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91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分离效果好的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包括用于醇水分离的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加热醇水混合物的反应釜、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排放水蒸气的排气装置,所述分离塔包括与所述反应釜连通设置用于第一次醇水分离的内分离塔、套装于所述内分离塔外部用于第二次醇水分离的中分离塔、套装于所述中分离塔外部用于第三次醇水分离的外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外分离塔上用于排放液态醇的出液装置,所述内分离塔、所述外分离塔均与所述中分离塔连通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
本技术涉及醇水分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为了提高油墨的纯度和黏结性,需要将反应过程产生的水尽量排出。专利号为CN201721193799.6的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利用水与醇沸点的不同,通过外部反应釜温度控制使得气态醇水混合物蒸发到下分离塔、中分离塔以及上分离塔三层设计结构内以延长醇水混合物在分离塔的停留时间,确保分离后的液态醇能尽量回流至反应釜内。该机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一分离塔的上、中、下三层竖直结构设计,使其占用空间大,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其二反应釜流入分离塔分离后的液态醇又回流于反应釜内,不仅减小分离速度,而且弱化了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分离效果好的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包括用于醇水分离的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加热醇水混合物的反应釜、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排放水蒸气的排气装置,所述分离塔包括与所述反应釜连通设置用于第一次醇水分离的内分离塔、套装于所述内分离塔外部用于第二次醇水分离的中分离塔、套装于所述中分离塔外部用于第三次醇水分离的外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外分离塔上用于排放液态醇的出液装置,所述内分离塔、所述外分离塔均与所述中分离塔连通设置。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内分离塔上端面开设有用于排出经过第一次醇水分离后的汽态醇水混合物的中分离塔进汽孔,和/或,所述中分离塔下端面开设有用于排出经过第二次醇水分离后的汽态醇水混合物的外分离塔进汽孔。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内分离塔、所述中分离塔、所述外分离塔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汽态醇水混合物在塔内的停留时间的填料。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填料为不锈钢丝填料。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排气装置为排气管接头,所述排气管接头为透明排气管接头,和/或,所述出液装置为出液管接头,所述出液管接头为透明出液管接头。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中分离塔上设置有提高汽态醇水混合物分离效果的保温层。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外分离塔上设置有用于对外分离塔内的液态醇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清洗装置为连通设置于所述外分离塔上用于输送清洗液的清洗管接头。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内分离塔与所述反应釜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汽态醇水混合物进入所述内分离塔的控制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控制装置为阀门。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内分离塔、中分离塔以及外分离塔依次套装形成环环相扣的设计,使得带汽态和液态的水蒸气在塔内一定空间里充分增加了通过距离,使得液态醇能够充分与水蒸气分离,且占用空间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中分离塔以及外分离塔分别对应的第二、第三次分离的液态醇从出液管接头流出外部,提高了分离速度,且强化了分离效果。2、通过在内分离塔、中分离塔以及外分离塔内设有不锈钢丝填料,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并延长了汽态醇水混合物在塔内的通过距离,增加了汽态醇水混合物在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水蒸气与液态醇之间的分离效率。3、本技术通过在中分离塔的外环侧壁上设置保温层,保证水蒸气不易过快液化而降低醇水分离效率;4、本技术通过将排气管接头与出液管接头设置为透明管接头,便于观察醇水分离状态;5、本技术通过在外分离塔设置清洗装置,便于对分离塔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的A-A方向上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包括用于醇水分离的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加热醇水混合物的反应釜11,所述分离塔包括与所述反应釜11连通设置用于第一次醇水分离的内分离塔12、套装于所述内分离塔12外部用于第二次醇水分离的中分离塔13、套装于所述中分离塔13外部用于第三次醇水分离的外分离塔14,所述内分离塔12上端面开设有用于排出经过第一次醇水分离后的汽态醇水混合物的中分离塔进汽孔15,所述中分离塔13下端面开设有用于排出经过第二次醇水分离后的汽态醇水混合物的外分离塔进汽孔16,所述内分离塔12通过中分离塔进汽孔15与中分离塔13连通,所述中分离塔13通过外分离塔进汽孔16与外分离塔14连通,所述外分离塔14的顶端面设置有用于排放水蒸气的排气管接头17,所述排气管接头17与外分离塔14连通,所述外分离塔14的底端面设置有用于排放液态醇的出液管接头18,所述出液管接头18与外分离塔14连通。所述排气管接头17以及所述出液管接头18均为透明出液管接头,其具体可由铁氟龙、硅胶和石英其中的一种材质制成。所述内分离塔12,所述中分离塔13、所述外分离塔14上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汽态醇水混合物在塔内的停留时间的填料19,所述填料19为不锈钢丝填料。所述中分离塔13上设置有提高汽态醇水混合物分离效果的保温层20,所述保温层20可为岩棉板、膨胀聚苯板和硬质聚氨酯板中的一种。所述内分离塔12与所述反应釜11之间设置有进汽管21,所述进汽管2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汽态醇水混合物进入所述内分离塔12的阀门22。所述外分离塔14上设置有用于对塔内液态醇进行清洗的清洗管接头23,清洗管接头23用于输送清洗液,所述清洗管接头23与外分离塔14连通。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反应釜11内产生的热量将反应生成的水加热成汽态,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会夹杂带有大量的汽态和液态的醇,水的沸点为100℃,而醇的沸点接近200℃,反应釜11中带有汽态和液态醇的水蒸气先通过进汽管21进入到内分离塔12中,水蒸气需绕过内分离塔12的填料19,填料19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延长了汽态醇水混合物的实际通过距离,增加了汽态醇水混合物在塔内停留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完成第一次分离;经过内分离塔12内的填料19后会从内分离塔12上端面的中分离塔13进气孔排进中分离塔13内,当中分离塔13顶部充满水蒸气后,中分离塔13塔顶的水蒸气会经过中分离塔13的填料19排向中分离塔13塔底的方向,完成第二次分离;水蒸气从中分离塔13下端面开设的外分离塔14进气孔排出并进入到外分离塔14中,水蒸气上升经过外分离塔14的填料19最终分离后的水蒸气从外分离塔14上端面的排气管接头17排出至外部,分离后液化的醇从出管接头流出到外部液态醇收集罐中,完成分离。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包括用于醇水分离的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加热醇水混合物的反应釜、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排放水蒸气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塔包括与所述反应釜连通设置用于第一次醇水分离的内分离塔、套装于所述内分离塔外部用于第二次醇水分离的中分离塔、套装于所述中分离塔外部用于第三次醇水分离的外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外分离塔上用于排放液态醇的出液装置,所述内分离塔、所述外分离塔均与所述中分离塔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包括用于醇水分离的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加热醇水混合物的反应釜、连通设置于所述分离塔上用于排放水蒸气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塔包括与所述反应釜连通设置用于第一次醇水分离的内分离塔、套装于所述内分离塔外部用于第二次醇水分离的中分离塔、套装于所述中分离塔外部用于第三次醇水分离的外分离塔、连通设置于所述外分离塔上用于排放液态醇的出液装置,所述内分离塔、所述外分离塔均与所述中分离塔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离塔上端面开设有用于排出经过第一次醇水分离后的汽态醇水混合物的中分离塔进汽孔,和/或,所述中分离塔下端面开设有用于排出经过第二次醇水分离后的汽态醇水混合物的外分离塔进汽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离塔、所述中分离塔、所述外分离塔均设置有用于增加汽态醇水混合物在塔内的停留时间的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应釜醇水分离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健李红波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春达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