多采用手工下件,或在挂钩上设置独立的驱动实现挂件脱钩与挂钩复位,结构相对复杂且不易形成连续性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形成闭环连续作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的传送部件一侧设有固定设置的导向板,另一侧面固定有至少一个壳体,壳体设有能够沿壳体轴线运动的导杆,导杆一端伸出壳体并穿过传送部件后与导向板接触,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挂钩,挂钩伸出至壳体外部,导杆与弹性件一端连接,弹性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导向板设有凹槽,凹槽用于设置在脱钩位置处。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传送机构采用皮带传送机构或链传送机构。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导杆端部转动连接有阻力减小件,所述阻力减小件与导向板接触。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导杆设置有挡块,壳体内侧面设置有挡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块和挡台固定连接,弹性件能够使得导杆始终与导向板保持接触。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壳体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的面积大于挂钩的截面面积,使得挂钩具有转动的空间。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凹槽采用梯形槽,具有底部槽面及设置在底部槽面两侧且与底部槽面呈钝角设置的侧部槽面。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底部槽面与传送部件的距离被配置为:导杆与底部槽面接触时,导杆与挂钩之间的夹角大于90°,导向板其他部位与传送部件的距离被配置为:导杆与导向板接触时,导杆与挂钩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与传送部件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安装有第一方面所述的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的工作方法:传送机构的传送部件带动壳体运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导杆始终贴合导向板,当运动至导向板的凹槽时,导杆沿壳体轴线方向运动,带动挂钩转动,使得挂钩上的物料脱落,当导杆重新运动至与导向板的非设置凹槽部位接触时,导杆和挂钩复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机构,通过导向板、凹槽、导杆及弹性件能够实现挂钩的自动脱钩和复位,无需手工下件,单个挂钩无需设置单独驱动,机构动力负荷低,结构简单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易实现,造价较低且经济效益较高。2.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机构,导向板能够对导杆的运动进行限位,实现了防止意外脱钩现象。3.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机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随传送带移动灵活性强,应用范围局限性小,同时能够通过设置传送带移动速度、导向板位置、挂钩位置实现节拍可控可调,且传送回路形成闭环时可实现连续作业。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B向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D向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E向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挂钩机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1.主动带轮,2.从动带轮,3.传送带,4.导向板,5.挂钩机构;4-1.底部槽面,4-2.侧部槽面;5-1.壳体,5-2.导杆,5-3.挡块,5-4.挡台,5-5.弹簧,5-6.传动轮,5-7.挂钩,5-8.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传统挂件传送多采用手工下件,或在挂钩上设置独立的驱动实现挂件脱钩与挂钩复位,结构相对复杂且不易形成连续性工作连,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机构。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实施例1中,如图1-图8所示,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机构,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采用现有的皮带传送机构,保证主动带轮1、从动带轮2和绕接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的传送带3,传送带作为传送机构的传送部件,呈环状设置,所述主动带轮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能够带动主动带轮的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的运动,所述动力机构可采用电机或其他能够输出转动运动的设备。所述传送带的内侧设置有导向板4,所述导向板与传送带的内侧面具有设定距离的间隙,导向板不会影响传送带的运动,所述导向板固定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导向板固定在外部支架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也可采用链传动机构或其他类型的传动机构,只要满足传送需求即可。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需要脱钩物料掉落的位置处,所述凹槽朝向远离传送带的方向凹陷。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采用梯形槽,所述凹槽具有底部槽面及对称设置在底部槽面4-1两侧的侧部槽面4-2,所述侧部槽面与底部槽面呈钝角设置,并利用圆弧面过渡。所述传送带的外侧面固定有多个挂钩机构5,优选的,传送带外侧面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有多个挂钩机构5,方便对挂钩机构进行更换和维护,所述挂钩机构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挂钩机构包括圆柱状结构的壳体5-1,所述壳体的顶端与传送带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的传送部件一侧设有固定设置的导向板,另一侧面固定有至少一个壳体,壳体设有能够沿壳体轴线运动的导杆,导杆一端伸出壳体并穿过传送部件后与导向板接触,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挂钩,挂钩伸出至壳体外部,导杆与弹性件一端连接,弹性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导向板设有凹槽,凹槽用于设置在脱钩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的传送部件一侧设有固定设置的导向板,另一侧面固定有至少一个壳体,壳体设有能够沿壳体轴线运动的导杆,导杆一端伸出壳体并穿过传送部件后与导向板接触,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挂钩,挂钩伸出至壳体外部,导杆与弹性件一端连接,弹性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导向板设有凹槽,凹槽用于设置在脱钩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采用皮带传送机构或链传送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端部连接有阻力减小件,所述阻力减小件与导向板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设置有挡块,壳体内侧面设置有挡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块和挡台固定连接,弹性件能够使得导杆始终与导向板保持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动脱钩与复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通孔,所述通孔的面积大于挂钩的截面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姣王杰唐照勇崔朔张良杰徐龙华秦凯强台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