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83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包括食管施源导管和活动气囊,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是经鼻道进入食管的导管,所述活动气囊套在所述食管施源导管上,所述活动气囊能够沿所述食管施源导管移动调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外径较小的食管施源导管,从鼻腔进入食管、前端进入空肠使其保持在体内,可避免脱落,并改善进食返流。采用一段活动气囊,可沿食管施源导管移动调整放疗位置,仅在每次内照射时将活动气囊撑开,可显著提高患者耐受性,食管施源导管保留在体内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可使病变食管获得均匀的放疗照射,同时避免食管其它部分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
本技术属于放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
技术介绍
食管癌患者外照射根治性放疗后食管壁病灶残留或复发等局限于食管壁的肿瘤,需要腔内放疗。目前现有的腔内放疗施源器类型少,既往国内简易食管腔内施源器较细,不能使食管壁均匀受照,容易贴壁,造成欠量、超量问题,严重者出现食管穿孔;进口食管腔内施源器虽可提高受照均匀性和安全性,但施源器全程尺寸一致、直径较粗、质地也较硬,且需要从口腔进入食管,患者难以耐受,易出现严重呕吐、胃食管粘膜破裂损伤、颞下颌关节紊乱、下颌脱臼等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此外,现有的食管施源器均采用放管、照射、拔管的治疗方式,无法解决患者放疗期间因食管炎引起的进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的技术方案,改进食管腔内放疗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包括食管施源导管和活动气囊,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是经鼻道进入食管的导管,所述活动气囊套在所述食管施源导管上,所述活动气囊能够沿所述食管施源导管移动调整位置。更进一步,为了使食管施源导管保持在体内,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是前端经过食管和胃进入空肠的导管,所述食管施源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放疗放射源的接头。更进一步,为了使活动气囊固定在食管施源导管后的不易松动,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对应于食管部位的管段的外管壁为波纹形。更进一步,为了使食管施源导管保持在食管的中心位置,所述活动气囊的长度不大于150mm,所述活动气囊设有充气管。更进一步,为了保证活动气囊对食管施源导管定心效果,所述活动气囊包括多个互相连通的气囊段,每个气囊段的长度不大于50mm。更进一步,一种活动气囊的结构是,所述活动气囊是环形气囊,所述活动气囊的中心设有气囊套管,所述气囊套管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滑动配合。更进一步,为了方便活动气囊在食管施源导管上的移动和固定,所述气囊套管的两端伸出所述活动气囊,所述气囊套管的两端通过热缩管或弹性套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固定连接。更进一步,更为便捷的结构是,所述气囊套管是热缩管,所述气囊套管的两端伸出所述活动气囊。更进一步,另一种活动气囊的结构是,所述活动气囊是气囊套,所述气囊套的两端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滑动配合,所述气囊套的两端通过热缩管或弹性套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固定连接。更进一步,所述气囊套的两端设有直径凸出的密封环,所述气囊套的两端套有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套在所述密封环上,所述热缩管收缩后使所述与所述气囊套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套两端的端头设有保护环,所述保护环是直径凸出的保护环;所述热缩管收缩后,所述保护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热缩管的外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外径较小的食管施源导管,从鼻腔进入食管、前端进入空肠使其保持在体内,可避免脱落,并改善进食返流。采用一段活动气囊,可沿食管施源导管移动调整放疗位置,仅在每次内照射时将活动气囊撑开,可显著提高患者耐受性,食管施源导管保留在体内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可使病变食管获得均匀的放疗照射,同时避免食管其它部分的损伤。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食管施源导管和活动气囊组合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经鼻腔插入人体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进行放疗操作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采用热缩管作为气囊套管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采用多气囊段的活动气囊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采用气囊套的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采用气囊套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包括食管施源导管10和活动气囊20,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是经鼻道进入食管的导管,所述活动气囊套在所述食管施源导管上,所述活动气囊能够沿所述食管施源导管移动调整位置。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是前端11经过食管31和胃32进入空肠33的导管,所述食管施源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放疗放射源的接头12。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对应于食管部位的管段的外管壁为波纹形(如图2,A部所示)。所述活动气囊的长度L不大于150mm,所述活动气囊设有充气管21。如图7所示,所述活动气囊可以包括多个互相连通的气囊段,每个气囊段的长度L1不大于50mm。一种活动气囊的结构是,所述活动气囊是环形气囊,所述活动气囊的中心设有气囊套管22,所述气囊套管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滑动配合。所述气囊套管的两端伸出所述活动气囊,所述气囊套管的两端通过热缩管或弹性套23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气囊套管的另一种固定方式是,所述气囊套管本身是热缩管22A,所述气囊套管的两端伸出所述活动气囊。如图8、图9,另一种活动气囊的结构是,所述活动气囊是气囊套2A,所述气囊套的两端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滑动配合,所述气囊套的两端通过热缩管或弹性套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套的两端设有直径凸出的密封环24,所述气囊套的两端套有热缩管23,所述热缩管套在所述密封环上,所述热缩管收缩后使所述与所述气囊套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套两端的端头设有保护环25,所述保护环是直径凸出的保护环;所述热缩管收缩后,所述保护环的外径d大于所述热缩管的外径d1。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包括食管施源导管10和活动气囊20。食管施源导管10是经鼻道进入食管的导管,与目前医疗中使用的空肠营养管(或称鼻空肠营养管)相类似,食管施源导管是一支前端设有开孔的导管,其前端11可经过食管31和胃32插入空肠33,使食管施源导管能够保持在患者的体内。食管施源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放疗放射源的接头12。食管施源导管对应于食管部位的管段的外管壁为波纹形(如图2,A部所示),外管壁的波纹为浅波纹,波纹深度S为0.15mm,以避免食管施源导管在轴向产生弹性和伸缩。活动气囊20是充气后膨胀的气囊。活动气囊设有充气管21,通过充气管向活动气囊中充气。本实施例中,活动气囊是环形气囊,活动气囊的中心设有气囊套管22,气囊套管与食管施源导管滑动配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应尽量常用长度较短的活动气囊,活动气囊的总长度L不大于150mm即可满足对于食管的放射治疗。活动气囊在食管中支承食管施源导管10,使其保持在食管的中心位置。为了使活动气囊获得良好的支承效果,当活动气囊的总长度交大时(如大于50mm),活动气囊可以常用多个互相连通的气囊段26,每个气囊段的长度L1不大于50mm,气囊段之间可以常用连通管27连通,如图7所示。气囊套管的两端伸出活动气囊。气囊套管套在食管施源导管上,活动气囊能够沿食管施源导管移动调整位置。气囊套的两端可以通过热缩管或弹性套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气囊套管的两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食管施源导管和活动气囊,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是经鼻道进入食管的导管,所述活动气囊套在所述食管施源导管上,所述活动气囊能够沿所述食管施源导管移动调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食管施源导管和活动气囊,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是经鼻道进入食管的导管,所述活动气囊套在所述食管施源导管上,所述活动气囊能够沿所述食管施源导管移动调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是前端经过食管和胃进入空肠的导管,所述食管施源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放疗放射源的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管施源导管对应于食管部位的管段的外管壁为波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气囊的长度不大于150mm,所述活动气囊设有充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气囊包括多个互相连通的气囊段,每个气囊段的长度不大于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气囊鼻腔食管施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气囊是环形气囊,所述活动气囊的中心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俊芳张福泉邱杰胡克于浪刘巍吴晰李力赵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