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蒲恒专利>正文

一种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39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包括盒状的簸箕,簸箕前方设有垃圾收纳口,后方设有垃圾倾倒口,在簸箕前方垃圾收纳口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连接杆,U型连接杆一端连接扫把杆,另一端安装有棘轮,棘轮中心同轴向两侧延伸出刷杆,刷杆环绕固定有环形刷;所述棘轮单向转动带动环形刷将前方垃圾扫入垃圾收纳口。该棘轮扫把结构简单,通过只能前进滚动的棘轮带动环形刷就能将经过的垃圾全部扫入簸箕中,十分方便。另外对于床和沙发底部较为低的位置,可以把扫把杆放倒,将整个棘轮扫把深入到床底或沙发底进行清扫和垃圾收集。在收纳完垃圾以后,打开后盖即可从倾倒口倒出。由于扫把簸箕结合为一体,也不用担心收纳繁琐和占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簸箕的棘轮扫把
本技术涉及家用清扫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带簸箕的棘轮扫把。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家用清扫工具为简单的扫把和簸箕,在使用时需要一手持扫把清扫,另外一手持簸箕来收垃圾,二者相互配合。而且在收纳过程中也较为不方便,经常找不到簸箕或者找不到扫把。另外,对于床底、柜底等较低的位置,清扫也不方便,很难清扫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将二者进行结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带簸箕的棘轮扫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包括盒状的簸箕(1),簸箕(1)前方设有垃圾收纳口(2),后方设有垃圾倾倒口,在簸箕(1)前方垃圾收纳口(2)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连接杆(3),U型连接杆(3)一端连接扫把杆(8),另一端安装有棘轮(4),棘轮(4)中心同轴向两侧延伸出刷杆(5),刷杆(5)环绕固定有环形刷(6);所述棘轮(4)单向转动带动环形刷(6)将前方垃圾扫入垃圾收纳口(2)。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带簸箕的棘轮扫把中,所述U型连接杆(3)与簸箕(1)的连接方式为90度旋转范围的铰接。这样,U型连接杆可以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扫把杆进行90度范围的旋转,在扫床或者沙发底部的时候可以平直伸进去。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带簸箕的棘轮扫把中,所述簸箕(1)的顶面位于U型连接杆(3)连接处的位置纵向设有容纳扫把杆的凹槽(7)。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带簸箕的棘轮扫把中,所述凹槽(7)的深度与扫把杆(8)的横切面直径相当。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带簸箕的棘轮扫把中,所述凹槽(7)靠近棘轮的一侧端部设有弹力环(71),弹力环(71)为U型结构且两内边呈弹性凸起,扫把杆与簸箕(1)顶面垂直后能卡入弹力环(71)。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带簸箕的棘轮扫把中,所述垃圾倾倒口铰接有后盖,后盖与簸箕(1)通过卡扣的方式扣合在簸箕(1)上。当垃圾装满以后,只需要打开后盖就可以将垃圾倾倒出去,十分方便。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带簸箕的棘轮扫把中,所述垃圾倾倒口铰接有后盖,所述扫把杆(8)上设有控制套(81),控制套(81)通过穿于扫把杆内的拉绳与后盖连接,向上提控制套(81)后拉绳拉连接的后盖打开,松开后控制套下落至原位,后盖关闭。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带簸箕的棘轮扫把中,所述环形刷(6)的总长度大于等于垃圾收纳口(2)的长度,确保簸箕所触及的面积内垃圾都能被扫入簸箕中,且簸箕中的垃圾不会再次散落出来。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带簸箕的棘轮扫把中,所述簸箕(1)的顶面的前沿(也就是靠近棘轮(4)的一侧)长于簸箕(1)的底面的前沿,且顶面的前沿设有梳齿(11)。可以在清扫过程中把环形刷(6)上的垃圾刮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带簸箕的棘轮扫把,结构简单,只需要通过只能单向转动的棘轮带动环形刷,就能将经过的垃圾全部扫入簸箕中,不需要人工一下一下的清扫,十分方便。另外对于床和沙发底部较为低的位置,只需要将扫把杆卡入凹槽,就能将整个棘轮扫把深入到床底或沙发底进行清扫和垃圾收纳,不会造成灰尘和垃圾的散落,清扫较为彻底。在收纳完垃圾以后,打开后盖即可从倾倒口倒出。由于扫把簸箕结合为一体,扫把杆还可以容置在凹槽中,也不用担心收纳繁琐和占空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带簸箕的棘轮扫把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弹力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簸箕,11.梳齿,2.垃圾收纳口,3.U型连接杆,4.棘轮,41.棘齿,5.刷杆,6.环形刷,7.凹槽,71.弹力环,8.扫把杆,81.控制套,82.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解释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予以实施。实施例1请参考图1,为一种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包括盒状的簸箕1,簸箕1前面设有垃圾收纳口2,后面设有垃圾倾倒口,垃圾倾倒口铰接有后盖。在簸箕1前方垃圾收纳口2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连接杆3,U型连接杆3一端连接扫把杆8,另一端安装有棘轮4。U型连接杆由两个侧臂之间连接一个衡梁组成,横梁穿过扫把杆。U型连接杆3与簸箕1的连接方式为90度旋转范围的铰接。例如,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是,U型连接杆3的两个侧臂与簸箕连接处向外凸出成凸帽,簸箕上设置限定转动角度的卡槽,凸帽卡在卡槽内以后,凸帽可以在卡槽内限位限角度旋转,进而带动U型连接杆3连接的棘轮与簸箕1相对90度转动。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是,横梁连接侧臂的端部继续延长,与簸箕固定连接,使得横梁成为一个连接轴杆。U型连接杆3与棘轮4的一种连接方式可以是棘轮4容置在U型连接杆3的两个侧臂之间,U型连接杆3的两个侧臂末端分别设有通孔供刷杆5穿过,也就是通过刷杆贯穿U型连接杆3和棘轮4将二者连接且棘轮可以相对U型连接杆3转动。棘轮4为表面带有倒齿结构的滚轮,刷杆5穿过棘轮4的中心并与棘轮4相对固定,刷杆5表面环绕固定有环形刷6,环形刷6的总长度大于等于垃圾收纳口2的长度。簸箕1的凹槽7靠近棘轮4一侧的端部安装有棘齿41,棘齿41的齿尖搭在棘轮4的倒齿的上表面,当向前推动棘轮时,棘齿41的齿尖会因自身重力落入该倒齿的齿沟并沿着下一个倒齿的上表面滑动继续落入到该倒齿的齿沟,当棘轮想要后退时,齿尖与倒齿相互卡住,使得棘轮4只能单向转动,即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样可以在前进过程中带动环形刷6将前方垃圾扫入垃圾收纳口2。簸箕1的顶面位于U型连接杆3连接处的位置纵向设有容纳扫把杆的凹槽7。凹槽7的深度与扫把杆8的横切面直径相当。凹槽7靠近棘轮4的一侧端部设有弹力环71,参见图2,弹力环71为U型结构且两内边呈弹性凸起,扫把杆与簸箕顶面垂直后能卡入弹力环71。使用时,握住把手82,通过扫把杆8推动棘轮4向前滚动,带动环形刷6把前方的垃圾扫入垃圾收纳口2。当清扫沙发底部、床底部等位置时,将扫把杆8转动卡入凹槽7中并通过弹力环固定,使扫把杆最高处与凹槽7的最上方平齐,此时棘轮因其自身重力依然保持接触地面,这样就可以通过扫把杆将簸箕推到沙发或床底下进行清扫。清扫完毕撤出簸箕,打开簸箕后盖,把垃圾倒掉。扫把杆8上设有控制套81,控制套81通过穿于扫把杆内的拉绳与后盖连接,向上提控制套(81)后拉绳拉连接的后盖打开,松开后控制套下落至原位,后盖关闭,方便使用。或者也可以直接通过卡扣的方式来开关后盖。另外,簸箕1的顶面的前沿还可以设计得更长一些,长于簸箕1的底面的前沿,且在顶面的前沿设置梳齿11,可以把环形刷6上的垃圾刮掉。收纳时,用弹力环将扫把杆固定在凹槽内,可以减少收纳空间。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专利技术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状的簸箕(1),簸箕(1)前方设有垃圾收纳口(2),后方设有垃圾倾倒口,在簸箕(1)前方垃圾收纳口(2)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连接杆(3),U型连接杆(3)一端连接扫把杆(8),另一端安装有棘轮(4),棘轮(4)中心同轴向两侧延伸出刷杆(5),刷杆(5)环绕固定有环形刷(6);所述棘轮(4)单向转动带动环形刷(6)将前方垃圾扫入垃圾收纳口(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状的簸箕(1),簸箕(1)前方设有垃圾收纳口(2),后方设有垃圾倾倒口,在簸箕(1)前方垃圾收纳口(2)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连接杆(3),U型连接杆(3)一端连接扫把杆(8),另一端安装有棘轮(4),棘轮(4)中心同轴向两侧延伸出刷杆(5),刷杆(5)环绕固定有环形刷(6);所述棘轮(4)单向转动带动环形刷(6)将前方垃圾扫入垃圾收纳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连接杆(3)与簸箕(1)的连接方式为90度旋转范围的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1)的顶面位于U型连接杆(3)连接处的位置纵向设有容纳扫把杆的凹槽(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簸箕的棘轮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的深度与扫把杆(8)的横切面直径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簸箕的棘轮扫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蒲恒
申请(专利权)人:赵蒲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