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减运算对错结果自检装置,属于正常教学以外的辅助用具。特别适用于初学加减运算的幼儿园及学龄前儿童、小学一年级学生。该装置可在完成运算后自行操作、自行检查对错。它由经同心轴相连,彼此叠合、转动,并依次加大半径,且分别称为被加(减)数区、加数区、减数区、和差区的上、中、下三层转盘所组成。其特点是并不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提供包括正确答案在内的得数范围,由使用者自己来进行检查。通过使用,增强学习兴趣,熟练运算过程,提高运算准确性,养成从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可减轻家长负担。(*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减运算结果自行检查装置。特别是一种在运算结束后,由自己进行检查运算结果正确与否的辅助用具。适用于初学加减运算的幼儿园及学龄前儿童,小学一年级学生。加减运算是每一个孩子在认识数字后,开始学习算术,所最早接触、面临、和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作为基础的基础,要求尽快掌握。这一学习过程,虽不难,但对于刚开始接触学习,尚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来说,常因生理、心理原因,而存在一定难度,如运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准确,不熟练。作为一种强化手段,老师除了上课讲授,还为此专门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和练习,以强化课堂效果,并要求家长在课外予以配合、检查。这样做,确实体现老师对孩子的负责。而由此却也产生一些问题,首先给家长增添工作量,其次,是使孩子从开始学习,就养成依赖,而不是独立地去解决问题。这种依赖性一旦养成,即可成为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成长,起到消极影响。通过使用电脑、计算器虽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且符合时代要求,却恰恰忽视了孩子在开始正规学习初期,所必须经历的,学会自己用脑进行运算,这一必不可少的锻炼过程。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加减运算结果进行自检的装置。特别是不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给出包含正确答案在内的数值范围,通过自己检查对错;以减轻家长负担,锻炼从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习兴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经同心轴相连,彼此叠合、转动,并依次加大半径,且分别称为被加(减)数区、加数区、减数区、和差区的上、中、下三层转盘所组成。所述上层转盘为一扇形盘,沿扇形的周边,按供加减的数值作相应等分,并称之为被加(减)数区;所述中层转盘为一圆盘,设有以上层扇形所对应角度与半圆相减所得的余角为夹角、以轴心为圆心、并延伸至与下层直径相等、呈X字型的标尺区,该标尺区将中层圆盘分为对称且与上层扇形所对应角度相等一致的两个扇形区,并沿该扇形的周边,按供加减的数值作相应等分,并分别称之为加数区、减数区;所述下层转盘也为一圆盘,在与中层圆盘相叠合所余的圆环内,沿径向作至少一等分,并形成相应的环带,环带内设由不同颜色标记的、大小不一的和差区,及各和差区之间大小不一的分界区。所述上层转盘也可为为半圆盘,此时所述中层转盘上所设标尺区则呈一字型,该标尺区将中层圆盘分为对称且与上层半圆相等一致的两个半圆。所述同心轴的轴身的断面为圆所内接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或多边形,或由该圆上至少两点相连的弦与该弦切割圆后的任一圆弧所组成的形状,中层转盘中心孔的形状与轴身的断面相一致,上层、下层转盘中心孔则为内接轴身断面的圆孔;所述上层、中层转盘周边所作相应等分处设有点状、或直线形突起,以方便运算时数值的彼此对准;所述下层转盘的得数分界区设有长方形突起;所述上层转盘设有以轴心为圆心、沿转盘的两边延长至与中层半径相等、且透明的、以方便使用时转动的标尺环。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1-2.2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1-3.3本技术同心轴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同心轴,2上层转盘,3中层转盘,4下层转盘,5被加(减)区,6加数区,7减数区,8和差区,9分界区,10标尺区,11点状突起。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使用作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同心轴的轴身断面形状由弦与圆弧所组成,轴身经螺纹固定,中层转盘中心孔的形状因与轴身断面相一致,而被轴身固定,上层、下层转盘的中心圆孔与轴身相连,并可转动。附图提供的是0-12之间的加减运算。上层转盘既为被加数区、又为被减数区;中层转盘分为大小相等、对称的加数区(标有“+”号)、减数区(标有“-”号),标尺区为X字型;下层转盘的圆环沿径向作三等分,而形成三条环带,在环带内的和差区内,为以示区分,和的得数前加有“+”号,差的得数前则加有“-”号。上、中层转盘的周边等分处设有点状突起。本技术的使用分两部分1特殊位置的自检当上层转盘的被加数区与中层转盘加数区重叠,即为被加数与加数之和等于12;当上层转盘的被减数区与中层转盘减数区重叠,即为被减数与减数之差等于0。2一般位置的自检首先,分别在被加数区、加数区或被减数区、减数区内,将被加数、加数,或被减数,减数互相对应,即使相应上层、中层转盘所设的点状突起对准,可形成以轴心为圆心,分别以上层转盘扇形的一边与中层转盘标尺区的一边为两边的夹角,夹角正对中层转盘的加数区或减数区,否则为错误;此时上、中层转盘相对固定,转动下层转盘至该夹角的两边延长线对准下层转盘内相应和差区两侧设有长方形的分界区,和差区内即给出包括正确得数在内的数值范围。不论特殊位置的自检,还是一般位置的自检,当上、中层转盘的数值相对应,除给出所需自检的加减运算,还均给出12以内得数一致的所有加减运算。如附图2.1-2.2分别给出的是本技术加法1+9、减法2-0,运算后用于自检时的状态,也同时给出了12以内2+8、3+7、4+6、5+5、6+4、7+3、8+2、9+1,及3-1、4-2、5-3、6-4、7-5、8-6、9-7、10-8、11-9、12-10得数均为10或2的所有加减运算。如1+9=10,对应的自检范围是+14、10,-2,正确答案是10;如2-0=2,对应的自检范围是+14、10,-2,正确答案是2。使用者按照上述步骤即可完成自检过程。依照上述原理,还可相应扩大供加减运算的数值范围,从而设计出相应的自检装置,如0-12、10-20、0-20以内的加减运算等等。因为上层转盘的扇形所对应角度与标尺区的夹角之和为半圆,所以当改变二者之一,可相应改变下层转盘内和差区所在环形带的多少,如扇形夹角增大,环形带增多;扇形夹角减小,环形带减少。如不改变扇形夹角,而将上、中层转盘周边的等分间隔加大或缩小,也可导致环形带的增多或减少。另外,每当选定一加减运算,本技术还可同时给出该运算结果的多种选择组合,这将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兴趣,和锻炼动脑筋的能力。本技术基于从小锻炼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虑,除目前教师、家长从主观上已经给予的要求以外,特别是从客观上提供一种可行的辅助用具和实际操作的手段,因此,装置本身结构设计简单,价格低廉,强调特定阶段(幼儿园、学龄前、小学一年级)的实用性,并兼有游戏性,以提高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的兴趣。针对一些孩子和学生图省事、不愿意动脑筋,从一开始就通过电子计算器或电脑直接运算出结果,本技术因不能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作为一种正常教学以外的辅助用具,可在幼儿园、教室、家庭;单独或互相一起练习使用,并减轻家长负担。权利要求1一种加减运算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经同心轴相连,彼此叠合、转动,并依次加大半径,且分别称为被加(减)数区、加数区、减数区、和差区的上、中、下三层转盘所组成;所述上层转盘为一扇形盘,沿扇形的周边,按供加减的数值作相应等分,并称之为被加(减)数区;所述中层转盘为一圆盘,设有以上层扇形所对应角度与半圆相减所得的余角为夹角、以轴心为圆心、并延伸至与下层直径相等、呈X字型的标尺区,该标尺区将中层圆盘分为对称且与上层扇形所对应角度相等一致的两个扇形区,并沿该扇形的周边,按供加减的数值作相应等分,并分别称之为加数区、减数区;所述下层转盘也为一圆盘,在与中层圆盘相叠合所余的圆环内,沿径向作至少一等分,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减运算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经同心轴相连,彼此叠合、转动,并依次加大半径,且分别称为被加(减)数区、加数区、减数区、和差区的上、中、下三层转盘所组成;所述上层转盘为一扇形盘,沿扇形的周边,按供加减的数值作相应等分,并称之为被加( 减)数区;所述中层转盘为一圆盘,设有以上层扇形所对应角度与半圆相减所得的余角为夹角、以轴心为圆心、并延伸至与下层直径相等、呈X字型的标尺区,该标尺区将中层圆盘分为对称且与上层扇形所对应角度相等一致的两个扇形区,并沿该扇形的周边,按供加减 的数值作相应等分,并分别称之为加数区、减数区;所述下层转盘也为一圆盘,在与中层圆盘相叠合所余的圆环内,沿径向作至少一等分,并形成相应的环带,环带内设由不同颜色标记的、大小不一的和差区,及各和差区之间大小不一的分界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