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包括池体、铰接设置在池体上方开口处的盖板以及设置在池体侧壁上的进污管,所述进污管与池体内部连通,所述池体底面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池体内部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污管下方的位置。本申请具有初步过滤河道内污水中含有的垃圾袋等大块杂质,提高后续污水净化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系统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近年来,随着城市中工业园区企业的更加,城市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城市的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河道经常受到污染,一些城市河道内的水已经严重污染,污水中含有大量各种生活垃圾以及杂质,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3741171U的中国使用新型专利于2014年7月30日公开了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气浮生化槽、投药装置、压力溶气装置、废渣收集装置,所述废渣收集装置位于所述气浮生化槽内,所述投药装置包括投药管道,所述压力溶气装置包括压力溶器管道,所述投药管道和所述压力溶器管道均位于所述气浮生化槽内。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在处理河道内的污水时,该污水处理系统容易受到河道内垃圾袋等各类杂质的影响,使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净化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河道污水中垃圾袋等各类杂质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铰接设置在池体上方开口处的盖板以及设置在池体侧壁上的进污管,所述进污管与池体内部连通,所述池体底面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池体内部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污管下方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池体内部设置的过滤网能够初步先对河道内污水中的垃圾袋等大块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对后续污水的净化处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截面呈V形,且所述过滤网的开口朝池体的上端设置,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上端相互远离,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且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池体内部相对两侧壁上的转轴、套设在转轴上且沿转轴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旋叶片以及驱动转轴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池体的外壁上,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池体的相对于伺服电机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污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呈V形的过滤网使污水中的杂质能够向过滤网的下端滑落,设置的排污装置,在使用时,启动伺服电机,在转轴和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使过滤网上的杂质能够从过滤网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最终从排污口排出池体外侧,防止杂质在过滤网上堆积,并且堵塞过滤网的网孔。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外壁上且位于排污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远离池体的一端朝下且远离池体的方向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网的上杂质从排污口排出时,会落入到导向板上,通过设置的导向板将杂质收集在收集箱内或者整齐的堆放在池体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池体内部底面上且位于过滤网下方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滤芯下端与池体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与滤芯内部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滤芯使经过过滤网过滤后的污水能够经过滤芯的净化过滤,过滤完的水从排水管排出,使经过过滤网过滤的污水能够进一步的被过滤净化,提高排水管排出水的纯净度。优选的,所述滤芯为双层结构,包括KDF滤层和活性炭滤层,所述KDF滤层包裹在活性炭滤层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KDF滤层能够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与酸根离子,提高水的活化程度,设置的活性炭滤层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物质,以及能够去除水中异味的功效。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进药斗,所述进药斗与池体内部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经过过滤网过滤后,进药斗内添加的污水处理药剂会流入到池体内部,污水处理药剂会与污水进行充分的反应混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优选的,所述滤芯和所述池体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与池体转动连接的搅拌轴以及固定连接在搅拌轴上的若干搅拌片,在池体外侧的底壁上设置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轴沿池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搅拌轴的下端穿出池体底面,若干搅拌轴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若干带轮之间套设有同时驱动带轮转动的皮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带轮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池体的底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搅拌装置能够使通过进药斗添加到池体内部的药剂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设置的带轮与皮带,能够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同时驱动若干个搅拌轴的转动,减少了驱动电机的数量,节约了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池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池体;11、盖板;12、支撑架;13、排污口;14、导向板;15、进药斗;2、进污管;3、排水管;4、过滤网;41、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排污装置;51、转轴;52、螺旋叶片;53、伺服电机;6、滤芯;61、KDF滤层;62、活性炭滤层;7、搅拌装置;71、搅拌轴;72、搅拌片;73、带轮;74、皮带;75、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呈矩形的池体1、铰接设置在池体1上端开口处的盖板11以及固定连接在池体1下端的支撑架12,池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污管2,进污管2与池体1内部连通,在池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水管3,排水管3与池体1内部连通,在池体1内部水平固定连接有过滤网4,过滤网4位于进污管2下方,在使用时,进污管2流入到池体1的污水通过过滤网4将污水中的杂质过滤到过滤网4上,当过滤网4上的杂质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盖板11将杂质从池体1内清理出来。参照图1和图2,过滤网4呈V形,包括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2,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2下端固定连接,上端相互远离,且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2上端和两端与池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在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2之间且靠近两者下端的位置设置有排污装置5,排污装置5包括转轴51、螺旋叶片52和伺服电机53,转轴51的两端与池体1内部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螺旋叶片52的长度方向与转轴51的长度方向相同,螺旋叶片52套设在转轴51上且与转轴51固定连接,伺服电机53固定连接在池体1的外侧壁上,且伺服电机53的输出轴与转轴5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池体1远离伺服电机53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污口13,设置的呈V形的过滤网4使污水中的杂质能够向过滤网4的下端滑落,设置的排污装置5,在使用时,启动伺服电机53,在转轴51和螺旋叶片52的作用下,使过滤网4上的杂质能够从过滤网4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最终从排污口13排出池体1外侧,防止杂质在过滤网4上堆积,并且堵塞过滤网4的网孔。在池体1的外壁上且位于排污口13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4,导向板14截面呈U形,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铰接设置在池体(1)上方开口处的盖板(11)以及设置在池体(1)侧壁上的进污管(2),所述进污管(2)与池体(1)内部连通,所述池体(1)底面设置有排水管(3),所述池体(1)内部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位于所述进污管(2)下方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铰接设置在池体(1)上方开口处的盖板(11)以及设置在池体(1)侧壁上的进污管(2),所述进污管(2)与池体(1)内部连通,所述池体(1)底面设置有排水管(3),所述池体(1)内部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位于所述进污管(2)下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4)的截面呈V形,且所述过滤网(4)的开口朝池体(1)的上端设置,所述过滤网(4)包括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2),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2)的上端相互远离,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2)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2)之间且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排污装置(5),所述排污装置(5)包括转动设置在池体(1)内部相对两侧壁上的转轴(51)、套设在转轴(51)上且沿转轴(51)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旋叶片(52)以及驱动转轴(51)转动的伺服电机(53),所述伺服电机(53)固定连接在池体(1)的外壁上,且所述伺服电机(53)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5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池体(1)的相对于伺服电机(53)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污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外壁上且位于排污口(13)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14),所述导向板(14)远离池体(1)的一端朝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玉,高敏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巨昌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