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783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属于环境废弃物处理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包括收集箱、臭氧发生器和羟基发生器,其中收集箱内能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臭氧发生器与羟基发生器均连通至收集箱内,使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与羟基发生器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均能输至收集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快速、彻底、安全地消毒灭菌,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使得医疗废弃物(特别是病房、医疗室或床位处的医疗废弃物)被消毒处理后变为无传染性的生活垃圾,避免运输或后处理阶段的微生物污染风险。首次采用了“臭氧+羟基自由基+超声+红外”技术应用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消毒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环境废弃物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疗废弃物处理

技术介绍
医疗废物与一般生活垃圾的主要区别在于:医疗废物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和具有较强的腐殖性,容易传染人体和带来污染环境。因此医疗废弃物处理的首要任务是消毒灭活。当前的主要消毒技术有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微波消毒、辐照消毒等。(1)高压蒸汽灭菌法,属于物理方法,是利用过热蒸汽杀灭其中致病微生物的过程。它的灭菌效果主要取决于温度、蒸汽接触时间和蒸汽的穿透程度,但由于医疗废物的种类繁多且差异性大,因此有可能无法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处理过程中易产生有毒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废液,不能处理所有种类的医疗废物。(2)微波灭菌法主要依靠微波对水分的加热效应,一定频率和波长的微波作用,能将大部分微生物杀灭,但灭菌效果不稳定。如果废弃物中混有金属制品会干扰设备运行甚至破坏。(3)辐照消毒法范畴较广。目前最常见的方式是利用紫外线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但作用范围只限表面,无法进行深层次消毒。而采用放射性的钴源产生伽玛射线,可以穿透医疗废物,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但这类设施防护要求高、投资巨大(4000万以上),建设周期长(6-9个月),维护困难,有放射物泄漏风险,用于医疗废物处理的工程案例很少。(4)化学消毒法,在消毒和灭菌方面有着较长的历史和较广泛的应用。这类方法是将医疗废物与一定浓度的消毒药剂(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环氧乙烷)反应,并保证废物与消毒剂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在消毒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传染性病菌被杀灭或失活。但该方法消耗化学试剂,不可避免带来二次污染。臭氧(O3)作为一种前氧化剂,其氧化能力是含氯消毒剂的2倍,杀菌能力是含氯消毒剂的数百倍。臭氧作为气体可以渗透到物体内部,起到深层消毒,更加彻底;此外可以分解成氧气和氧自由基,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和残留物,已在医院较多用于病床的喷涂消毒,但大规模处理医疗废物的臭氧氧化设备产品还比较少。然而医疗废弃物处置形式并不乐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一般建设在地级行政区域,按照医疗废物焚烧和非焚烧处置方式,医疗废物处置率较低。通常医疗废物从医院收集转运后,由于未经消毒,只能送至有专业资质的工厂进行焚烧处理,无法利用普通垃圾焚烧厂的处理能力或进行填埋处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废弃物的处置效率,还带来微生物交叉污染风险。因此,对大量医疗废弃物进行快速、彻底、安全地消毒灭菌十分迫切。急需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深层消毒的设备,使得带有病菌的医疗废弃物在处理后,可以作为普通垃圾进行填埋或普通焚烧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主要解决医疗废弃物进行快速、彻底、安全地消毒灭菌,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使得医疗废弃物(特别是病房、医疗室或床位处的医疗废弃物)被消毒处理后变为无传染性的生活垃圾,避免运输或后处理阶段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包括收集箱、臭氧发生器和羟基发生器,其中收集箱内能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臭氧发生器与羟基发生器均连通至收集箱内,使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与羟基发生器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均能输至收集箱内。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在臭氧氧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处理设备化学反应过程的强化控制,增强反应气体渗透性,并在反应体系中利用羟基发生器产生更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其氧化电位2.8V,比臭氧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本专利中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羟基发生器产生羟基自由基,呈气雾状,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只要医疗废弃物之间有间隙,就能够渗透接触进行消毒;再在密闭的收集箱内使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可协同氧化有机物,相比传统的臭氧消毒,具有更强的细菌与病毒灭活能力,使其在工程上可以大批量处理医疗废物,保持99%以上的灭活能力,处理时间可以控制在20-60min范围内。使得本专利可用于病房医疗废物处理,解决医疗废弃物进行快速、彻底、安全地消毒灭菌,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使得医疗废弃物(特别是病房、医疗室或床位处的医疗废弃物)被消毒处理后变为无传染性的生活垃圾,避免运输或后处理阶段的微生物污染风险。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内设有收集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袋,所述收集袋与收集箱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使产生的臭氧与羟基自由基能从收集袋顶部进入收集袋内。基于现有的很多医疗废弃物收集箱或垃圾桶,都是需要使用到垃圾袋或收集袋的,因此在收集箱内放置收集袋,用于装医疗废弃物,收集袋与收集箱内壁之间的间隙,可使臭氧与羟基自由基从该间隙从收集袋的下部或底部向上输送,然后再从收集袋的顶部进入到收集袋中,此时的臭氧与羟基自由基飘扬在空气中,医疗废弃物之间有间隙就能渗透,因此对整个收集袋中的医疗废弃物进行细菌与病毒灭活;被消毒处理后变为无传染性的生活垃圾,避免运输或后处理阶段的微生物污染风险。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的下部设有储器箱,所述收集箱与储器箱相互连通,所述储器箱内设有臭氧发生器和羟基发生器,所述臭氧与羟基自由基能从储器箱输至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内顶部设有超声发生器。将装有臭氧发生器和羟基发生器的储器箱置于收集箱的下方,使产生的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在储器箱内混合且呈气雾状,气雾状的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向上飘扬,再进入到收集箱中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消毒,或者进入到收集袋中对收集袋中的医疗废弃物进行消毒。该结构一方面便于收集箱的密封,另外一方面也便于当臭氧发生器和羟基发生器损坏时的更换。另外气雾状的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可能在收集箱的内顶部凝聚在一起,因此在收集箱的内顶部设有超声发生器,发出的超声能使飘扬的臭氧与羟基自由基随超声的发生波动,从而阻止液滴凝聚,确保了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具有更强的穿透性,更能对渗透到底层的医疗废物与之结合进行消毒,从而使得消毒效果更加。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与储器箱的连接处采用不锈钢网板,所述不锈钢网板允许臭氧与羟基自由基通过;所述储器箱内设有风扇。采用不锈钢网板将收集箱与储器箱隔开,便于分区管理;所述不锈钢网板允许臭氧与羟基自由基通过,使得臭氧与羟基自由基能从储器箱经不锈钢网板,进入到收集箱内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在储器箱内设有风扇,可以更好的将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吹入到收集箱内,更利于对收集箱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地,所述储器箱内还设有储水池和雾化板,所述雾化板连通储水池,所述雾化板与羟基发生器配合设置。雾化板将储水池中的水进行雾化,而被雾化的水将与之配合的羟基发生器进行反应,其中羟基发生器可采用紫外羟基自由基发生器,紫外羟基自由基发生器可使空气中的水气产生羟基自由基,继而便于后续与臭氧协同配合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池上连接有水瓶,所述水瓶上设有排气阀。便于向储水池内补充足够的水,继而可持续生成羟基自由基(·OH)。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盖于箱体上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箱体内设有内筒,所述收集袋套于内筒内,所述内筒与箱体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将收集箱设置成为有翻盖的样式,便于日常医务工作的废弃物丢弃;且在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箱(100)、臭氧发生器(201)和羟基发生器(202),其中收集箱(100)内能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臭氧发生器(201)与羟基发生器(202)均连通至收集箱(100)内,使臭氧发生器(201)产生的臭氧、与羟基发生器(20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均能输至收集箱(10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箱(100)、臭氧发生器(201)和羟基发生器(202),其中收集箱(100)内能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臭氧发生器(201)与羟基发生器(202)均连通至收集箱(100)内,使臭氧发生器(201)产生的臭氧、与羟基发生器(20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均能输至收集箱(100)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00)内设有收集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袋(106),所述收集袋(106)与收集箱(100)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使产生的臭氧与羟基自由基能从收集袋(106)顶部进入收集袋(106)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00)的下部设有储器箱(103),所述收集箱(100)与储器箱(103)相互连通,所述储器箱(103)内设有臭氧发生器(201)和羟基发生器(202),所述臭氧与羟基自由基能从储器箱(103)输至收集箱(100);所述收集箱(100)的内顶部设有超声发生器(2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00)与储器箱(103)的连接处采用不锈钢网板(208),所述不锈钢网板(208)允许臭氧与羟基自由基通过;所述储器箱(103)内设有风扇(209)。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阳唐昶宇邵虹刘颖彘潘显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