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蒲恒专利>正文

一种剥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52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剥蒜器,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和压杆,所述底座包括筒形蒜槽和与蒜槽连接的下手柄,蒜槽内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轴,中心轴顶部构造成锥形的上凸锥,压杆包括对应于蒜槽上方的上盖和与上盖连接的上手柄,上盖面向蒜槽的一面中心设有下凸锥;当上手柄和下手柄捏合靠近时,蒜槽的上凸锥与上盖的下凸锥对应靠近,挤压蒜皮变形碎裂进而脱离蒜肉。另外,还可以在中心轴外周设多个螺旋叶片,在底座设驱动机构来通过传动杆与中心轴固定连接以带动螺旋叶片旋转,辅助蒜皮脱离蒜肉,更加快速地进行剥蒜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剥蒜器
本技术涉及家庭厨房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剥蒜器。
技术介绍
大蒜是日常餐食中常用的调料,特别是吃面条、水饺等面食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直接生吃。由于大蒜外面包裹多层蒜皮,手工剥起来一方面比较费力费时,另一方面手上也容易沾上大蒜的味道,吃完后需要洗手,比较麻烦。目前处理大蒜的工具主要是致力于将剥好的大蒜切碎成蒜泥,而对于前一步剥蒜方面并无多少研究,也缺乏相应的得力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剥蒜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剥蒜器,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和压杆,所述底座包括筒形蒜槽和与蒜槽连接的下手柄,蒜槽内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轴,中心轴顶部构造成锥形的上凸锥;压杆包括对应于蒜槽上方的上盖和与上盖连接的上手柄,上盖面向蒜槽的一面中心设有下凸锥;当上手柄和下手柄捏合靠近时,蒜槽的上凸锥与上盖的下凸锥对应靠近。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剥蒜器中,所述中心轴外周设有多个螺旋叶片;所述底座设有容置腔用于容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杆与中心轴固定连接以驱动上凸锥带动螺旋叶片旋转。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剥蒜器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盘式弹簧和罩扣在盘式弹簧外的桶状外套,桶状外套侧壁设有一开口,盘式弹簧内侧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外侧一端穿过开口连接一根拉线,桶状外套顶部中心与传动杆固定连接。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剥蒜器中,所述底座远离下手柄的一端设有通孔供拉线穿出,底座外部的拉线末端连接一个拉环。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剥蒜器中,螺旋叶片的两侧均带刀刃,所述螺旋叶片分为两层,上层设于中心轴靠近上凸锥的一端,下层设于传动杆顶端,传动杆为中空结构,内壁设有卡槽,中心轴外壁设有卡凸,中心轴能在传动杆内上下滑动并在设有卡槽的位置卡凸与卡槽卡扣固定。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剥蒜器中,所述蒜槽的材质为硅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剥蒜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将带皮大蒜直接放入蒜槽,上下手柄合拢后通过上盖的下凸锥与蒜槽内的上凸锥靠近,共同挤压大蒜,使得大蒜及蒜皮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形碎裂,即可与蒜肉分离。另外,当增置旋转叶片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叶片转动,还能够更加快速地使蒜皮和蒜肉充分分离。硅胶材料的蒜槽,能够在上盖下压过程中产生一定形变,避免蒜头过小导致下压不充分的情况,因此可以适用于任何尺寸大小的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剥蒜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剥蒜器的驱动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带有两层螺旋叶片的蒜槽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剥蒜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蒜槽,110、中心轴,111、上凸锥,112、螺旋叶片,12,下手柄,2、压杆,21、上盖,22、上手柄,212、下凸锥,3、驱动机构,31、盘式弹簧,32,桶状外套,33、拉线,34、拉环,35、传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解释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予以实施。实施例1请参考图1,为一种样式的剥蒜器,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1和压杆2。底座1包括容置腔(图中未示出),容置腔上方设有筒形蒜槽11,底座1远离容置腔和蒜槽11的一端还设有下手柄12,下手柄12与容置腔一体成型,容置腔在远离下手柄12的一端还设有通孔。蒜槽11为硅胶材质,蒜槽1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轴110,参见图3,中心轴110顶部构造有锥形的上凸锥111,中心轴110外周设有多个螺旋叶片112。结合参考图4,压杆2包括对应于蒜槽11上方的上盖21和与上盖21连接的上手柄22,上盖21面向蒜槽11的一面中心设有下凸锥212;当上手柄22和下手柄12捏合靠近时,蒜槽11的上凸锥111与上盖21的下凸锥212对应靠近。结合参见图2和图3,底座设有容置腔,用于容纳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桶状外套32和罩扣在桶状外套32内的盘式弹簧31,盘式弹簧由一根弹簧片从中心端不断螺旋盘绕至外端形成。桶状外套32侧壁设有一开口,盘式弹簧31内侧中心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外侧一端穿过开口连接一根拉线33,拉线33盘绕在桶状外套32外周,底座1远离下手柄12的一端设有通孔供拉线33穿出,底座1外部的拉线33末端连接一个拉环34。桶状外套32顶部中心与传动杆35固定连接。传动杆35又与中心轴110固定连接。驱动机构3通过拉线33向外拉伸,脱离桶状外套32,使得桶状外套32旋转。盘式弹簧31拉伸和自身弹力回缩作用来带动桶状外套32旋转,进而带动传动杆35、中心轴110、螺旋叶片112旋转。使用时,直接把带皮的大蒜放入蒜槽11,上手柄22与下手柄12合拢,此时上盖21及下凸锥212正对着蒜槽11及上凸锥111下压,蒜皮在压力作用下变形碎裂,与蒜肉分离。在合拢上下手柄12后,还可用手指勾住拉环34抽拉拉线33,向外拉拉线33时,桶状外套32朝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传动杆35、中心轴110带动螺旋叶片112朝该方向搅动,当拉力消失后,拉线33由于盘式弹簧自身的弹力作用又绕回到桶状外套外周,过程中又带动螺旋叶片112朝相反方向搅动,这样来回抽拉过程中,可以辅助蒜皮更加快速地脱离蒜肉,剥蒜操作更加容易。另外一个优选方案是,螺旋叶片112的两侧均带刀刃,所述螺旋叶片112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于中心轴110靠近上凸锥111的一端,下层设于传动杆35顶端,传动杆35为中空结构,内壁设有卡槽,中心轴110外壁设有卡凸,中心轴110能在传动杆35内上下滑动并在设有卡槽的位置卡凸与卡槽卡扣固定。在剥蒜皮时,中心轴110下滑至传动杆35顶部,用卡槽与卡凸扣合固定。中心轴110的上层螺旋叶片112与传动杆上35的下层螺旋叶片112贴合,主要搅动压裂脱离的蒜皮。当需要切蒜泥时,只需要将中心轴110向上提起,用卡槽与卡凸扣合固定。上层螺旋叶片112与下层螺旋叶片112分离,已经剥好的蒜肉放入蒜槽11以后,通过拉线33抽拉即可利用螺旋叶片112两侧的刀刃快速切碎蒜肉。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专利技术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剥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和压杆,所述底座包括筒形蒜槽和与蒜槽连接的下手柄,蒜槽内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轴,中心轴顶部构造成锥形的上凸锥;压杆包括对应于蒜槽上方的上盖和与上盖连接的上手柄,上盖面向蒜槽的一面中心设有下凸锥;当上手柄和下手柄捏合靠近时,蒜槽的上凸锥与上盖的下凸锥对应靠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剥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底座和压杆,所述底座包括筒形蒜槽和与蒜槽连接的下手柄,蒜槽内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轴,中心轴顶部构造成锥形的上凸锥;压杆包括对应于蒜槽上方的上盖和与上盖连接的上手柄,上盖面向蒜槽的一面中心设有下凸锥;当上手柄和下手柄捏合靠近时,蒜槽的上凸锥与上盖的下凸锥对应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外周设有多个螺旋叶片;所述底座设有容置腔用于容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杆与中心轴固定连接以驱动上凸锥带动螺旋叶片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盘式弹簧和罩扣在盘式弹簧外的桶状外套,桶状外套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蒲恒
申请(专利权)人:赵蒲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