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70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急诊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台板,所述台板的凹槽内侧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调节板,台板的底面设置有调节箱,通过调节箱调整调节板的转动角度,调节板的板面两侧沿边缘分别设置侧缘,通过侧缘对骨折处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医务人员现场急诊中,无法针对不同骨折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肢体固定方式,会影响患者身体治疗恢复的问题,本肢体固定装置的提出,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骨折实际情况,转动调节板至最佳的折弯角度后再对骨折处进行固定,骨折处位置固定,有利于后续治疗的进行,而装置调节方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急诊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中,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现场,以及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现场,股骨、胫骨等四肢长管状骨折是常见损伤。在急诊救治现场及时有效地固定患者骨折受伤部位,一方面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便于运输,另一方面,大大减少患者的二次损伤。在下肢骨折的损伤中,患者发生骨折后会由于肌肉牵拉往往存在短缩畸形等状态,此时需要立即对骨折出进行复位,由于部分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急诊中,医务人员无法在现场立即进行矫正,只能赶紧送往医院,但由于各个患者的骨折位置以及骨折程度不同,现有的设备无法针对不同病患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肢体固定方式,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患者患上创伤性骨关节炎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务人员现场急诊中,无法针对不同骨折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肢体固定方式,会影响患者身体治疗恢复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台板(1),所述台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9),支撑柱(9)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1)的台面一侧开设出凹槽(2),凹槽(2)为对称结构,凹槽(2)内侧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调节板(3),台板(1)的底面在两个所述调节板(3)的下方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调节箱(5),调节箱(5)与调节板(3)之间通过转轴(6)相连接,通过调节箱(5)调整调节板(3)的转动角度,调节板(3)的板面两侧沿边缘分别设置有侧缘(4),通过侧缘(4)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台板(1),所述台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9),支撑柱(9)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1)的台面一侧开设出凹槽(2),凹槽(2)为对称结构,凹槽(2)内侧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调节板(3),台板(1)的底面在两个所述调节板(3)的下方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调节箱(5),调节箱(5)与调节板(3)之间通过转轴(6)相连接,通过调节箱(5)调整调节板(3)的转动角度,调节板(3)的板面两侧沿边缘分别设置有侧缘(4),通过侧缘(4)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槽底两边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转台(7),转台(7)的台面上用于安装调节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5)的内部安装有棘轮(10),转轴(6)贯穿棘轮(10)的中心,转轴(6)竖向设置,转轴(6)的顶端向上延伸,转轴(6)的顶端通过轴承部件与所述转台(7)呈同心固定连接,转轴(6)的底端延伸至调节箱(5)的下方,转轴(6)的底端设置有转柄(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冬英丁小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