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46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搁脚架、第二搁脚架、固定在第一搁脚架两侧的下导轨和固定在第二搁脚架两侧的上导轨,所述的下导轨对上导轨起到滑动支撑作用,使所述上导轨能够相对于该下导轨前后移动;所述的上导轨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燕尾槽或者下导轨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燕尾槽,相对应的,所述的下导轨或上导轨上具有与所述燕尾槽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部,所述的第二搁脚架在上导轨的作用下沿下第二搁脚架上的下导轨前后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将导轨之间的滑槽设置为燕尾槽结构,使得第二搁脚架在滑动时,上、下导轨之间受力为正压力,且能够增大受力面积,使导轨更加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休闲座椅是家居办公里必备的家具之一,人们在长时间的休息放松时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椅子上办公的,长时间坐着很容易导致身体疲劳,而解决疲劳最直接的就是伏案休息,伏案休息的姿势对颈椎和腰椎等有一定的伤害,长期如此将严重影响人体的身体。故而躺着休闲椅上休息就成了人们的首选,但是在躺在休闲椅上时,人们的脚却没有合适的位置进行放置,使得人们躺在椅子上不是很舒服。所以越来越多的座椅在下方设计一种座椅搁脚架,座椅搁脚架能够使腿部伸平,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座椅搁脚架通常折叠于坐框下方,当需要使用时,从坐框下方翻转展开;通常座椅往往希望把座椅搁脚架设计的足够长,能够使人体将脚全部搁上去,让人体感到更舒适;但是由于座椅搁脚架是折叠于坐框下方,所以座椅搁脚架的长度受到坐框高度的限制,因此搁脚架不能设计较长,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多个搁脚架,搁脚架之间设置伸缩滑动装置,从而使搁脚架之间通过滑动展开达到足够的长度要求,但往往搁脚架之间的滑动装置采用的是传统的抽屉式导轨,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加工成本较高;且搁脚架滑动过程中导轨主要受力为切向力,经常使用,容易损坏导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该滑动支撑装置通过在上导轨上设置燕尾槽与下导轨滑动之间滑动配合,使得在滑动过程中导轨之间主要受到的是正压力,不易损坏,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搁脚架、第二搁脚架、固定在第一搁脚架两侧的下导轨和固定在第二搁脚架两侧的上导轨,所述的下导轨对上导轨起到滑动支撑作用,使所述上导轨能够相对于该下导轨前后移动;所述的上导轨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燕尾槽或者下导轨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燕尾槽,相对应的,所述的下导轨或上导轨上具有与所述燕尾槽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部,所述的第二搁脚架在上导轨的作用下沿下第二搁脚架上的下导轨前后滑动。本技术的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将导轨之间的滑槽设置为燕尾槽结构,使得第二搁脚架在滑动时,上、下导轨之间受力为正压力,且能够增大受力面积,使导轨更加耐用。作为优选,所述的燕尾槽设置在上导轨上,所述的上导轨包括对合在一起的左、右导向块,左、右导向块对合后内部包围的部分形成所述的燕尾槽。设置左、右导向块,使得滑动时受力分散更均匀。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右导向块插接配合,所述的左、右导向块插接配合后连接固定在第二搁脚架的下表面上。通过插接方式配合,减少螺丝的使用且节省螺丝安装时间。作为优选,所述上导轨具有插销与插孔,所述插销设置在左、右导向块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的插孔设置在左、右导向块的另一个上。采用插销、插孔的插接方式,安装方便,连接更为快捷迅速。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右导向块顶部设有向上突出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通过螺丝连接固定在第二搁脚架上。左、右导向块上端与第二搁脚架连接,滑动时受到正上方的压力,使受力更集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搁脚架的两侧上各设有一对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板,上导轨夹持在所述支撑立板之间。通过所述的支撑立板提供给左、右导向块的横向支撑力,使滑动时更稳定。作为优选,沿滑动支撑部向下延伸出安装立板,所述的下导轨通过安装立板与第一搁脚架连接固定。作为优选,沿滑动支撑部向下延伸出两块间隔相对的安装立板,所述的两块安装立板之间形成一卡槽,第一搁脚架的两侧各设有一连接立板,所述的连接立板嵌入在所述的卡槽内,且连接立板与安装立板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螺丝连接固定。设置两块安装立板与连接立板连接切入式连接,设置横向连接螺丝,只起到连接固定作用,减小承受压力;使得下导轨与第一搁脚架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受力滑动时更平稳。作为优选,所述的上、下导轨均为塑料材质,所述的连接立板为钣金件。上、下导轨采用塑料件,能够节省加工成本且易更换;连接立板为钣金件能够提高连接处的强度且经济实惠。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与传统的抽屉导轨不同,通过将所述的上导轨的滑槽设置为燕尾槽结构,在下导轨上设置相应的转动支撑部,使得在上、下导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导轨之间更多受到正压力,减小了传统的切向力的受力方式,相对不易损坏导轨,使用寿命更长;上导轨与第二搁脚架连接处设有支撑立板,下导轨设有安装立板与第一搁脚架上的连接立板嵌入连接,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上、下导轨滑动时受力更稳定;并且上、下采用塑料材质,能够节省加工成本且易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搁脚滑动支撑装置的顶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搁脚滑动支撑装置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各组件未组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上、下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左、右导向块与下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为:第一搁脚架1;第二搁脚架2;下导轨3;上导轨4;燕尾槽5;左导向块6;右导向块7;插销8;插柱9;插孔9a;安装位10;螺纹孔11;通孔12;支撑立板13;滑动支撑部14;滑动平面15;斜面16;安装立板17;卡槽18;连接立板1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搁脚架1、第二搁脚架2、固定在第一搁脚架1两侧的下导轨3和固定在第二搁脚架2两侧的上导轨4。如图2-5所示,所述的上导轨4连接固定在第二搁脚架2的下表面上,所述的上导轨4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燕尾槽5,上导轨4包括两个对合在一起的左、右导向块6、7,所述的左、右导向块6、7通过插接的方式对合,具体是指:所述的右导向块7的顶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插销8,在所述的左导向块6上对应设有横向设置的插柱9,在所述的插柱上设有插孔9a,安装时,将所述的插销8插入插孔9a内,使左、右导向块6、7对合在一起,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能够快速找位安装,减少螺丝的使用;左、右导向块6、7对合后内部包围的部分即形成所述的燕尾槽5。如图1-4所示,左、右导向块6、7对合好后,连接固定在第二搁脚架2的下表面上,具体的连接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搁脚架、第二搁脚架、固定在第一搁脚架两侧的下导轨和固定在第二搁脚架两侧的上导轨,所述的下导轨对上导轨起到滑动支撑作用,使所述上导轨能够相对于该下导轨前后移动;所述的上导轨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燕尾槽或者下导轨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燕尾槽,相对应的,所述的下导轨或上导轨上具有与所述燕尾槽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部,所述的第二搁脚架在上导轨的作用下沿第二搁脚架上的下导轨前后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搁脚架、第二搁脚架、固定在第一搁脚架两侧的下导轨和固定在第二搁脚架两侧的上导轨,所述的下导轨对上导轨起到滑动支撑作用,使所述上导轨能够相对于该下导轨前后移动;所述的上导轨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燕尾槽或者下导轨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燕尾槽,相对应的,所述的下导轨或上导轨上具有与所述燕尾槽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部,所述的第二搁脚架在上导轨的作用下沿第二搁脚架上的下导轨前后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燕尾槽设置在上导轨上,所述的上导轨包括对合在一起的左、右导向块,左、右导向块对合后内部包围的部分形成所述的燕尾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导向块插接配合,所述的左、右导向块插接配合后连接固定在第二搁脚架的下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具的搁脚滑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具有插销与插孔,所述插销设置在左、右导向块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的插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春陆成龙蒋燕东
申请(专利权)人: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