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547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取质量比为3:2:2:1的麻黄、桂枝、燀苦杏仁和灸甘草加水煎煮提取2‑3次,煎煮时间为0.5‑2h,之后将收集的滤液合并后在55‑75℃条件下浓缩,然后加入辅料进行干燥后得到麻黄汤干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麻黄汤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以得到麻黄汤干粉的最佳制备工艺。该工艺稳定,干膏收率及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基本稳定,可指导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提取
,尤其涉及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麻黄汤主要为汤剂,使用上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便于辨证施治,加减化裁,但其口感差,携带不方便,病人难以接受。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麻黄汤制备成丸剂或片剂,但丸剂、片剂等剂型,吸收相对较差、见效慢,难以适应急症的应用,且患者对此剂型的依从性比较差。中药干粉是在中药汤剂和干糖浆剂等剂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既保留了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服用量大、口感差、易霉败变质等缺点,以及丸剂、片剂吸收差、见效慢之不足,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适宜制剂。现有的麻黄汤提取加水量、提取时间、浓缩温度等设计不合理,没有探索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无法兼顾成本及工艺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目的是优化工艺条件,提高制备工艺的稳定性,进而便于指导规模化生产。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取质量比为3:2:2:1的麻黄、桂枝、燀苦杏仁和灸甘草加水煎煮提取2-3次,煎煮时间为0.5-2h,之后将收集的滤液合并后在55-75℃条件下浓缩,然后加入辅料进行干燥后得到麻黄汤干粉。优选的,所述煎煮提取的次数为两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2h,过滤后收集滤液一,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h,过滤后收集滤液二,之后合并滤液一和滤液二。优选的,第一次加水煎煮前浸泡30min。此时浸膏得率相对最高,延长浸泡时间并不能使浸膏得率及含量增加。优选的,所述浓缩的温度为75℃。采用75℃浓缩时间远低于55℃、65℃,从能源消耗方面考虑,选取75℃浓缩较好,且干膏得率相对较高。所述辅料为糊精、玉米淀粉或乳糖,辅料的添加量为总量的5-15%。优选的,所述辅料为糊精,糊精的添加量为总量的10%。优选的,所述干燥的方式为喷雾干燥。更优选的,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60℃。所述喷雾干燥的进料速度为25转/分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燥的进料速度为25转/分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麻黄汤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以得到麻黄汤干粉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对不同提取加水量、煎煮时间、浓缩温度、辅料的选择及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方式以及进料速度的优化设计,并测定桂术甘汤干膏得率和甘草酸转移率,以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干膏收率及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基本稳定,可指导规模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取质量比为3:2:2:1的麻黄、桂枝、燀苦杏仁和灸甘草加水煎煮提取2-3次,煎煮时间为0.5-2h,之后将收集的滤液合并后在55-75℃条件下浓缩,然后加入辅料进行干燥后得到麻黄汤干粉。下面通过对上述制备方法中不同提取加水量、煎煮时间、浓缩温度、辅料的选择及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方式以及进料速度的优化设计,以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一、水提工艺条件的优选根据预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工艺条件。选择浸泡时间(A)、加水量(B)、提取时间(C)作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所选因素水平见表1。表1水提工艺优选因素水平表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107.8g(麻黄41.4g、桂枝27.6g、燀苦杏仁25g、炙甘草13.8g),共9份,至2000ml烧杯中,按L9(34)正交试验表方案进行提取,提取液滤过(200目纱布),合并滤液,测量体积,备用。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及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麻黄汤干膏得率测定方法精密量取定容后溶液25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锅上蒸干,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称量,计算即得。计算公式:干膏得率=(干燥后浸膏与蒸发皿重量-蒸发皿重量)×(滤液定容体积/吸取滤液体积)/饮片重量×100%麻黄汤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及转移率计算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5:9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4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层液1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过0.45um滤膜,取续滤液,即得。检测方法:供试品和对照品分别进样10μl,测定。注:麻黄汤样品中麻黄41.4g,饮片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6.51%(麻黄批号为:190501),即麻黄药材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为2695.14mg。计算公式:转移率=样品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100%实验结果:正交设计中共有9次试验,分别计算出干膏得率及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转移率,根据公式计算出综合评分。结果见表2。分别计算麻黄汤干膏得率和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转移率,并计算综合评分。表2水提工艺正交试验设计表表2-1:样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结果表表2-2:样品干膏得率测定结果表结果分析:分析数据计算离差平方和、自由度、方差以及F值如表5所示。表3方差分析结果注:F0.01(2,2)=99,F0.05(2,2)=19,F0.10(2,2)=9.0试验结论:由正交设计结果表2,表3可知,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D列为误差列),结果如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D列为误差列),结果如下:因素B(加水量)为主要因素,并以水平B1(加水量12倍,10倍)为最好,但B2因素与B1因素差异性不大,综合规模化生产能耗考虑,从水量增加,能耗同时增加;从能源消耗角度选取因素B2(加水量为10倍,8倍)为宜;因素C(煎煮时间)为次要因素,并以水平C1(煎煮时间为2h,2h)为最好;但C2因素与C1因素差异性不大,综合规模化生产能耗考虑,从煎煮时间增加,能耗同时增加;从能源消耗角度选取因素C2(煎煮时间为2h,1h)为宜;因素A(浸泡时间)为次要因素,以水平A2(浸泡时间)为最好,规模化生产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是取质量比为3:2:2:1的麻黄、桂枝、燀苦杏仁和灸甘草加水煎煮提取2-3次,煎煮时间为0.5-2h,之后将收集的滤液合并后在55-75℃条件下浓缩,然后加入辅料进行干燥后得到麻黄汤干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是取质量比为3:2:2:1的麻黄、桂枝、燀苦杏仁和灸甘草加水煎煮提取2-3次,煎煮时间为0.5-2h,之后将收集的滤液合并后在55-75℃条件下浓缩,然后加入辅料进行干燥后得到麻黄汤干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黄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提取的次数为两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2h,过滤后收集滤液一,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h,过滤后收集滤液二,之后合并滤液一和滤液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黄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加水煎煮前浸泡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黄汤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述金费翔肖功定陈洁张夏婷欧阳习叶何承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新林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