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其中,扫地机器人包括主机组件和尘盒组件,主机组件的侧部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尘盒组件安装于容置槽中,尘盒组件包括尘盒壳体、安装于尘盒壳体的一侧的第一凸起、以及安装于尘盒壳体另一侧的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一卡槽卡扣连接,第二凸起与第二卡槽卡扣连接,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可伸缩安装于尘盒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扫地机器人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可伸缩安装于尘盒壳体,便于尘盒组件与主机组件的拆装,将尘盒组件推进主机组件的过程中,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碰到阻挡时,可以缩回尘盒壳体内,无需使用较大的力气推挤尘盒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以及一种采用该扫地机器人的扫地机器人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包括主机组件和安装于主机组件的尘盒组件。现有扫地机器人,尘盒组件与主机组件的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扫地机器人,其便于尘盒组件与主机组件的拆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的侧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尘盒组件,所述尘盒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尘盒组件包括尘盒壳体、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的一侧的第一凸起、以及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另一侧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可伸缩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公开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充电设备和上述的扫地机器人,其中,所述充电设备设有供电触点,所述供电触点用于与所述接电触点接触供电。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公开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集尘站和上述的扫地机器人,所述集尘站用于排空所述扫地机器人收集的灰尘碎屑。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公开的扫地机器人,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可伸缩安装于尘盒壳体,这样,便于尘盒组件与主机组件的拆装,将尘盒组件推进主机组件的过程中,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碰到阻挡时,可以缩回尘盒壳体内,无需使用较大的力气推挤尘盒组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图1中尘盒组件顶部视角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主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尘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尘盒组件底部视角的爆炸示意图;图8是图7中挡片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侧视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C截面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图10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水箱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第五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第五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第六方面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第六方面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24是图23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5是本技术第七方面提供的集尘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技术第七方面提供的集尘站的爆炸示意图;图27是图26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10,所述扫地机器人10包括主机组件11和尘盒组件12,主机组件11的侧部设有容置槽101,尘盒组件12安装于容置槽101中。其中,尘盒组件12包括尘盒壳体121、接电触点122、第一转接触点123以及导线,接电触点122安装于尘盒壳体12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第一转接触点123与主机组件11电性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接电触点12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接触点123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将接电触点122设于尘盒壳体12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这样,配合扫地机器人使用的充电设备或者集尘站无需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电触点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电触点122远离主机组件11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通过设置两个接电触点122远离主机组件11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便于扫地机器人与充电设备的定位,可以提高扫地机器人自动回充的成功率。可以理解地,如果两个接电触点远离主机组件的表面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扫地机器人运行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时候,两个接电触点容易和充电设备上的供电触点发生错位,不利于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回充。当然,设置两个接电触点122远离主机组件11的表面在一个平面也是可以的。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接电触点122沿周向间隔设于尘盒壳体12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两个接电触点122远离主机组件11的表面均为平面或者弧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电触点122包括第一固定座1221和第一极片1222,第一固定座1221安装于尘盒壳体121的侧部,第一极片1222包括第一触点部1223和与第一触点部1223一侧连接的第一接电片1224,第一触点部1223设于第一固定座1221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第一接电片1224穿过第一固定座1221并延伸进尘盒壳体121中,导线的一端与第一接电片1224连接。优选地,第一触点部1223和第一接电片1224一体成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转接触点123包括第二固定座1231和第二极片1232,第二固定座1231安装于尘盒壳体121的侧部,第二极片1232包括第二触点部1233和与第二触点部1233一侧连接的第二接电片1234,第二触点部1233设于第二固定座1231朝向主机组件11的一侧,第二接电片1234穿过第二固定座1231并延伸进尘盒壳体121中,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二接电片1234连接。优选地,第二触点部1233和第二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的侧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n尘盒组件,所述尘盒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尘盒组件包括尘盒壳体、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的一侧的第一凸起、以及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另一侧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扣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可伸缩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的侧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
尘盒组件,所述尘盒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尘盒组件包括尘盒壳体、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的一侧的第一凸起、以及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另一侧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扣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可伸缩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固定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可伸缩安装于所述尘盒壳体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组件还包括滑块和弹性件,所述尘盒壳体包括朝向第二卡槽的第一侧壁、朝向远离所述主机组件一侧的第二侧壁、以及间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卡槽一侧的挡板,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弹性件弹性压缩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第二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一缺口并与所述滑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朝向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设有围壁,所述围壁穿设于所述第二缺口中,且所述第二缺口在所述第二凸起运动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围壁在所述第二凸起运动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张俊,程狮,
申请(专利权)人: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