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包括支架,在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桶体,在桶体的上端固有桶盖,在桶体与桶盖围合形成搅拌腔室,在搅拌腔室内转动装配有搅拌组件,在桶盖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电机,在桶盖上设置有用于导入基础油的进液管,以及导入添加剂的进料管,在桶体下端部设置有出料管;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部,搅拌轴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对接,搅拌部的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在搅拌轴的上端部套设固定有筒体,筒体与搅拌轴圆周侧面之间围合形成环形凹槽,在筒体上开设有通孔,进料管插入搅拌腔室内的一端伸入环形凹槽内;使添加剂分散加入基础油内,从而使基础油和添加剂混合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
本技术属于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摩擦磨损是材料破坏和机械设备报废的重要原因,润滑油主要用于机械零件之间的润滑,从而减少机械零件之间摩擦,延长摩擦磨损造成的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其中改性有机钼是一种重要减磨添加剂添加至基础油内。在添加剂加入基础油后需混合均匀。授权公告号为CN20871155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搅拌设备”,该设备包括桶体、搅拌组件、夹套、加热器;所述搅拌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平板叶片,两平板叶片通过连接杆与搅拌轴固定;所述平板叶片总体呈竖立的“S”形;所述连接杆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连接杆、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一端与平板叶片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杆一端与平板叶片下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平板叶片与上连接杆、下连接杆所在平面的夹角小于90°。然而在使用该搅拌设备时,添加剂从进水口进入桶体未及时分散,不利于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使添加剂分散加入基础油内,从而使基础油和添加剂混合更加均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桶体,在所述桶体的上端固有桶盖,在所述桶体与桶盖围合形成搅拌腔室,在所述搅拌腔室内转动装配有搅拌组件,在所述桶盖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组件转动的驱动电机,在所述桶盖上设置有用于导入基础油的进液管,以及导入添加剂的进料管,在所述桶体下端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部,所述搅拌轴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对接,所述搅拌部的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的上端部套设固定有筒体,筒体与所述搅拌轴圆周侧面之间围合形成环形凹槽,在所述筒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料管插入所述搅拌腔室内的一端伸入所述环形凹槽内。本技术的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的有益效果:进料管将添加剂导入环形凹槽内,添加剂在通孔的分散作用,加入搅拌腔室内的基础油内;筒体与搅拌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的同时,使筒体快速转动,使添加剂从通孔内流出时具有一定的离心力,有利于添加剂的进一步的分散加入。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与搅拌轴同轴设置,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所述环形凹槽的底板和侧壁上;所述通孔的数量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和侧壁上。有益效果:筒体与搅拌轴同轴设置,使筒体与搅拌轴的重心位于搅拌轴的轴线上,有利于筒体与搅拌轴的平衡转动;通过设置若干个通孔,通孔均匀分布在环形凹槽的底板和侧壁上,有利于添加剂的分散加入。进一步地,所述搅拌部包括搅拌横杆和搅拌竖杆,所述搅拌横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搅拌轴的圆周侧壁上,所述搅拌竖杆设置在所述搅拌横杆之间形成“井”字形结构。有益效果:将搅拌部设置成“井”字形结构,提高搅拌部的稳定性的同时,增大搅拌部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混合均匀。进一步地,在所述搅拌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条,所说挡条的一端与所述桶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条沿所述桶体的径向延伸。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挡条,用于阻挡被搅拌组件驱动转动的液体,从而制造局部紊流,有利于添加剂与基础油的混合均匀。进一步地,所述挡条的数量为若干个,沿所述桶体的周向和轴向均匀间隔布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挡条与所述横杆靠近所述挡条的一端交替间隔布置。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若干个挡条,增大对跟随搅拌组件转动的液体的阻碍,形成多处局部紊流,有利于添加剂与基础油的混合均匀。进一步地,在所述搅拌腔室的内底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搅拌轴下端插入的圆柱凹槽,所述搅拌轴与圆柱凹槽的侧面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搅拌轴的下端插接固定在所述轴承的内圈内,所述轴承的外圈的外侧面与所述圆柱凹槽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搅拌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圆柱凹槽与搅拌腔室的内底面转动连接,在不影响搅拌轴转动的同时,减少搅拌轴高速转动时的颤动或抖动。进一步地,在所述搅拌轴的下端部设置有铲刀,所述铲刀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铲刀的刀刃设置在迎合转动方向的一侧。有益效果:通过在搅拌轴的下端部设置铲刀,将聚集或粘连在搅拌腔室内底面上的添加剂或基础油搅起,有利于添加剂与基础油的混合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的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的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架,2-桶体,3-桶盖,4-搅拌腔室,5-驱动电机,6-支撑架,7-进液管,8-进料管,9-出料管,10-搅拌轴,11-筒体,12-通孔,13-环形凹槽,14-轴承,15-密封圈,16-铲刀,17-搅拌横杆,18-搅拌竖杆,19-挡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的实施例具体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支架1、桶体2、桶盖3、搅拌组件和驱动电机5。桶体2固定在支架1的上端;桶盖3固定在桶体2的上端,桶体2与桶盖3围合形成搅拌腔室4,搅拌组件转动装配在搅拌腔室4内。在桶盖3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组件转动的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通过支撑架6固定在桶盖3的上端面上,驱动电机5竖直布置,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搅拌组件对接固定。在桶盖3上设置有分别与搅拌腔室4连通的进液管7和进料管8;进液管7用于将基础油导入搅拌腔室4内,进料管8用于将添加剂导入搅拌腔室4内;在桶体下端部设置有出料管9。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10和搅拌部,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搅拌组件之间的对接固定具体为输出轴与搅拌轴10的上端对接固定。搅拌部的一端与搅拌轴10的圆周侧面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在搅拌轴10的上端部套设固定有筒体11,筒体11与搅拌轴10圆周侧面之间围合形成环形凹槽13,在筒体11上开设有通孔12,进料管8插入搅拌腔室4内的一端伸入环形凹槽13内。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1与搅拌轴10同轴设置,使筒体11与搅拌轴10的重心位于搅拌轴10的轴线上,有利于筒体11与搅拌轴10的平衡转动;通孔12分别开设在环形凹槽13的底板和侧壁上;通孔12的数量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和侧壁上,通孔12均匀分布在环形凹槽13的底板和侧壁上,有利于添加剂的分散加入。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只开设在环形凹槽的底板上,沿筒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搅拌腔室4的内底面上开设有供搅拌轴10下端插入的圆柱凹槽,搅拌轴10与圆柱凹槽的侧面之间通过轴承14连接;搅拌轴10的下端插接固定在轴承14的内圈内,轴承14的外圈的外侧面与圆柱凹槽固定连接;在轴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桶体,在所述桶体的上端固有桶盖,在所述桶体与桶盖围合形成搅拌腔室,在所述搅拌腔室内转动装配有搅拌组件,在所述桶盖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组件转动的驱动电机,在所述桶盖上设置有用于导入基础油的进液管,以及导入添加剂的进料管,在所述桶体下端部设置有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部,所述搅拌轴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对接,所述搅拌部的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的上端部套设固定有筒体,筒体与所述搅拌轴圆周侧面之间围合形成环形凹槽,在所述筒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料管插入所述搅拌腔室内的一端伸入所述环形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桶体,在所述桶体的上端固有桶盖,在所述桶体与桶盖围合形成搅拌腔室,在所述搅拌腔室内转动装配有搅拌组件,在所述桶盖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组件转动的驱动电机,在所述桶盖上设置有用于导入基础油的进液管,以及导入添加剂的进料管,在所述桶体下端部设置有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部,所述搅拌轴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对接,所述搅拌部的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的上端部套设固定有筒体,筒体与所述搅拌轴圆周侧面之间围合形成环形凹槽,在所述筒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料管插入所述搅拌腔室内的一端伸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搅拌轴同轴设置,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所述环形凹槽的底板和侧壁上;所述通孔的数量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和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钼基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包括搅拌横杆和搅拌竖杆,所述搅拌横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兰兴,牛海涛,张碧波,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申雨钼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